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士人王沄編修的《云間第宅志》載,松江城鎮(zhèn)內(nèi)名宅有200余家之多?,F(xiàn)今保存的明清及民國舊宅,大多集中于此。古城位于市河南岸,明代松江大米進貢京城,漕運船隊就從這里出發(fā),故稱“倉城”。
倉城共有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登記不可移動文物83處,尚未核定的保護單位38處,總計129處。
大倉橋,位于松江城西,是一座高10余米,跨度50余米的
五孔拱形大石橋,為上海地區(qū)著名的明代大石橋之一。橋原名永豐,因橋南為松江府漕運倉城,故俗稱大倉橋。
坐落在中山西路266號的杜氏雕花樓,為當?shù)孛澏艓X梅的住宅,據(jù)杜氏后裔回憶,此樓建造于清代嘉慶年間。四棣三進庭院式建筑,其建筑造型和雕刻藝術均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研究價值,是松江地區(qū)絕無僅有的古代建筑雕刻之精品。
費驊(1912年5月23日-1984年2月29日),臺灣政治人物,字之驊,出身江蘇省松江縣(今上海市松江區(qū)),曾任財政部長。
杜氏宗祠是松江名紳杜嶺梅的住宅,建于清朝嘉慶年間,建筑藝術鬼斧神工。梁架、棹木等均雕飾有吉祥圖案,前檐下的四根垂花柱上的花卉玲瓏如生,柱礎上的荷葉紋、石礩上的山水云紋等堪稱中國近代建筑藝術的瑰寶……(可惜大門緊閉)
觀音堂
水次倉關帝廟
松江百年倉城重梳妝,數(shù)百年后,徜徉在今時的中山西路、秀南街上,兩邊的老房子很多是“敲了牌”的,那“敲牌”,就是為文物保護單位而設的標志牌。
韓三房始建于1922年至1925年的韓三房,因韓主為家中排列老三而得名,這幢體現(xiàn)中西合璧的建筑珍品曾顯赫一時,鋼筋混泥土的骨架,清灰水泥的立面,南面是六根挺撥的立柱,支撐著這魏魏的樓房,秀麗的門窗,雕花的窗沿襯托著這具有西方文化的建筑,又不失東方之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