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草藥圖譜6

· 菟絲子 · 青黛 · 地骨皮 · 蒲黃 · 桃仁 · 海金沙 · 椿皮

· 木槿花 · 望江南 · 鬼箭羽 · 羅布麻葉 · 仙鶴草 · 南瓜子 · 蘆薈

· 桑葉 · 魚腥草 · 淫羊藿 · 白及 · 夏枯草 · 胖大海 · 梔子

· 前胡 · 枳殼 · 川芎 · 枸杞子 · 黃連


01 菟絲子



關鍵詞: 菟絲子 中草藥圖譜





  菟絲子

  Semen Cuscutae

  (英)Dodder Seed

  別名 黃絲、黃藤子、豆寄生。

  來源 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Cuscuta chinessis Lam.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寄生草本,全株無毛。莖細,纏繞,黃色,無葉?;ù厣谌~腋,苞片及小苞片鱗片狀;花萼杯狀,5裂;花冠白色,鐘形,長為花萼的2倍,和無端5裂,裂片向外反曲;雄蕊花絲扁短,基部生有鱗片,矩圓形,邊緣流蘇狀;子房2室,花柱2。蒴果扁球形,被花冠全部包住,蓋裂。種子2~4粒。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田邊、荒地及灌叢中,常寄生于豆科等植物上。主產(chǎn)山東、河北、山西、陜西、江蘇、黑龍江、吉林。

  采制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植物,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性狀 種子類球形或卵形,略扁,直徑1~1.5mm。表面灰棕色或紅棕色,具細密突起的小點,一端有微凹的線形種臍。質堅硬,除去種皮,可見卷旋狀的胚。味微苦澀。

  化學成分 含樹脂樣糖甙、膽甾醇、蕓苔甾醇(campesterol)、谷甾醇、豆甾醇及三萜酸類、糖類。

  性味 性溫,味甘。

  功能主治 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用于陽痿遺精、尿有余瀝、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腎虛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

▇▇▇▇▇▇▇▇▇▇▇▇▇▇▇▇▇▇▇▇▇▇▇▇▇▇▇▇▇▇▇▇▇▇▇▇▇▇▇

02 青黛



關鍵詞: 青黛 中草藥圖譜





  青黛

  Indigo Naturalis

  (英)Natural Indigo

  別名 靛、靛花、靛沫、藍靛。

  來源 為爵床科植物馬藍Baphicacanthus cusia Brem的葉經(jīng)加工制得的粉末或團塊。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莖常成對分枝,細嫩部分及花序均被褐色柔毛。葉對生,先端漸尖,邊緣有粗齒,干時黑色。穗狀花序直立;苞片對生;花萼5裂;花冠筒狀,紫色;雄蕊4,二強;子房2室,每室2胚珠。蒴果棒狀。種子卵形。花期秋季,果期冬季。

  生于林邊較潮濕處;有栽培。主產(chǎn)福建、云南、廣西、廣東、江西、浙江。

  采制 夏、秋季采收莖葉,置木桶或缸內,水浸2~3晝夜,至葉自枝條脫落時撈出枝條,加入適量石灰充分攪拌,至浸液由烏綠色轉變?yōu)樯钭霞t色時,撈出液面產(chǎn)生的藍色泡沫,曬干。

  性狀 為極細粉末,灰藍色或深藍色,質輕易飛揚,粘手粘紙,投水中浮于水面,也有呈多孔性小塊。有特殊草腥氣,味微酸。

  化學成分 主含靛藍(indigoindigotin),另含靛玉紅(indirubin)。

  性味 性寒,味咸。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定驚。用于溫毒、發(fā)斑、血熱吐衄、胸痛咳血、口瘡、痄腮、喉痹、小兒驚癇。

  附注 加工青黛的原植物還有豆科的野青樹Indigofera suffruticosa Mill.、蓼科蓼藍Polygonum tinctorinum Ait.、十字花科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葉。

▇▇▇▇▇▇▇▇▇▇▇▇▇▇▇▇▇▇▇▇▇▇▇▇▇▇▇▇▇▇▇▇▇▇▇▇▇▇▇

03 地骨皮



關鍵詞: 地骨皮 中草藥圖譜





地骨皮

  Cortex Lycii

  (英)Chinese Wolfberry Root-bark

  別名 杞根、地節(jié)、紅月附根、狗奶子棍。

  來源 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根皮。

  植物形態(tài) 灌木,高1~2m。枝細長,常彎曲下垂,有刺。葉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卵狀菱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6cm,寬0.5~1.7cm?;?~4朵簇生于葉腋;花萼鐘形,3~5裂;花冠漏頭狀,淡紫色,5裂,有緣毛;雄蕊5,花絲基部密生白色柔毛;子房2室。漿果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5~15mm,紅色。種子腎形,棕黃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于山坡、田野向陽干燥處;有栽培。主產(chǎn)山西、河南、浙江、江蘇;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采制 全年采挖,剝取根皮,曬干。

  性狀 根皮呈筒狀、槽狀或不規(guī)則卷片。筒直徑0.5~2cm,厚1~3mm。外表面土黃色或灰黃色,粗糙,有交錯裂紋,易剝落;內表面黃白色,有細縱紋。質脆,折斷面分內外兩層,外層較厚,土黃色;內層類白色。微有香氣,味稍甜。

  化學成分 根皮含甜菜堿(betaine)、枸杞酰胺(lyciumamide)、β-谷甾醇,柳杉酚(sugiol)、蜂蜜酸(melissic acid)、亞油酸和桂皮酸。

