對知識的把握永遠離不開實踐和實際驗證,也就意味是從進入真實運用才開始的,故對知識的把握不僅意味是對知識的活用,也必須從運用原理和能夠闡述道理開始,而且還必須從這上面結束,否則便不能體現(xiàn)知識的整個來龍去脈和完整活用過程。
換言之,要想真正把握知識,必須先要有明事理的過程,以培養(yǎng)好的認識、對待和理解,這個過程是逃不掉的,唯有這樣才能避免濫用知識,從而保證真正準確地把握知識。
明事理,有明一事物之事理,有明百物之事理,既有全局之事理,又有個體之事理,全局未必不是相對的個體,個體未必不是相對的全局,故明事理是一種全面觀,既有宏觀又有微觀,需要全方位、全層次、全角度,周到且徹底認識各種矛盾聯(lián) 系的過程,哪個地方斷了鏈條都不可能算得上真正明事理。
這實際是說,縱然有揣著明白裝糊涂的現(xiàn)象,似乎有所明事理而寧可當睜眼瞎,事實上也是明此事理而不明彼事理的表現(xiàn),其實還是因為片面而不明事理,不明事理就是愚昧,無非是個愚昧程度的問題。
不得不承認,拿到手里的知識永遠意味要修養(yǎng)它,沒有修養(yǎng)就沒有實踐,反過來也是一樣,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知識才能成為活的東西,才說得上把握它。
運用原理和道理就是運用知識,而且只有通過原理和道理才能聯(lián) 系一切知識,這是對知識最徹底的修養(yǎng),也是最徹底地活用。
原理和道理是以認識的形式來呈現(xiàn)知識的,也因為任何認識一旦用語言闡述出來就成了知識,無非原理性道理性的知識是對規(guī)律、規(guī)范、規(guī)則等的概括,而這些總離不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目的卻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直至解決問題。
也就是說,對知識的活用能力,既來自于,又運用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這實際又是說,對知識的把握是一個必須從活用到活用,永遠活用的過程。
知識是在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得以活用、運用和把握的,其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體現(xiàn)的,既是對知識的良好認識,也是對知識的活用,實際體現(xiàn)的是認識與知識,知識與知識,最集中最徹底的聯(lián) 系,又因為認識是對原理和道理的最核心反映,具體情形具體分析也就代表了理論與實踐的最緊密聯(lián) 系,更代表了知識與修養(yǎng)的最根本聯(lián) 系。
正是有了這樣的復雜聯(lián) 系,知識與運用才無法截然分開,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所以既不應等著把知識完全認識好了再去運用,也不應一運用起來就不管認識。這都是活學活用的原理,也就是怎樣把握知識的原理和這樣的道理。
這提示了,即使知識是死記硬背來的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讓知識活起來。由此可知,把知識重新還給道理,讓道理承載知識,進而運用于具體情形具體分析,并本著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解決問題而去,直至用實踐經驗體現(xiàn)出與知識相匹配的本領,才意味把握了知識。
在知識的運用過程中,每一步都是修養(yǎng),都不允許自欺欺人而夸夸其談,任何一個地方夸夸其談了,就等于終斷了修養(yǎng)鏈條,不僅運用知識將漏洞百出,本領也不可能無端有成。
還如“怎么,你說我獨裁?”這句話,因為說話的人尚不能化為語境認識,不管誰說出來,對稍有點洞察力的人,就仍可以進一步分析,于是便可看出來,這實際是還處于對概念僅僅能簡單抽象理解階段造成的,所以就鬧出了牽強附會,偷換概念,而至南轅北轍的笑話。
濫用知識,意味對知識的各種形式地奴用,意味被知識稀里糊涂的牽著鼻子走。必須明白,對知識不能活用的問題,不是圍繞一些知識,多知道、少知道的問題,而是聯(lián) 系不起來的問題,實際是因為有認識局限而缺乏有效聯(lián)想和正確進入分析的能力。
分析能力不足,反過來也注定認識有局限,就不得不或多或少因判斷失誤,而無法從正常的語境出發(fā),又因認識的局限必然導致自信力降低,害怕被揭穿而因此感覺受傷害,便很難擺脫不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因而不得不總先想到的是自己,進而為了維護虛榮,極力證 明和炫耀“我知道”,“我就這么認為”。
于是不難省悟,正是懶惰、不求甚解和一知半解,造成了主觀局限和不自信,又因不應有的幻想和炫耀心態(tài),造成了虛榮和自我保護傾向,共同集中表現(xiàn)為了人的不強大,不得不轉而以自恃和任性來掩飾,讓人想問題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導致聯(lián)想過度主觀,思考能力片面,影響了知識的客觀屬性和有效聯(lián) 系,實際反映出來的是缺乏正確的認識、分析和判斷本領,也就談不上合理運用知識。
也因此,很多司空見慣的爭論,其實都是不該有的。盡管知識是客觀的,幾乎像真理一樣客觀,但認識和認識程度的差異,造成不是誰都能看得見真理,于是爭來爭去都實際與對具體知識的知道與不知道無關,也不以誰怎樣認為轉移,而恰恰與有什么樣的認識密切相關,畢竟不知道的東西沒法爭論,出現(xiàn)認識不同才易引起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