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記?。航?jīng)歷是一筆財富
剛參加工作,不僅僅是環(huán)境的變化(從學習的地方來到了工作的新學校),也不僅僅是角色的變化(講臺下的學生變成了講臺上的老師),更主要的是一種人生經(jīng)歷的變化,這個變化是重大的。因此,我想作為一個新老師,應該記住這句話:經(jīng)歷是一筆財富。
很多時候,別人告訴我們,剛參加工作,要學會“多做事,少說話”,這更多是從人際關系的角度提出的處世之道。為什么要“多做事,少說話”呢?我想,應該放到“經(jīng)歷”的層面上來理解,會更深刻,也更豐富。這種經(jīng)歷是具體的,日常的。小到去傳達室拿信件,到總務處領取辦公用品,去油印室復印資料,大到上課,參加教研活動,申報課題研究,都是一個新老師具體而實在的經(jīng)歷。多做事情,就是多多地經(jīng)歷,少說話,就是要積極去經(jīng)歷,經(jīng)歷的直接收獲就是帶來熟悉和經(jīng)驗。對于一個新老師來說,熟悉事務和具備經(jīng)驗,是多么的重要和迫切啊。
2.要做好從頭學習專業(yè)知識的準備。
我常常看到,很多新老師一參加工作,就基本上放棄自己的專業(yè)學習和追求,在他們看來,如何管理學生和如何跟同事打交道,顯得更重要。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
當前的師范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一個就業(yè)方向上的限定,而專業(yè)的學習與其他綜合性大學,似乎差別不大。比如我們中文系的課程,北師大的和北大差別并不大,這樣的專業(yè)學習,并不能讓我們讀師范的占了多少便宜。大學的專業(yè)知識與中學的學科教學,其間還存在很大的鴻溝。比如我們中文系上的課程《中國現(xiàn)代文學》,跟我們在中學講魯迅等作家的篇目,并不是完全匹配的,也不是一種涵蓋關系。這期間,有很大的轉化,根據(jù)的學生特點、教學要求、考試要求等內容而作出的轉化。
我的意思就是說,作為一個新老師,重新學習一番學科專業(yè)知識,很有必要,我們有了四年的大學基礎,學起來也許很輕松,但也許很艱難。用宏大的、泛泛的大學專業(yè)知識,去駕馭教學的課堂,往往會出現(xiàn)很多矛盾或者沖突。
3.要認真做一次教育和教學上的研究。
工作,如果只是重復,是相當乏味的。每當我看到銀行的柜臺業(yè)務員時,我都常常替他們感到悲哀,,因為他們的工作,重復性那樣的大,雖然他們的收入不菲。工作的魅力在于,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大研究空間。
一個新教師,應該有意識去做一次體驗,研究的體驗。比如你碰到一個調皮搗蛋,不愛學習的學生,你可以借此機會,默默地開展一次行動研究,你的目標就是讓他更有禮貌,更熱愛學習。你想什么辦法,怎么去做,這就是你研究的內容。又比如,你上課學生不歡迎,你就此展開研究,如何提高課堂魅力?