  性味 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咯血、衄血。

  附注 同屬植物寧夏枸杞L. barbarum L.的根皮,亦作地骨皮用。

▇▇▇▇▇▇▇▇▇▇▇▇▇▇▇▇▇▇▇▇▇▇▇▇▇▇▇▇▇▇▇▇▇▇▇▇▇▇▇

04 蒲黃



關鍵詞: 蒲黃 中草藥圖譜





  蒲黃

  Pollen Typhae

  (英)Cattall Pollen

  別名 水蠟燭、毛蠟燭、蒲黃、蒲棒。

  來源 為香蒲科植物水燭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 的花粉。

  植物形態(tài) 沼澤多年生草本,高1~2m。根莖匍匐,有多數(shù)須根。葉扁平,線形,寬4~10mm,質稍厚而柔,下部鞘狀,穗狀花序圓柱形,長30~60cm,雌雄花序間有間隔1~15cm;雄花序在上,長20~30cm,雄花有早落的佛焰狀苞片,花被鱗片狀或茸毛狀,雄蕊2~3。雌花序長10~30cm,雌花小苞片較柱頭短,匙形,花被茸毛狀與小苞片等長,柱頭線頭圓柱形,小堅果無溝?;ㄆ?~7月,果期7~8月。

  生于池、沼、淺水中。分布幾遍全國。

  采制 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黃色雄花序,曬干后輾軋,篩取花粉。

  性狀 花粉為黃色粉末。體輕,放水中則飄浮水面。手捻有骨膩感,易附著手指上,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含n-二十五烷(n-pentacosane)、硬脂酸、黃酮類。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傷出血、經(jīng)閉、痛經(jīng)、脘腹刺痛、跌打腫痛、血淋濕痛。

  附注 東方香蒲T.orientalis Presl和同屬植物的花粉亦作蒲花入藥。

▇▇▇▇▇▇▇▇▇▇▇▇▇▇▇▇▇▇▇▇▇▇▇▇▇▇▇▇▇▇▇▇▇▇▇▇▇▇▇

05 桃仁



關鍵詞: 桃仁 中草藥圖譜





桃仁

  Semen Persicae

  (英)Peach Seed

  別名 毛桃仁、扁桃仁、大桃仁。

  來源 為薔薇葉植物桃Prunus Persica(L.)Batsch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 落葉小喬木,高3~8m。葉互生,在短枝上呈簇15cm,寬2~3.5cm,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邊緣有鋸齒?;▎紊?,先葉開放;萼片5,外面被毛;花瓣5,淡紅色,稀白色;雄蕊多數(shù),短于花瓣;心皮1,稀2,有毛。核果肉質,多汁,心狀卵形至橢圓形,1側有縱溝,表面具短柔毛;果核堅硬,木質,扁卵圓形,頂端漸尖,表面具不規(guī)則的深槽及窩孔。種子1粒?;ㄆ?月,果期5~9月。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采制 果實成熟后收集果核,除去果肉及核殼,取出種子,曬干。

  性狀 種子扁卵形或橢圓形,一端尖,另端鈍圓而偏斜,邊緣較薄,長1.2~2cm寬1~1.2cm,厚3~5mm。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有縱脈紋及密布細粒狀突起,近尖端側邊有長4~6mm的線形種臍。種皮薄,子葉兩片肥大,黃白色,富油質。味微苦。

  化學成分 含苦杏仁甙(amygdalin)、苦杏仁酶(emulsin)、脂肪油等。

  性味 性平,味苦、甘。

  功能主治 活血祛痰,潤腸通便。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痞塊、跌撲損傷、腸燥便秘。

  附注 同屬植物山桃P.davidiana(Carr.)Franch.的種子亦作桃仁入藥。

▇▇▇▇▇▇▇▇▇▇▇▇▇▇▇▇▇▇▇▇▇▇▇▇▇▇▇▇▇▇▇▇▇▇▇▇▇▇▇

06 海金沙



關鍵詞: 海金沙 中草藥圖譜





海金沙

  Spora Lygodii

  (英)Japanese Climbing Fern Spore

  別名 鐵線藤、左轉藤。

  來源 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Sw.的孢子。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攀援草本。根莖細長,橫走,黑褐色蔌栗褐色,密生有節(jié)的毛。莖無限生長;葉多數(shù)生于短枝兩側,短枝長3~8mm,頂端有被毛茸的休眠小芽。葉2型,紙質,營養(yǎng)葉尖三角形,2回羽狀,小羽片寬3~8mm,邊緣有淺鈍齒;孢子葉卵狀三角形,羽片邊緣有流蘇狀孢子囊穗。孢子囊梨形,環(huán)帶位于小頭。孢子期5~11月。

  生于山坡草叢或灌木叢中。主產(chǎn)廣東、浙江;全國大部地區(qū)均產(chǎn)。

  采制 秋季孢子未脫落時采割藤葉,曬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莖葉。

  性大辯論 孢子粉狀,棕黃色,質輕滑潤,著火燃燒發(fā)爆鳴及閃光。濕微鏡下觀察,孢子呈四面體,極面觀鈍三角形,極軸長58~72(~97)um,具3裂縫,周壁具瘤狀紋飾。氣微,味淡。

  化學成發(fā) 孢子含海金沙素、棕櫚酸、油酸、亞油酸、(十)-8-羥基十六酸[(十)-8-hydroxyhexadecanoic acid]和脂肪油。

  性味 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清利濕熱,通淋止痛。用于熱淋、砂淋、血淋、膏淋、尿道澀痛。

  附注 海金沙全草有抗菌、利尿作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尿路感染等。

▇▇▇▇▇▇▇▇▇▇▇▇▇▇▇▇▇▇▇▇▇▇▇▇▇▇▇▇▇▇▇▇▇▇▇▇▇▇▇

07 椿皮



關鍵詞: 椿皮 中草藥圖譜





椿皮

  Cortex Ailanthi

  (英)Tree-of-heaven Ailanthus Bark

  別名 椿根皮、椿白皮。

  來源 為苦木科植物臭椿(樗樹)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的根皮或干枝。

  植物形態(tài) 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葉互生,羽狀復葉,小葉13~25,卵狀披針形,長7~12cm,寬2~4.5cm,先端漸尖,基部截形,近基部有1~2對粗齒,齒尖背面有1腺體,揉碎有臭氣。圓錐花序頂生,花小,白色帶綠,雜性。翅果扁平,長橢圓形,1~6個著生于1果柄上,每個翅果中部具1種子。花期6~7月,果期9月。

