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豈弟君子,四方為則
——周王朝的鼎盛時期“成、康之治”
上一篇寫的是周公。周公輔佐成王、東征平叛、營建東都、制定禮樂。尤其是制定禮樂,使他成為中華文化的奠基人。他也由此被孔子歸入圣人的行列。
周公輔佐成王,待成王長大成人,便“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開始行使天子的職權(quán)。不過,《史記》記述成王時期的業(yè)績,譬如營建東都,東伐淮夷等,都是周公親自完成的,前面一篇已經(jīng)備述,姑且從略。
公元前1020年,即位22年的周成王駕崩,太子釗繼位,是為周康王。據(jù)“夏商周斷代工程”考證:周康王在位25年。成王和康王加起來是47年,這一個時期,歷史學(xué)家稱之為“成康之治”。《史記》對這一時期的表述是:“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馀年不用”。
歷史學(xué)家根據(jù)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規(guī)律,總結(jié)了一個瓶子理論。開國之君,雄才大略,好比“瓶口”。其繼任者往往才略不敵,甚至在政權(quán)交接時,常常會出現(xiàn)一個比較混亂的時期,好比“瓶頸”。再過一段時間,往往又會出現(xiàn)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使這個王朝的文治武功達(dá)到空前鼎盛的階段,好比“瓶腹”?!捌扛埂倍?,慢慢衰落,越來越小,接著就是完蛋,好比“瓶底”。這個理論倒是不錯。周朝先不說,秦朝短命,也不說。譬如漢朝,高祖是“瓶口”,惠帝當(dāng)然是“瓶頸”了,接著是“文景之治”然后到武帝,當(dāng)之無愧的“瓶腹”,慢慢就到“瓶底”了。唐朝的李世民是“瓶口”,李治以下是“瓶頸”,到玄宗,是“瓶腹”,然后就“瓶底”了。宋朝是個例外,太祖是“瓶口”不錯,但繼任之君是和他一樣英武的弟弟,沒有出現(xiàn)主弱臣強(qiáng)的局面,所以,就少了一個“瓶頸”,太宗以后,宋王朝也有一個號稱“百年承平”的時期,當(dāng)然是“瓶腹”了,然后到徽欽,就到“瓶底”了。明朝也一樣,太祖是“口”,建文是“頸”,成祖是“腹”,崇禎是“底”。清朝哩?努爾哈赤、皇太極是“口”,從國力上講,沒有“瓶頸”,但若看順治和康熙之初處處受制于人,謂之“瓶頸”也無不可,“瓶腹”當(dāng)然是“康乾盛世”了,到宣統(tǒng),就玩完了。封建專制王朝,概莫能夠跳出這個歷史周期律。
周王朝總體來說,也在這個周期律里面的:開始興建——慢慢發(fā)展——走向滅亡。“瓶口”是文、武、周公,它也沒有“瓶頸”,“成康之治”應(yīng)該算是“瓶腹”吧,能夠有“刑錯四十余年不用”,已經(jīng)很不錯了,我們現(xiàn)在殺到副國級的頭上了,依舊貪腐成風(fēng),周王朝的“禮”、“德”的教育,應(yīng)該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政治這玩意兒太復(fù)雜,不是我等淺人所可妄談的。我們還是讀詩吧。
《詩經(jīng)》里面沒有明顯可見是歌頌成王、康王的。按照古人頌歌獻(xiàn)圣君的規(guī)律,我們隨便挑兩首歌功頌德的詩篇,獻(xiàn)給我們的好君主成王和康王吧。
《大雅》里面有一篇《卷阿》,據(jù)說是召康公贊美成王的,我們姑且這么認(rèn)為吧。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首詩:
《大雅·生民之什·卷阿》:
有卷者阿,(曲曲折折的山阿)
飄風(fēng)自南。(飄風(fēng)從南邊吹來)
豈弟君子,(平易近人的君子,【豈弟(kǎitì):即“愷悌”,和樂平易】)
來游來歌,(到此來游又唱歌)
以矢其音。(大家都來跟著唱)
全詩共10章。
第一章,寫成王率群臣出郊游樂,天子一高興就唱起歌來,群臣們都跟著獻(xiàn)詩,召康公就寫了這首詩來贊美成王。
伴奐爾游矣,(你興高采烈的游?。?/p>
優(yōu)游爾休矣。(游累了你就休息)
豈弟君子,(平易近人的君子)
俾爾彌爾性,(使你窮盡你的生命)
似先公酋矣。(好像先王那樣為國謀劃,【酋,通“猷”】)
第二章,贊美成王能克紹箕裘。
爾土宇昄章,(你的疆域和版圖)
亦孔之厚矣。(是非常之遼闊啊)
豈弟君子,(平易近人的君子)
俾爾彌爾性,(使你窮盡你的生命)
百神爾主矣。(百神都由你來主祭)
第三章,贊美成王疆域廣大,能主祭百神,言外之意是夸獎成王是一個好領(lǐng)袖。
爾受命長矣,(你受天命很長啊)
茀祿爾康矣。(又享福祿又壽康,【茀:通“福”】)
豈弟君子,(平易近人的君子)
