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讀完《紅樓夢》后,會討論誰最適合做妻子,誰又最適合做戀人。有人認為最適合做妻子的,是薛寶釵無疑了。
至于做戀人,他們可能會選擇林黛玉,理由是,黛玉經(jīng)常哭哭啼啼的,如果真的是過日子的話,就太累了。談戀愛就正好,風(fēng)花雪月的,既有甜蜜,又有點小苦惱,正好,剛剛好。
還有人說喜歡和晴雯這樣有點小霸道的女孩子談戀愛,這倒也可以理解,畢竟女孩子還是用來寵的,更何況是戀愛中的女孩子呢?
也有說喜歡史湘云的,因為她大大咧咧,總能給人帶來快樂。史湘云可以做女性朋友,也可以做女友,也可以做妻子。
唯獨薛寶釵,說話做事總是四平八穩(wěn),待人周到,情商極高,但似乎,卻很少有人會真正愛上薛寶釵。
真相往往是殘酷的。
薛寶釵的優(yōu)點的顯而易見的,寶釵的缺點,大概是她的心機。雖然,寶釵被公認為是很有心機的女孩,但她并沒有真正去傷害過誰,為什么這樣的寶釵,還是無法贏取一個男人對她的真正的愛呢?
說薛寶釵有心機,這的確是事實,相信大多數(shù)人也無法否認。最為典型的一次,是寶釵撲蝶,偷聽到紅玉的隱私時,馬上推鍋推給了林黛玉。但是,回過頭來想想,寶釵當(dāng)時,是否也是有原因的呢?她又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她是否真的有意想要陷害林黛玉呢?答案值得商榷。
寶釵如果真的想要陷害黛玉,大可以設(shè)法偷偷地將紅玉的丑事給傳出去,橫豎自己當(dāng)時已經(jīng)“金蟬脫殼”了,紅玉疑心黛玉的可能性更大,更何況黛玉給人的感覺就是“小性兒、愛打趣人”。但薛寶釵畢竟沒有這么做。不僅如此,她還特意去看望黛玉,每天給黛玉送燕窩。
害人之心,寶釵沒有。
撲蝶的寶釵,本就是為了去找黛玉的,半路被一雙蝴蝶所吸引,導(dǎo)致她誤聽了紅玉的隱私,以寶釵明哲保身的個性,情急之下想到了黛玉,也情有可原。此事縱然是寶釵身上的一個污點,卻絕非是完全不可原諒的過錯。
所以寶釵的心機,不是她最大的缺點,只是她人格上的一個小瑕疵。
薛寶釵最大的缺點,在于她極有智慧。正因如此,她活得太明白了,也活得太透徹了。很多事情,她都看得穿、想得透,只是她從不戳破,也不點破。
她的的確確是“山中高士晶瑩雪”,她看得破紅塵,卻依然活在紛擾紅塵人世間,扮好她所應(yīng)該該扮演的“角色”——即將沒落的皇商薛家的女兒,而且肩負著通過入宮為妃或者嫁人而挽救頹敗家族的使命。
正因為如此,這就決定了薛寶釵早早的就成熟了,小小年紀(jì)的她,很早就失去了一種青春的活力,一種對于人世間所有事物的好奇心。她太老成,住著雪洞一般的房子。賈母看了都說:“一個年輕女孩子住這樣的屋子,那我們老婆子不是更應(yīng)該住馬圈去了?”
寶釵撲蝶,是她難得的一次年輕女孩子的天性的流露。她永遠端莊、永遠穩(wěn)重、永遠平和,永遠不露聲色,如同一尊極其完美的雕像,讓人只敢遠望,不敢近觀。
所以,薛寶釵從外在看起來,真的特別像一個“女夫子”,反倒不那么像一個女孩子。
薛寶釵的理智,時時刻刻都約束著她,所以她失去了女孩子的那種純真、嬌弱,又少了些女孩子的溫柔,寶釵盡管是善解人意的,卻又不輕易顯露出來,反而表現(xiàn)得特別老成穩(wěn)重世故。因此,寶釵溫情脈脈的時候確實很少。寶玉被打那次,寶釵前去送藥,是寶釵少有的流露出一個女孩子難得的動人柔情的時刻。
她確實能夠相夫教子,能夠打理好里里外外的所有家務(wù)事,能夠和所有人處理好關(guān)系。她足夠周全妥帖,辦事滴水不漏。你想不到的,她都想到了,而且比你想得更周全;你做不到的,她都做到了,而且比你做得更漂亮。她幾乎無所不能,卻唯獨不會小鳥依人;她雖然溫柔,卻不會對你過度依賴柔情似水;她雖然也懂風(fēng)花雪月,卻不會經(jīng)常無故與你對酒當(dāng)歌花前月下。
正因為如此,薛寶釵會讓男人少了很多想要靠近她、保護她的欲望,因為她幾乎能獨自打理好所有的事情。薛寶釵是完美的,她完美得幾乎令許多平常人所崇拜。但這不表示她就不值得被愛。寶釵即使是不那么可愛的,她也絕對是值得擁有愛情的。
但也正因為寶釵的完美,一般的男人在她面前不僅會自卑,而且會失去那種被需要、被崇拜、被仰慕的感覺。試想,有幾個男人會真的愿意娶一個像女學(xué)究、女教授一樣的女人當(dāng)老婆呢?而且,中國很多年來,在婚姻方面,都沿襲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男強女弱”的習(xí)慣,如果不是真的特別出眾,誰又敢娶這么優(yōu)秀且有點刻板的薛寶釵呢?
寶釵的下場是悲哀的。她嫁給寶玉后,寶玉離她而去,斷然出家。寶釵青年守寡,一生孤苦無依,甚至可能三餐都無以為繼,她的美貌、品性、才學(xué),一概無法換取為她換取生活所需的基本保障,一個接近完美的女子,卻從未被異性真正愛過,最終在百般困窘中挨餓受凍致死,這才是薛寶釵一生中,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