  生于山坡、路旁,或栽培于庭院、村邊。主產(chǎn)浙江、河北、湖北、江蘇。

  采制 春、秋季剝取根皮或干皮,刮去或不去粗皮,曬干。

  性狀 根皮呈扁平塊片或不規(guī)則卷片狀,厚2~5(~10)cm;外表面帶灰色,有多數(shù)大形顯著突起的棱形皮孔,長1~2cm,皮灰白色,稍有光澤;內表面淡黃色,密布細小棱形小點或小孔。質硬韌,折斷面內皮強纖維性,味苦。干皮多呈扁平塊狀,厚3~5mm,外表面灰棕色,有不規(guī)則縱橫裂紋和皮孔。

  化學成分 樹皮含臭椿苦內酯(amarolide)、11-乙酰臭椿苦內酯(amarolide-11-acetate)臭椿辛內酯C(shinjulactone);并含多種有毒生物堿β-卡波林(β-carboline)衍生物。

  性味 性寒,味苦、澀。

  功能主治 清濕熱,收澀,止血。用于白帶、腹瀉、久痢、便血。

▇▇▇▇▇▇▇▇▇▇▇▇▇▇▇▇▇▇▇▇▇▇▇▇▇▇▇▇▇▇▇▇▇▇▇▇▇▇▇

08 木槿花



關鍵詞: 木槿花 中草藥圖譜





木槿花

  Flos Hibisci

  (英)Shrubalthea Flower

  別名 白槿花、櫚樹花、大碗花。

  來源 為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

  植物形態(tài) 落葉灌木,高3~4m。莖多分枝,幼枝密被黃色星狀毛及茸毛。葉互生,卵形或菱狀卵形,長4~7cm,寬2~4cm,不裂或中部以上3裂,基部楔形,邊緣有鈍齒。花大,單生葉腋,直徑5~6cm,花柄長4~14mm;小苞片6~7,線形,有星狀毛;花萼鐘形,5裂,有星狀毛及短柔毛;花瓣白色、紅色、淡紫色等,常重瓣;雄蕊和柱頭不伸出花冠。蒴果長圓形,長約2cm,頂端有短喙,密生星狀毛。種子褐色。花期7~10月,果期9~10月。

  全國有栽培。

  采制 夏、秋季花初開放時采收,曬干。

  性狀 花呈不規(guī)則形,工1.5~3cm,寬1~1.5cm,基部鈍圓,柄短,苞片一輪?;ㄝ嗷揖G色,裂片卷縮或反卷;花柄、苞片、花萼外均有細毛;花瓣10枚,皺折,淡黃或淡紫藍色,倒卵形,基部密生白色長柔毛;雄蕊合生成蕊柱,花藥多數(shù),呈紫黑色。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含皂草黃甙(saponarin) 、肌醇( inositol)、粘液質。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用于痢疾、腹瀉、白帶。

▇▇▇▇▇▇▇▇▇▇▇▇▇▇▇▇▇▇▇▇▇▇▇▇▇▇▇▇▇▇▇▇▇▇▇▇▇▇▇

09 望江南



關鍵詞: 望江南 中草藥圖譜





望江南

  Semen Cassiae Occidentalis

  (英)Coffee Senna Seed

  別名 羊角豆、野扁豆。

  來源 為豆科植物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或多年生半灌木狀草本,高1~2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羽狀復葉互生;小葉3~5對,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6cm寬1~2cm,邊緣有細柔毛。傘房狀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瓣5;黃色,上面1片于花蕾中排列在最內輪;雄蕊10;子房被白色硬毛。莢果圓柱形,帶狀,淡棕色?;ㄆ?~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草地和灌木叢中。主產(chǎn)華東、華南及四川等地。

  采制 秋季采收成熟種子,曬干。

  性狀 種子扁卵形,直徑3~4mm。表面紫棕色,無光澤,中央凹陷,邊緣有白色網(wǎng)狀條紋,較尖一端有種臍。味微苦。

  化學成分 含大黃素甲醚(physcion)、大黃素甲醚-Ⅰ-葡萄糖甙(physcion-q-glucoside)、Ⅰ,8-二羥基-2-甲基蒽醌(Ⅰ,8-dihy 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N-甲基嗎啉(N-methylmorpholine)、半乳糖甘露糖聚糖等。

  性味 性平,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熱明目,健脾,潤腸。用于肝熱目赤、慢性便秘、傷食胃痛。

  附注 望江南的根、葉亦供藥 用。根祛風濕,葉解毒。

▇▇▇▇▇▇▇▇▇▇▇▇▇▇▇▇▇▇▇▇▇▇▇▇▇▇▇▇▇▇▇▇▇▇▇▇▇▇▇

10 鬼箭羽



關鍵詞: 鬼箭羽 中草藥圖譜





鬼箭羽

  Ramulus Euonymi

  (英)Winnged Euonymus Twig

  別名 神箭、四棱鋒、鬼篦子、四方柴。

  來源 為衛(wèi)矛科植物衛(wèi)矛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 的帶翅嫩枝或枝翅。

  植物形態(tài) 落葉灌木。小枝斜出,有2~4條木栓質的闊翅。葉對生,倒卵形或橢圓形,1.5~8cm,寬1~3.5cm,先端漸尖,邊緣有細齒;葉柄極短?;?~9朵成聚傘花序;萼4淺裂;花瓣4,淡黃色;雄蕊4,著生于花盤上;子房上位,與花盤連生。蒴果橢圓形,綠色,4瓣裂。種子褐色,有橘紅色假種皮?;ㄆ?~6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叢林中。產(chǎn)于湖北、河北、浙江、安徽、江蘇、山東、陜西、貴州。