俾爾彌爾性,(使你窮盡你的生命)
純嘏爾常矣。(你的大福享不完?!炯冐?gǔ):大福】)
第四章,贊美成王能享福祿壽康。
有馮有翼,(有眾多賢才為你的羽翼)
有孝有德,(你又有孝行又有德)
以引以翼。(你要引導(dǎo)大家盡心輔佐你)
豈弟君子,(平易近人的君子)
四方為則。(你是四方百姓的楷模)
第五章,品德高尚,深得人心,是天下的楷模。
颙颙卬卬,(朝堂上一派莊嚴(yán)器宇軒昂)
如圭如璋,(你的美德好比潔白無瑕的圭璋)
令聞令望。(你的美好聲譽(yù)遠(yuǎn)揚(yáng)四方)
豈弟君子,(平易近人的君子)
四方為綱。(你是四方百姓的好榜樣)
第六章,和第五章同義。
鳳凰于飛,(鳳凰在天上飛翔)
翙翙其羽,(它的翅膀發(fā)出翙翙的聲響,【翙,huì】)
亦集爰止,(它一停下來,眾鳥就圍繞著它聚集在一起)
藹藹王多吉士,(就像你手下的眾多的賢臣緊密團(tuán)結(jié)在你的周圍)
維君子使,(聽?wèi){你的指揮)
媚于天子。(他們都衷心擁戴你)
第七章,把成王比作鳳凰,群臣,像百鳥朝鳳。
鳳凰于飛,(鳳凰在天上飛翔)
翙翙其羽,(它的翅膀發(fā)出翙翙的聲響)
亦傅于天。(眾鳥也跟隨它飛向青天)
藹藹王多吉人,(就像朝中的眾多賢臣)
維君子命,(他們都畢恭畢敬聽從你的命令)
媚于庶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wù))
第八章,和第七章同義。
鳳凰鳴矣,(鳳凰在仰天鳴叫)
于彼高岡。(它立在高崗之上)
梧桐生矣,(高崗上面生著梧桐)
于彼朝陽。(枝葉沐浴著燦爛的朝陽)
菶菶萋萋,(梧桐的枝葉多么的茂盛)
雍雍喈喈。(鳳凰的鳴聲多么的悠揚(yáng))
第九章,把成王比作立于高崗之上梧桐樹上的鳳凰,把成王寫的詩比作鳳凰的鳴叫不同凡響。到這里才有了詩的意味。興中含比,比中有興,手法值得我們借鑒。
君子之車,(君子你的車?。?/p>
既庶且多。(又多又漂亮)
君子之馬,(君子你的馬啊)
既閑且馳。(又嫻雅又跑的快)
矢詩不多,(群臣們獻(xiàn)的詩啊,可是又多又好啊,【不,通丕】)
維以遂歌。(大家一起來唱歌)
第十章,回應(yīng)開頭,束住全詩,把君臣游樂,賦詩唱和的一場勝事給完整的記錄下來?!对娊?jīng)》里面像這樣章法嚴(yán)謹(jǐn)有頭有尾的詩,還真是不多。
另外,《大雅》里面的《下武》,有人說是贊美周康王的。你說是就是了,沒有必要硬作考證。
《大雅·文王之什·下武》:
下武維周,(我們周家后輩能繼承前輩的英武)
世有哲王。(世世代代都有英明的君王)
三后在天,(三位先王英靈在天,【三后,指太王(古公亶父)、王季、文王。后,君王】)
王配于京。(武王配嗣上天居于鎬京)
全詩共六章。
第一章,贊美周家代有賢君,從伐紂前的三王,到伐紂后的武王,一個個都歌頌一遍。
王配于京,(武王配天居鎬京)
世德作求。(德行足可配先祖,【求,通逑】)
永言配命,(能夠長久的上應(yīng)天命)
成王之孚。(成王也令人信服)
第二章,由武王歌頌到成王。
成王之孚,(成王也很講誠信)
下土之式。(堪稱人間的好榜樣)
永言孝思,(他對前輩最講孝道)
孝思維則。(他以前輩的孝道作為法則)
第三章,集中筆墨歌頌成王,說他能講誠信,能守孝道。
媚茲一人,(愛戴天子這一人)
應(yīng)侯順德。(能夠繼承上輩的美德)
永言孝思,(能夠?qū)W習(xí)前輩,以孝治天下)
昭哉嗣服。(我們的好嗣君啊,能把前輩的美德發(fā)揚(yáng)光大)
第四章,由成王歌頌到嗣君,那就是剛剛繼位的周康王了。
昭茲來許,(我們的嗣君啊,能夠光耀祖先)
繩其祖武。(能夠遵循先人的腳步)
于萬斯年,(我們的江山千年萬年)
受天之祜。(永遠(yuǎn)享受天賜洪福)
第五章,重點(diǎn)歌頌康王。能繼承先輩的孝道,能遵循先輩的足跡,必能受天保佑,萬壽無疆。
受天之祜,(永遠(yuǎn)享受天賜洪福)
四方來賀。(四方諸侯都來慶賀)
于萬斯年,(我們的江山千年萬年)
不遐有佐。(何愁沒有賢才來輔佐)
第六章,寫新君登基,諸侯都來朝賀。有這樣的好嗣君,不愁沒有賢才輔佐,周家江山必能千秋萬代永不變色(呵呵,能延續(xù)八百余年,已經(jīng)夠長的了)。
這首詩章法非常嚴(yán)謹(jǐn)。因?yàn)槭切戮腔?,詩人寫頌歌,就先從新君的老祖先歌頌起。依次歌頌了伐紂前的三個王,又依次歌頌了武王、成王,然后才歌頌新繼位的康王,周家代有賢君,瓜瓞綿綿。這樣寫頌歌,才免得把馬屁拍到馬腿上去。
這首詩在結(jié)構(gòu)上還有一個大特點(diǎn),就是從頭到腳,一直用頂針手法相銜接。你看:第一章的末句“王配于京”,成為第二章的首句;第二章的末句,同樣成為第三章的首句。其余以此類推。這樣的結(jié)構(gòu),在《詩經(jīng)》中很少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