研究有時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比如你要花很多心思和時間,但這種煉獄式的經(jīng)歷,我覺得很重要。一個新教師,能夠自主地完成這樣一個研究,那么我們就奠定了很高的工作基礎,它所產生的效應,是影響一輩子的,如果你一輩子做老師的話。
一個不做研究的老師,當然可以繼續(xù)做老師。
我這個建議,是給那種希望做更好的老師的新老師。
4.通讀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書。
影響一個人的,有時是一個人,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本書。
我這里想說的是“教育好書”,而不是“教育名著”。我發(fā)現(xiàn)很多“教育名著”不好看,不耐看,不經(jīng)典,而很多“教育好書”沒有上升到“名著”,但是很好看,很耐看,很經(jīng)典。
很多人以為,讀了教育學方面的書就行了,我體會是,讀教育學書籍,不等于讀教育好書。那種干巴巴的理論成果,對于我們的實踐教學,說實話,并不能產生深刻的影響。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書,有這么幾個重要特征:有生動細膩的教育細節(jié)、有感人肺腑的教育情懷、有發(fā)人深思的教育感悟、有血肉豐滿的師生形象、有實在具體的教育行為、有激情洋溢的教育理想等等。
教師是一個平凡的職業(yè),每個新老師都要有這個心理準備。這個平凡得容易懶散的職業(yè),是需要教育激情來維持的。通讀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書,往往可以改變我們很多東西,而最主要的,就是它展示了一個真實教師的形象,從而激揚了我們的教育夢想。讀這樣的書,是源于精神的追求和需要。
5.聽優(yōu)秀老師的課或普通老師的優(yōu)質課。
課堂是一個教師施展教學本領的真實場所,置身于這樣的場所,往往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一個教師的綜合氣息,比如教學語言、教學智慧、教學行為等等,這種真切的感受,可以帶給我們最新鮮的認識。
有很多新老師,似乎缺乏這種置身于真實場景中的學習意識,他們喜歡問別人怎么備好課,喜歡打聽別人是怎樣上課的,但是卻忽視了聽課這種良好的學習方式。
事實上,有些新老師這樣去做了,但是又不愿意跟上課者進行交流,不愿意去分析自己聽課的得失,這樣的聽課就變成了一種形式或任務,效果也是不好的。我現(xiàn)在很后悔有些老師的課我沒有去聽,直到人家退休或者離開了,我才醒悟到自己的損失。
6.建立自己的資源庫。
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教學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擁有資源的老師,在我看來,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老師。因此,從一開始,新老師就要有建立自己的資源庫的意識。
一個老師需要的資源是多方面的,比如在班級管理方面,會涉及到管理、學生特點、班會設計、工作總結與計劃、環(huán)保知識、心理、保健、家庭教育等等方面的文字、音頻、視頻等資源,在教許方面,會涉及到教學設計、課堂實錄、教學論文、教學理論、朗讀、圖片、動畫、歌曲等等方面的文字、音頻、視頻等資源,此外你可能還會有自己喜歡的各種各樣的資源,所有這些,我們最好從一開始就有建庫意識,分門別類,加以搜集。資源的意義在于“萬物皆有備于我”。
當然,我們還需要時不時對自己的資源進行整理和系統(tǒng)化,以便更好為我們自己服務。如果可以,新老師要積極去拷貝有經(jīng)驗老師的資源,這樣可以省心省力并且高質高效。
7.形成自己的程式化工作范式。
這幾年,我一個體會,就是我們教師有很多事情是程式化的,每星期一次、每學期一次或者每學年一次,比如學生成績、班主任總結、班級墻報、家長會、期末手冊、教學計劃等等,對于這樣的工作,我常常很費力地去做好每一次,回過頭來看,其實應該建立一個程式化工作范式,這樣就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我想,作為新老師如果盡早知道這個道理,會使我們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完成那些程式化工作。程式化工作范式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們要不斷地在實踐中加以完善。對于新老師,當務之急的就是要養(yǎng)成這個習慣。
8.逐步享受寫東西的快樂。
教師主要教書和育人的,但是,寫東西也是一個重要工作。 新老師最好給自己制定一個寫東西的計劃或者寫作的系列。不管是哪個學科的教師,寫作或者記錄自己的教師生命過程,都是很有必要,剛開始可能是一種壓力,慢慢也許會成為一種樂趣或者享受。
生命是精彩的,但記錄可以保存這樣的精彩。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學校常常要求我們寫的是論文、總結、計劃,從日?;囊髞砜矗矣X得寫日記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工作感受、教學啟迪、生活苦樂、人生感悟、見聞雜感、世界大事等,都可以成為筆下的東西。
此外,我還覺得,寫東西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就是,寫是促進和加深思考的絕妙方式。很多問題,只有提起筆來,我們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細致。
一個新老師,要逐步去享受“寫”的快樂,養(yǎng)成寫東西的習慣,是一個新老師的巨大收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