  采制 夏、秋季采收帶翅嫩枝或枝翅,曬干。

  性狀 枝呈細長圓形,長約40~50cm,直徑0.4~1cm。表面粗糙,暗灰綠色至灰綠色,有縱皺紋及灰白色縱生的皮孔。木栓質翅4條,扁平片狀,近莖處稍厚,向外漸薄,寬4~10m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紅色,有微細致密縱直紋或微波狀彎曲紋理,有的現(xiàn)橫向凹紋。枝堅硬而韌,斷面淡黃白色,纖維性,氣微,味微苦。翅質輕脆,斷面平整,棕黃色,細顆粒性,氣微,味微澀。

  化學成分 葉含衛(wèi)矛堿(alatamine)。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殺蟲。用于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血腹痛、蟲積腹痛。孕婦忌用。

▇▇▇▇▇▇▇▇▇▇▇▇▇▇▇▇▇▇▇▇▇▇▇▇▇▇▇▇▇▇▇▇▇▇▇▇▇▇▇

11 羅布麻葉



關鍵詞: 羅布麻葉 中草藥圖譜





  羅布麻葉

  Folium Apocyni Veneti

  (英)Dogbane Leaf

  別名 茶葉花、澤漆麻、野茶葉、紅根草。

  來源 為夾竹桃科植物羅布麻Apocynum venetum L.的葉。

  植物形態(tài) 半灌木,高1~1.5m,有乳汗,無毛。枝紫紅色或淡紅色。葉對生,橢圓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長1~8cm,寬0.5~2.2cm,先端鈍圓,有小芒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不明顯的細鋸齒。聚傘花序頂生;花萼5深裂,被短毛;花冠粉紅色、淺紫紅色,鐘形,先端5裂,兩面具顆粒狀突起;副花冠5;雄蕊5;心皮2,離生。骨突果叉生。種子頂端簇生白色細長毛?;ㄆ?~8月,果期9~10月。

  生于河岸沙質地、山溝砂地、多石的山坡、鹽堿地。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

  采制 夏季采收,除去雜質,干燥。

  性狀 多皺縮卷曲,有的破碎,完整者呈橢圓狀披針形或卵圓狀披針形,淡綠色或灰綠色,邊緣具細齒,常反卷,葉脈于下表面突起。葉柄細,長約4mm。質脆。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含蕓香甙(rutin)、兒茶素、蒽醌、谷氨酸、丙氨酸、纈氨酸、氯化鉀等。

  性味 性涼,味甘、苦。

  功能主治 平肝安神,清熱利水。用于肝陽眩暈、心悸失眠、浮腫尿少。

▇▇▇▇▇▇▇▇▇▇▇▇▇▇▇▇▇▇▇▇▇▇▇▇▇▇▇▇▇▇▇▇▇▇▇▇▇▇▇

12 仙鶴草



關鍵詞: 仙鶴草 中草藥圖譜





  仙鶴草

  Herba Agrimoniae

  (英)Hairyvein Agrimonia Herb

  別名 脫力草、瓜香草、老牛筋、狼芽草。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龍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達1m,全株具白色長毛。根莖短,常生1或數(shù)個根芽(越冬芽)。莖直立,被疏柔毛及腺毛。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大小不等,間隔排列,卵圓形至倒卵圓形,長2.5~7cm,寬1.5~3.5cm,邊緣有鋸齒,兩面均被柔毛;托葉近卵形。總狀花序頂生;花萼倒圓錐形,5裂,裂片基部生多數(shù)鉤狀剛毛,宿存;花瓣5,黃色;雄蕊5~15;子房半下位,花柱突出。萼筒于果熟時增厚,下垂,頂端有一輪直立鉤刺,外有較深縱溝?;ü?~12月。

  生于山坡林下,路旁、溝邊。主產(chǎn)浙江、江蘇、湖北。

  采制 夏、秋季莖葉茂盛時采割,除去雜質,干燥。

  化學成分 含仙鶴草酚(agrimophol)、仙鶴草內酯(agrimonolide),并含木犀草甙(luteoloside)、仙鶴草甲、乙、丙素(agrimonin A,B,C)、賽仙鶴草酚A~E(agrimol A~E),另含鞣質、甾醇、皂甙及揮發(fā)油。

  性味 性平,味苦、澀。

  功能主治 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用于咳血、吐血、瘧疾、脫力勞傷、癰腫。

▇▇▇▇▇▇▇▇▇▇▇▇▇▇▇▇▇▇▇▇▇▇▇▇▇▇▇▇▇▇▇▇▇▇▇▇▇▇▇

13 南瓜子



關鍵詞: 南瓜子 中草藥圖譜





  南瓜子

  Semen Cucurbitae

  (英)Cushaw Seed

  別名 番撤、北瓜、金瓜。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Duch.)poiret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蔓生草本。莖有短剛毛,卷須3~4裂。葉片稍柔軟,寬卵形或卵圓形,5淺裂,兩面密生粗糙毛,邊緣有細齒。花雌雄同株,單生,黃色;雄花花萼裂片線形,花冠鐘狀,雄蕊3;雌花花萼裂片顯著葉狀,花柱短。果柄有棱和槽,瓜蒂擴大成喇叭狀。果實常有數(shù)條縱溝,開頭因品種而不同?;ㄆ?~8月,果期9~10月。

  我國各地廣泛種植。

  采制 采收老熟的果實,切開取其種子,曬干。

  性狀 種子扁橢圓形,一端較長,外表面黃白色,邊緣稍有棱,長約1.2~2.0cm,寬0.6~1.2cm,表面稍有毛茸。種皮較厚,種臍位于尖的一端。除去種皮,可見綠色菲薄胚乳,內有兩枚黃色肥厚子葉。氣香,味微甘。

  化學成分 含南瓜子氨酸(cucurbitine)、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B1、C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驅蟲,消腫。用于治絳蟲、蛔蟲、產(chǎn)后手足浮腫、百日咳、痔瘡。

