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味道”,或是古老厚重的歷史沉淀,或是摩登時尚的朝氣蓬勃……
那些歷經(jīng)歲月的味蕾經(jīng)典,留存了一座城的文化與記憶,今天就與微游君一同走進甘肅,開啟一場美食之旅吧!
蘭州牛肉面
蘭州人的每一個清晨都是從牛肉面開始的。每天凌晨5點不到,牛肉面館就開始燈火通明, 師傅們調(diào)湯、揉面…… 為的就是準時在6點整,讓“頭湯面”進入食客口中。
蘭州牛肉面,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即肉湯清亮鮮香、蘿卜白凈香甜、辣椒油紅艷、香菜蒜苗鮮綠、面條黃亮勁道。
按照寬窄粗細,牛肉面也排好座次,窄如細細長長的韭葉子,寬到能與褲帶面一絕高下的“大寬”,細到可以穿針而過的“一窩絲”,更有截面為三棱錐型,口感獨特的蕎麥楞子。一碗牛肉面,開啟了蘭州人一天的忙碌,各種滋味, 妙不可言。
河沿面片
河沿面片,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是由解放前留傳下來的廣河最有名的“炒面片”演變而來的。
河沿面片(羊肉面片)久負盛名,主要得益于其獨特的風味,這種“面片子”柔滑勁道,湯油而不肥、肥而不膩,味道醇厚、鮮美無比。
饸饹面
“饸饹”是北方人自創(chuàng)的一個專有名詞,古時稱為“河漏”。選用上等精白面粉或混入蕎面、高粱面的白面,醒好面后抻成面劑,再搓成條狀放入饸饹床子這個特質(zhì)的壓面工具中,壓面入沸水煮熟,撈出控干,拌上熟油待用。
一邊是煮面的鍋,另一邊是做臊子的鍋,都沒閑著。用熱油將辣椒和蘿卜丁炒出香味,入蔥姜蒜、鹽、大料、陳醋等佐料翻炒,再下優(yōu)質(zhì)豬肉切成的小丁共同炒熟。做好的臊子加點豆腐丁,加水后文火慢煮,這個步驟叫“調(diào)湯”。
將酸湯臊子淋到面上,蔥花點綴,色彩豐富,收獲的是視覺上的快感。迫不及待吃個幾口,得到的是味蕾上的滿足。
牛肉小飯
牛肉小飯是張掖市最具特色的早餐之一,它雖名叫飯但確是面食。
當?shù)厝税衙鎴F揉成跟銅錢差不多厚的面片,再用刀切成小小的方塊,看著像飯粒。再將這些方塊以滾水下鍋煮,浮起之后就撈出過涼水,這樣煮出來的小飯面丁丁吃起來就不僅爽滑,而且?guī)в薪绖拧?/p>
牛肉小飯的湯底是用牛骨熬制,再加入各家的秘制香料粉,以及豆腐、粉皮、牛肉等小料煮成一鍋。熱氣騰騰又食材豐富的小飯湯澆到粒粒分明的“小飯”上,一勺舀起香氣四溢,吃的鼻尖冒汗,美味無法形容。
大肉面
白銀的大肉面可以說是這個城市最有特色的風味食品。寒冷冬日,一碗熱乎乎的大肉面下肚,便覺得渾身舒坦、精氣十足。
制作時采用了牛肉面的方法制面,然后熬制雞湯和豬骨,再用制作包子和餃子剩下的碎豬肉餡炒制香噴噴的豬肉臊子,最后配上蔥花和香菜等輔料,再加上鮮亮的紅油辣子,一碗香撲撲、熱騰騰的大肉面就這樣出鍋了。
敦煌臊子面
用臊子面待客,是敦煌人最好的款待方式。
這種傳統(tǒng)的手工面食里融入了敦煌人的真誠和熱情:一碗紅彤彤的面湯,一勺食料豐富的臊子,加持以敦煌的傳奇色彩,一口入喉,便是滿心滿胃的歸屬感。
一城一味,
是記憶亦是鄉(xiāng)愁,
人們對食物的感情
多半是思鄉(xiāng)、是懷舊、更是留戀舊時的味道。
每當炊煙升起,香氣彌漫,
熟悉的味道涌上舌尖,
“家鄉(xiāng)”也就不再遙遠了。
來源:微游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