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盛夏,酷熱難當。孬張宅家倒騰故紙,竟翻出一堆蒙學古詩讀本,由是邊品茗邊閱讀,虔誠叩拜唐宋大家,宛若“邂逅”般在古代詩人們營造的絕句氛圍里“入定”,真切感覺到:其詩如茶,誦之回甘;其句若酒,飲之微醺。自覺不自覺間,已然墜入消暑佳境。
最先拜讀的,是唐代賀知章的《詠柳》和《回鄉(xiāng)偶書》。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武則天證圣元年狀元,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jiān)、太子賓客等職。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晚年自號四明狂客,《全唐詩》錄其詩19首。
詠柳
春風吹拂,柳枝抽芽溢出新綠,再尋常不過的自然現(xiàn)象吧?但詩人卻認定:柳葉是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多么貼切自然,多么形象生動!
一、二兩句乃比喻,從顏色和形狀上描寫:一棵高大的柳樹,像是用碧玉裝飾而成;那下垂的千萬條樹枝,是用絲織成的綠色絳帶哩。第三句設問,第四句自答,意思是:裁出這細小柳葉者誰呀?哦,是那象剪刀一樣的春風。
真是羨慕??!些許柳樹,些許閑情,被賀季真仕途春風得意之時把玩著植入詩行,便世代流傳,享譽千秋。同輩與后世詩人詠柳之詩何其多哉,誰人能出其右?
回鄉(xiāng)偶書
久客異鄉(xiāng),返回故里,老賀已八十五歲,兒童不認識他,把他當作外鄉(xiāng)來的客人。他對此感慨良多,偶然寫了此詩,故曰“偶書”。這首小詩之妙,在于語言通俗明快,詩人斯時復雜的心情,兒童們天真的情態(tài),俱躍然紙上。
首句,寫數(shù)十年久客他鄉(xiāng)之實,次句寫自己“老大”之態(tài),暗寓鄉(xiāng)情無垠;三、四句雖寫自己,竟是從兒童的感覺著筆,生活情趣盎然。全詩字面看似平淡,卻人情味濃郁。語言樸實,毫不雕琢,然細品詩境,則別有一番天地。詩于有問無答里作結,哀婉備至,撩人心弦,被視為狀寫鄉(xiāng)愁之神品,千百年來世人傳誦,婦孺皆知。
時值辛丑,盛夏賞詩,品讀唐代詩人賀知章絕句,很愜意吧,諸位?!
(本文乃三峽孬張《唐宋絕句欣賞》之開篇,恭請朋友們閱讀、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