▇▇▇▇▇▇▇▇▇▇▇▇▇▇▇▇▇▇▇▇▇▇▇▇▇▇▇▇▇▇▇▇▇▇▇▇▇▇▇

14 蘆薈



關鍵詞: 蘆薈 中草藥圖譜





  蘆薈

  Aloe

  (英)Aloes

  別名 油蔥、象鼻草、羅幃花、烏七。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蘆薈Aloe vera L.ver.chinensis(Haw.) Berger的葉汁干燥品。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肉質草本。葉簇生,螺旋狀排列,直立,肥厚,狹披針形,長10~20cm,寬1.5~2.5cm,厚5~8mm,先端漸尖,邊緣有刺狀小齒,基部闊而抱莖?;ㄇo單生或分枝,高60~90 cm;總狀花序疏散;花梗長約2.5cm,黃色或有紫色斑點,具膜質苞片;花被筒狀,6裂,裂片稍向外彎;雄蕊6,花藥2室,背著;子房上位,3室,花柱線形。蒴果三角形,長約8mm?;ㄆ?~8月。

  主產(chǎn)廣東、廣西、福建。

  采制 夏末秋初將葉自基部切斷,收集流出的葉汁,干燥。

  性狀 為不規(guī)則團塊或破碎的顆粒,棕褐色或墨綠色。質松脆,易碎,破碎面光澤,具玻璃樣光澤。有特異臭氣,味極苦。

  化學成分 葉含蘆蔡甙(aloin)、異蘆薈甙、β-蘆薈甙、蘆薈大黃素(aloe-emodim)及蘆薈糖甙A、B(aloinoside A、B)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肝熱,通便。用于便秘、小兒疳積、驚風;外治濕癬。

▇▇▇▇▇▇▇▇▇▇▇▇▇▇▇▇▇▇▇▇▇▇▇▇▇▇▇▇▇▇▇▇▇▇▇▇▇▇▇

15 桑葉



關鍵詞: 桑葉 中草藥圖譜





  桑葉

  Folium Mori

  (英)Mulberry Leaf

  來源  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葉。

  植物形態(tài) 小喬木或灌木,高達15m。樹皮灰黃色或黃褐色;幼枝有毛。葉互生,卵形至闊卵形,長6~15cm,寬4~12cm。先端尖或鈍,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齒,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綠色,脈上有疏毛,脈腋間有毛;葉柄長1~2.5cm。雌雄異株,骨朵花序腋生;雄花序早落;雌花序長1~2cm,花柱不明顯或無,柱頭2。聚花果(桑椹)熟時紫黑色或白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山林中、路旁。全國有栽培。

  采制 初霜后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性狀 多皺縮,破碎。完整者有柄,葉片上面黃綠色或淺黃棕色,有的有小疣狀突起;下表面色較淺,葉脈突起,小脈網(wǎng)狀,脈上被疏毛,脈基具簇毛。質脆。氣微,味淡、微苦、澀。

  化學成分 含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脫皮甾酮(ecdysterone)、β-保甾醇、蕓香甙、桑甙(morocetin)、異槲皮甙、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東莨菪甙(scopolin)、α-、β-已烯醛(α-,β-hexenal)、葫蘆巴堿(trigonelline)、膽堿、腺嘌呤、天冬氨酸、氯原酸。

  性味 性寒,味甘、苦。

  功能主治 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用于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痛頭暈、目赤昏花。

  附注 桑的根皮(桑白皮)瀉肺平喘;嫩枝(桑枝)祛風濕;果穗(桑椹)補血滋陰。

▇▇▇▇▇▇▇▇▇▇▇▇▇▇▇▇▇▇▇▇▇▇▇▇▇▇▇▇▇▇▇▇▇▇▇▇▇▇▇

16 魚腥草



關鍵詞: 魚腥草 中草藥圖譜





  魚腥草

  Herba Houttuyniae

  (英)Heartleaf Houttuynia Herb

  別名 臭菜、側耳根、臭根草、臭靈丹。

  來源 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有腥臭氣。莖下部伏地,生根,上部直立。葉互生,心形或闊卵形,長3~8cm,寬4~6cm,先端漸尖,全緣,有細腺點,脈上稍被柔毛,下面紫紅色;葉柄長3~5cm;托葉條形,下半部與葉柄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生于莖頂,與葉對生,基部有白色花瓣狀苞片4枚;花小,無花被,有1線狀小苞;雄蕊3,花絲下部與子房合生;心皮3,下部合生。蒴果卵圓形,頂端開裂。花期5~8月,果期7~10月。

  生于山地、溝邊、塘邊、田?;蛄窒聺竦亍V鳟a(chǎn)于江蘇、浙江、江西、安徽、四川、云南、貴州、廣東、廣西。

  采制 夏秋莖葉茂盛花穗多時采割,除去雜質,曬干。

  化學成分 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為甲基壬酮(methylnonylketone)、魚腥草素(decanoylacetal behyde)、桂葉烯、辛酸、癸酸;另含槲皮甙、異槲皮甙、金絲桃甙、蕓香甙。

  性味 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清癰排膿,利尿通淋。用于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癰腫瘡毒。

▇▇▇▇▇▇▇▇▇▇▇▇▇▇▇▇▇▇▇▇▇▇▇▇▇▇▇▇▇▇▇▇▇▇▇▇▇▇▇

17 淫羊藿



關鍵詞: 淫羊藿 中草藥圖譜





  淫羊藿

  Herba Epimedii

  (英)shorthorned Epimedium Herb

  別名 仙靈脾、三枝九葉草、羊合葉。

  來源 為小薜科植物箭葉淫羊藿Epimedium segittatum (Sitb.et Zucc.) Maxim.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莖匍匐,呈結節(jié)狀,堅硬,深褐色,有多數(shù)細根?;~1~3枚,3出復葉,葉柄細長;小葉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革質,長4~9cm 寬2.5~5cm 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深心形,邊緣有細刺毛,側生小葉基部不對稱,外側尖耳狀,下面被緊巾的刺毛或細毛;莖生葉1~2??偁罨ㄐ蚧蛳虏糠种Τ蓤A錐花序,花軸及花枝無毛或被少數(shù)腺毛;花直徑6~8mm;萼片8, 外輪4片,有紫色斑點,易脫落,內輪較大,白色;花瓣4,囊狀,有距或無。??果卵圓形,宿存花柱短嘴狀?;ㄆ?~3月,果期4~5月。

