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線:從沱沱河到唐古拉
青藏線的壯美風光讓我們心旌蕩漾——
過了昆侖山口,告別可可西里保護站,
沱沱河,青藏線上重要篇章——
沱沱河,全長約346公里,
發(fā)源于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cè)的姜根迪如冰川叢中,
為萬里長江的正源( 中源)。
沱沱河源頭的水面僅寬約3米,深不足一尺。
向北流經(jīng)130公里后,受到烏蘭烏拉山的阻擋又掉頭向東,
一直穿過青藏公路的沱沱河大橋,
在以下60公里處與當曲匯合,
最后沱沱河與楚瑪爾河匯合成通天河。
在長江源頭地段,最危急的情況之一是長江源頭正在逐漸干枯,
沱沱河年水流量10年中下降了約20%。
這主要是由于氣候變暖,冰川萎縮,雪線上升,
格拉丹冬周圍湖泊、沼澤漸漸干枯,水源減少所致。
二是沱沱河、通天河流域干化、沙化、荒漠化問題日益嚴重,草場退化,
20年中,江源地區(qū)荒漠的面積增加了20%以上。
長江源環(huán)境惡化最主要的原因,
還是由于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性環(huán)境惡化,
大氣溫度的升高使得當?shù)鼗哪?/p>
其次的原因是人為的生態(tài)破壞,
比如道路建設和淘金等人類活動破壞了植被,
鼠兔天敵的被消滅導致鼠兔大量繁衍等。
旅游衛(wèi)視播出的紀錄片《為中國找水》,
講的是以楊勇為首的一群民間環(huán)保義士多年在中國調(diào)查水資源的科考探險故事。
楊勇已關(guān)注江河生態(tài)環(huán)境20多年。
在1986年那次轟轟烈烈的長江漂流運動中,他與江河結(jié)下不解之緣。
之后的20年里他一直奔走在中國西部的江河間,
見證與記錄江河的變遷,尋求江河有序發(fā)展的道路。
人們親眼目睹了長江源頭第一村吃水難困境、
因缺水被遺棄的政府殘址如同外星遺跡、
黃河水的枯竭斷流、內(nèi)陸湖的干涸和急劇退縮,
以及大量水資源的浪費等令人震驚的事實......
想起與楊勇同行者西虎、蒼狼著作《水問》里所寫的:
地處長江源頭第一縣的曲麻萊縣,
由于近年來出現(xiàn)河流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冰川退縮等現(xiàn)象,
水源窘迫,竟然出現(xiàn)了“守著長江源買水喝”怪現(xiàn)象:
2000年,縣城80%居民靠買水生活。一鐵皮桶的水要賣到4元!
——以上摘自2012年博文《可可西里,今天的你好嗎?》
再次提及這些,不是炒冷飯、掉書袋,
而是對于長江、黃河,對于西部,愛的憂懼。
我們來,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對于風景(情)滿足,
還有一份關(guān)注和責任呵!
沱沱河鎮(zhèn),處于長江源頭漫灘區(qū)域,海拔4600米。
長324米的長江源頭第一橋,
全長1389.6米的青藏鐵路長江源特大橋都在這里。
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鎮(zhèn)”的沱沱河鎮(zhèn)
是進出西藏、青藏線重要驛站。
5年前,我們從安多過來,
夜里在這里打尖吃飯。
那一夜,沱沱河大堵車,
我們在車上呆了一夜~~
5年后,白天的沱沱河鎮(zhèn),更加清晰地呈現(xiàn)在眼前:
雖然蒼涼而雜亂的地理環(huán)境,但鎮(zhèn)子不乏熱絡。
我們找了家飯店吃點午飯。
這是一對西寧來的夫婦開的小飯店。
男人原先在上面礦上干過,了解這一帶情況。
今年剛剛租下這家店面,3萬一年。房主是藏民。
年輕漂亮的老婆開始對這里的生意半信半疑,
經(jīng)營一段后,生意很好。也就定心在此了。
在這里做生意一般是一年里的3月——12月。
雖然好掙錢,但時間長了,容易心肺肥大。
據(jù)說有個四川人在此呆了10來年,
回去根本不適應了。
強迫自己吃了半碗面片,休憩一下,慢慢適應這里4600的海拔——
鎮(zhèn)上唯一的加油站感覺是“掛牌”的中石油,不敢加。
老板說,這一路都沒有正規(guī)加油站。
只有這家油品稍微好些。
看到不少大貨車在此加油,
以這些常跑青藏線老司機的經(jīng)驗不會有錯。
就這樣吧。
為保險起見,加了標號高一級的柴油。
一馬平川,駛向天盡頭——
云天浩蕩,望盡天涯路——
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
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
流向那萬紫千紅一片海
你是我天邊 最美的云彩
讓我用心把你留下來
讓愛卷走所有的塵埃
此刻此景,即便高反身體如在地獄,眼睛心靈卻在天堂。
這個小行者,此行比起上一次,一路都較淡定。
沒有出現(xiàn)呼吸急促困難等情況。
寶子也算是走南闖北的“老驢汪”了:
在長途旅行中,每天出發(fā)前照例不吃早飯,路上也少喝水。
晚上到目的地安定下來猛吃猛喝一頓。
一路不時有檢查的,身份證行駛證,區(qū)間限速~~
呵,終于到了海拔5231的唐古拉山口。
這里距離格爾木604公里。
也就是說,我們凌晨從格爾木出發(fā)已跑了600多公里了。
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東,海拔6000多米 ,
山口立有為修建青藏公路而獻身的人民解放軍雕像紀念碑,
海拔高度碑以及“軍民共建蘭西拉光纜工程竣工紀念碑”。
叫人憤懣和遺憾的是:
在這靠近天邊的圣潔之地,
也逃脫不了這種不文明的蹂躪踐踏。
還有與經(jīng)幡色彩一樣艷麗的垃圾
不知為何,站在唐古拉山口,
我卻再也找不著初次相遇時的驚艷與澎湃。
那一眼的唐古拉:圣潔曠遠,青凜孤傲,卻又多姿多彩,風情萬種~~
它有著寒寂與溫潤,堅強與柔情,孤獨與包容、冷艷與熱烈~~
而再見的唐古拉為何叫我些許失望?
是因為5年后的我變了?
還是我們讓唐古拉變了?
譬如那些涂鴉和垃圾~~
多彩唐古拉,就作為我揮別西藏的衣袖吧!
這句話曾是2009年西藏自駕游記的結(jié)束語。
而今天,再次佇立這里,
五味雜陳:唐古拉,
何時才能再見你圣潔而多彩的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