  生于山野竹林下,山路旁石縫中。主產(chǎn)湖北、四川、浙江。

  采制 夏、秋季間莖吉茂盛時采割,除去粗梗及雜質,曬干或陰干。

  化學成分 莖葉含淫羊藿甙(icariin)、淫羊藿糖甙A(epinedoside A);根莖及根含去甲淫羊藿甙(noricarliin)、淫羊藿脂素(I-cariresinol)。

  性味 性溫,味辛、甘。

  功能主治 補腎陽,強盤骨,祛風濕。用于陽痿遺精、盤骨痿軟、風濕痹痛、麻木拘攣、更年期高血壓癥 。

  附注 同屬植物淫羊藿E.brevicornum Maxim.、柔毛淫羊藿(E.pubesens Maxim.)、朝鮮淫羊藿E.korearum Nakai同藥用。

▇▇▇▇▇▇▇▇▇▇▇▇▇▇▇▇▇▇▇▇▇▇▇▇▇▇▇▇▇▇▇▇▇▇▇▇▇▇▇

18 白及



關鍵詞: 白及 中草藥圖譜





  白 及 Rhizoma Bletillae

 ?。ㄓⅲommon Bletillah Tuber

  別名 白雞兒頭、白根、山田雞。

  來源 為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 Reichb. f. 的塊莖。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葉4~5片,狹矩圓形或披針形,基部下延成鞘,抱莖。總狀花序頂生,有花3~8朵;苞片1,早落;花大,紫色或淡紅色;萼片狹矩圓形,與花瓣近等長,長2.8~3cm,唇瓣白色或具紫脈,先端3裂,中裂片邊緣有波狀齒,先端內凹。中央具5褶片,側裂片合抱蕊柱;蕊柱兩側有窄翅,柱頭頂端有1雄蕊;子房下位,扭曲。蒴果圓柱形,具6縱肋,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于山野、山谷較潮濕處。主產(chǎn)貴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陜西。

  采制 夏、秋季采挖,除去須根,置沸水中煮至無白心,曬至半干,撞去外皮,曬干。

  性狀 塊莖不規(guī)則扁圓形,多有2~3個爪狀分枝。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有數(shù)圈同心環(huán)節(jié)和棕色點狀須根痕,上部有突起的痕,下面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質堅硬,斷面類白色,角質樣。無臭,味苦,有粘性。

  化學成分 塊莖含粘液質。

  性味 性微寒,味苦、甘、澀。

  功能主治 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肺結核吐血、潰瘍病出血。

▇▇▇▇▇▇▇▇▇▇▇▇▇▇▇▇▇▇▇▇▇▇▇▇▇▇▇▇▇▇▇▇▇▇▇▇▇▇▇

19 夏枯草



關鍵詞: 夏枯草 中草藥圖譜





  夏枯草

  Spica Prunellae

  (英)Common Selfheal Fruit-spike

  別名 棒柱頭草、燈籠頭草。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帶花的果穗。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3~40cm。莖直立,常帶淡紫色,有細毛。葉對生,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5~5cm,寬1~2.5cm,全緣或疏生鋸齒。輪傘花序集成穗狀,長2~6 cm;苞片腎形,頂端驟尖或尾狀尖,外面和邊緣有毛;花萼二唇形;花冠紫色,上唇頂端微凹,下唇中間裂片邊緣有細條裂。小堅果棕色?;ㄆ?~6月,果期7~8月。

  生于荒地、路邊草叢中。分布幾乎遍于全國。

  采制 夏季穗呈棕紅色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性狀 果穗棒狀,略扁,長1.5~8cm,直徑0.8~1.5cm,淡棕色至棕紅色。全穗由數(shù)至10數(shù)輪宿萼七苞片集成,每輪有對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狀,脈紋明顯,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內有3朵花,花冠多已脫落,宿萼2唇形,內有小堅果4枚,卵圓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休輕,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含夏枯草甙(prunellin)、熊果酸、齊墩果酸、蕓香甙、金絲桃甙、a-茴香酮、飛燕草甙元(delphinidin)和矢車菊甙元(cyanidin)的花色甙。

  性味 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清火明目,散結消腫。用于目赤腫痛、目珠夜痛、頭痛眩暈、瘰疬、乳癰、甲狀腺腫大、高血壓。

▇▇▇▇▇▇▇▇▇▇▇▇▇▇▇▇▇▇▇▇▇▇▇▇▇▇▇▇▇▇▇▇▇▇▇▇▇▇▇

20 胖大海



關鍵詞: 胖大海 中草藥圖譜





胖大海

  Semen Sterculiae Lychnopherae

  (英)Boat-fruited Sterculia Seed

  別名 大海、安南子、大洞果。

  來源 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era Hance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 落葉喬木,高可達40m,單葉互生,葉片革質,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0~20cm,寬6~12cm,通常3裂,全緣,光滑無毛。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雜性同株;花萼鐘狀,深裂;雄花具10~15個雄蕊;雌茶具1枚雌蕊。骨朵果1~5個,著生于果梗,呈船形,長可達24cm。種子棱形或倒卵形,深褐色。

  生于熱帶地區(qū)。我國海南、廣西有引種。

  采制 4~6月由骨朵果上采取成熟種子,曬干。

  性狀 種子橢圓形,長2~2.5cm,直徑1~1.7cm,兩端稍尖。表面黃棕色或褐色,稍有光澤,具不規(guī)則的細皺紋,基部稍尖,有淡色圓形種臍。外層種皮松脆易碎,泡水中成海綿狀;胚乳肥厚,成兩片,廣卵形,灰黃色。種皮嚼之有粘性,胚珠味麻辣。

  化學成分 含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半乳糖乙酸、半乳糖、胖大海素(sterculin)、西黃蓍膠粘素(bassorin)等。

  性味 性寒,味甘、淡。

  功能主治 清肺熱,利咽喉,清腸通便。用于干咳無痰、咽痛音啞、慢性咽炎、熱結便秘。

▇▇▇▇▇▇▇▇▇▇▇▇▇▇▇▇▇▇▇▇▇▇▇▇▇▇▇▇▇▇▇▇▇▇▇▇▇▇▇

21 梔子



關鍵詞: 梔子 中草藥圖譜





梔子 FRUCTUS GARDENIAE

本品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實。霜降后采摘紅黃色成熟果實,除去果梗雜質,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燙,取出,干燥。

梔子為多年生常綠灌木。耐寒能力差,常散生于溫暖濕潤的低矮山坡雜林中。分布南方各省,主產(chǎn)湖南、江西、四川等省。此外,江蘇、浙江、安徽、廣西、云南、貴州、河南等省也產(chǎn)。70年代以前,主要依靠野生資源。由于需求量增長和開荒造林等種種原因,年收量急劇下降,出現(xiàn)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湖南省漣源縣開展野生變家管家種獲得成功并進行推廣后,生產(chǎn)得到了迅速發(fā)展?,F(xiàn)湖南省產(chǎn)量已占全國的30~40%成為全國最大的梔子產(chǎn)區(qū)。其他各省也相繼發(fā)展,基本滿足了全國需要。

梔子商品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1.5~3.5厘米,直徑1~1.5厘米。表面紅黃色或棕紅色,具6條翅狀縱棱,棱間有1條明顯的縱脈紋,并有分枝。頂端殘存萼片,基部稍長,有殘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澤;內具2~3條隆起的假隔膜。種子多數(shù),扁卵圓形,集結成團,深紅色或紅黃色,表面密具細小疣狀突起。浙江省加工生產(chǎn)的梔子形圓、個小、色紅素有“小紅梔”或“紅梔子”之稱調供全國及出口。質量以色紅、圓形、飽滿者為佳。規(guī)格按果實的飽滿程度和色澤分兩個等級。

梔子為常用中藥,性寒,味苦。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之功能。用于熱病心煩、黃膽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焦梔子涼血、止血,用于血熱吐衄、尿血崩漏。

▇▇▇▇▇▇▇▇▇▇▇▇▇▇▇▇▇▇▇▇▇▇▇▇▇▇▇▇▇▇▇▇▇▇▇▇▇▇▇

22 前胡



關鍵詞: 前胡 中草藥圖譜





  前 胡  RadixPeucedani

 ?。ㄓⅲommonHogfenneIRoot

  別名 土當歸、野當歸、獨活。

  來源 為傘形科植物紫花前胡Peucedanumdecursivum(Miq.)Maxim. 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2m。葉1回至近2回羽狀分裂,小葉柄的邊緣翅狀延長,最終裂片橢圓形,長圓狀披針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5~13cm,寬2.5~5.5cm,邊緣有細而規(guī)則的鋸齒;莖上部葉片成膨大的紫色葉鞘。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小總苞數(shù)個,披針形;花深紫色,成近球形的小傘形花序,花梗絲線狀。果實卵圓形至卵狀長橢圓形?;ㄆ?~9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林緣或灌叢、草地。主產(chǎn)江西、安徽。

  采制 冬季至次春莖葉枯萎或未抽花莖時采挖,除去須根,曬干或低溫干燥。

  性狀 根圓柱形或圓錐形,有少數(shù)支根,長3~15cm,直徑 0.8~1.7cm,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有淺直細縱皺紋,并有灰白色橫向皮孔及點狀須根痕,皮部與木部易分離,皮部較狹,散有黃色油點,木部黃白色。香氣濃,昧微甘后苦。

  化學成分 含紫花前胡甙(nodakenin)、紫花前胡素(decursin)、紫花前胡次素(decursidin)、印枳素(marmesin)、3’- 異戊酚- 4’- 0- 當歸酰- 3’,4’- 二氫花椒樹皮素(3’-isovaleroyl-0-angeloyl-3’,4’-dihydroxanthyletin)、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等。

  性味 性微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散風清熱,降氣化痰。用于風熱咳嗽痰多、痰熱喘滿、咯痰黃稠。

▇▇▇▇▇▇▇▇▇▇▇▇▇▇▇▇▇▇▇▇▇▇▇▇▇▇▇▇▇▇▇▇▇▇▇▇▇▇▇

23 枳殼



關鍵詞: 枳殼 中草藥圖譜



枳殼 FRUCTUS AURANTII

本品為蕓香科植物酸橙 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7月果皮尚綠果采摘,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或低溫干燥。

酸橙為常綠小喬木。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多生長在霜凍少的丘陵、低山、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種或野生分布。酸橙可采用種子、嫁接、高枝壓條三種方法繁殖。育苗移栽10年后結果,嫁接5~6年后結果,管理好的結果期可達數(shù)十年。主產(chǎn)湖南沅江、益陽、黔陽、辰溪、麻陽、漢壽,四川江津、內江、永川、萬縣、云陽、蓬溪、遂寧,江西新干、都昌、弋陽、清江、豐城福建等省區(qū)也有少量生產(chǎn)。湖南、四川、江西三省年產(chǎn)量占全國的70%以上。川枳殼皮青肉厚、心瓤小,香氣濃,品質最佳,深受國內外贊譽,是四川的地道藥材之一。但在抗戰(zhàn)時期,因滯銷而減產(chǎn),至今尚未恢復。湘枳殼發(fā)展很快,產(chǎn)量大,成為全國商品生產(chǎn)基地。江西枳殼以清江縣所產(chǎn)為地道。此外,還有部分地區(qū)習用同科植物的未成熟果實作枳殼用,如綠衣枳殼為枸橘 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的幼果,產(chǎn)銷于福建;香櫞枳殼為香櫞 Citrus wilsonii Tanaka 的幼果,主產(chǎn)陜西、貴州的部分地區(qū);代代枳殼為代代花 Citrus aurantium L. var. amara Engl. 的幼果,主產(chǎn)浙江、江蘇、福建等省。

枳殼商品呈半球形,直徑3~5厘米,果皮褐色或棕褐色,有顆粒狀突起,突起的頂端有凹點狀油室;有明顯的花柱痕跡或果梗痕。切面黃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厘米邊緣散有1~2列油室。質堅硬,不易折斷。瓤囊7~12瓣少數(shù)至15瓣,汁囊干縮呈棕色至棕褐色,內藏種子,氣清香,味苦、微酸。

枳殼為常用中藥,性微寒,味苦、辛、酸。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之功能。用于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

▇▇▇▇▇▇▇▇▇▇▇▇▇▇▇▇▇▇▇▇▇▇▇▇▇▇▇▇▇▇▇▇▇▇▇▇▇▇▇

24 川芎



關鍵詞: 川芎 中草藥圖譜



  川芎 Rhizoma Chuanxiong

 ?。ㄓⅲzechwan Lovage Rhizome

  別名 芎窮、小葉川芎。

  來源 為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莖。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莖直立中空,表面有縱溝。2~3回羽狀復葉互生,小葉3~5對,卵狀三角形,羽狀全裂;葉柄基部呈鞘狀抱莖。復傘形花序頂生,總苞片3~6,傘幅7~20;小苞片線形;花梗10~24,花白色。雙懸果卵形?;ㄆ?~8月,果期9月。

  栽培。主產(chǎn)四川,江西、湖北、陜西、甘肅、貴州、云南已引種成功。

  采制 夏季當莖上的節(jié)盤顯著膨大,并略帶紫色時采挖,除去莖苗及泥沙,晾干或炕干,撞去須根。

  性狀 根莖結節(jié)狀拳形團塊,直徑l.5~7cm。表面深黃棕色,有多數(shù)平行隆起的輪節(jié),上端有凹陷的莖痕,下側及輪節(jié)上有多數(shù)細小瘤狀根痕。質堅實,斷面類黃色,散有淡黃色油點,形成層呈波狀環(huán)紋。香氣濃,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化學成分 含揮發(fā)油、阿魏酸(ferulic acid),以及4-羥基-3-丁基釅內酯(4-h(huán)ydroxy- 3- butylphthalide)、川芎釅內酯(senkyunolide)、藁本內酯(Ligustilide)、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川芎酚(chuanxiongol)、瑟丹酸(sedanic acid)等。

  性味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月經(jīng)不調、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

25 枸杞子



關鍵詞: 枸杞子 中草藥圖譜



  枸杞子

  Fructus Lyeii

  (英)Barbary Wolfberry Fruit

  別名 西枸杞、白刺、山枸杞、白疙針。

  來源 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 粗壯灌木,有時成小喬木狀,高可達25cm,有棘刺。單葉互生或數(shù)片叢生于短枝上,長橢圓形披針形或卵狀矩圓形,長2~3cm,寬2~6mm,基部楔形并下延成柄,全緣?;ㄒ干?~數(shù)朵簇生于短枝上;花萼杯狀;花冠漏斗狀,粉紅色或紫紅色。漿果橢圓形,長10~20mm,直徑5~10mm,紅色?;ㄆ?~9月,虹期7~10月。

  生于山坡、田野向陽干燥處。主產(chǎn)寧夏、甘肅、青海、內蒙古、新疆。

  采制 夏、秋季果實呈橙紅色時采收,晾至皮皺后,再曝曬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軟,除去果梗。

  性狀 果實橢圓形,長6~18mm,直徑6~8mm。表面鮮紅色或暗紅色,具不規(guī)則皺紋,略有光澤,頂端有花柱痕,另端有果梗痕。質柔潤,果肉厚,有粘性,內含種子25~50粒。種子扁腎形,長至2.5mm,寬至2mm土黃色。氣微、味甜、微酸。

  化學成分 含甜菜堿(detaine)、玉蜀黍黃素(zeaxanthine)、酸漿紅素(physalein)、枸杞多糖、胡蘿卜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C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于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

26 黃連

關鍵詞: 黃連 中草藥圖譜



黃連 RHIZOMA COPTIDIS

  本品為毛莨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 或云連Coptis teeta Wall. 的干燥根莖。以上三種分別習稱“味連”、“雅連”、“云連”。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殘留須根。

  【性狀】味連 多集聚成簇,常彎曲,形如雞爪,單枝根莖長3~6cm,直徑0.3~0.8cm。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粗糙,有不規(guī)則結節(jié)狀隆起、須根及須根殘基,有的節(jié)間表面平滑如莖桿,習稱“過橋”。上部多殘留褐色鱗葉,頂端常留有殘余的莖或葉柄。質硬,斷面不整齊,皮部橙紅色或暗棕色,木部鮮黃色或檢黃色,呈放射狀排列,髓部有時中空。氣微,味極苦。

  雅連 多為單枝,略呈圓柱形,微彎曲,長4~8cm,直徑0.5~1cm。“過橋”較長。頂端有少許殘莖。

  云連 彎曲呈鉤狀,多為單枝,較細小。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濕熱中陰,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用法與用量】2~5g;外用適量。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這三味藥泡茶喝,可以補腎壯陽,脾腎雙補 ...
治尿毒癥偏方
眼袋,其實只是一坨痰,6味藥就能解決。這句話,我從嘲笑到信服用了整整10年。
24節(jié)氣養(yǎng)生經(jīng)大全,中醫(yī)精華,養(yǎng)生必備
倪海廈——神農本草經(jīng)筆記(六八)肉松容(肉蓯蓉)
五臟上火的5種類型,如何對癥調理?建議看看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