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季分紅與按年分紅的優(yōu)劣比較
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 董登新(教授)
一、中美上市公司分紅模式差異比較
在美國,上市公司分紅最主要有兩種形式:即現(xiàn)金分紅與股票分紅。其中,在現(xiàn)金分紅上,絕大多數(shù)上市公司都是按季分紅的,而按年分紅或每半年分紅的情形則比較少見,當然,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是無紅可分的。此外,一些公司有時還有“額外”分紅或“特別”分紅,這類分紅一般是有針對性的、偶爾的或一次性的。
在我國,上市公司分紅的最主要形式也是派現(xiàn)和送股,但我國上市公司一直以來都是習慣按年分紅的,即便偶有個別公司偶爾半年分紅一次,這也是少見的現(xiàn)象,當然,更不談什么按季分紅的了。也就是說,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尚無按季分紅的做法,也不存在每半年分紅的現(xiàn)象。
那么,按季分紅與按年分紅,各有何優(yōu)劣?究竟哪一種分配方式更佳?我們不妨具體分析一下。
二、按年分紅的利弊
按年分紅,一般都是次年才來考慮和安排上年度的分紅方案和具體分紅水平,因此,它的最大的好處,就是上市公司可以隨機應變、靈活操作,根據(jù)分配時的財務狀況,上市公司可以臨時確定是否分紅以及年度分紅的多少。由此可見,按年分紅對上市公司而言,操作簡單便利,沒有財務壓力,更無分配壓力。公司有年終利潤就分,沒有就不分,至于是多分,還是少分,那就不重要了。
但對投資者而言,按年分紅由于一年一次,事先沒有按季均分,因此,年終分紅的不確定性太大,而且分配也太過集中,這種分配模式極易形成所謂的“年報行情”。由于年報行情帶有極強的市場投機性,再加上“信息不對稱”缺陷,從而直接導致市場的季節(jié)性動蕩和過度投機,這不利于長期投資理念和理性投資格局的形成。
三、按季分紅的意義
與按年分紅不同,按季分紅,一般是一年分配4次,對上市公司來說,這既是一種考驗,更是一種責任。很明顯,按季分紅,不僅需要公司具有更高的財務控制能力,而且需要公司具有更強的利潤分配能力。因此,缺乏管理經驗或是缺乏盈利實力是上市公司實現(xiàn)按季分紅的最大障礙。也就是說,只有自信而有實力的公司,才能真正實現(xiàn)按季分紅的模式,并能充分發(fā)揮按季分紅的市場作用,并充分體現(xiàn)對股東高度負責任的精神。
按季分紅一般是將事先預測的當年利潤按季“均分”。一旦上市公司確定并實施了第一季度的分紅方案,也就等于向投資者公告了公司全年的分配水平,而且每個季度分紅基本上是等額的,由此可見,按季分紅,不僅是對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和盈利實力的一種展示,而且也是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全年分配能力和自信程度的一種檢閱,因此,按季分紅是最能體現(xiàn)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盈利能力、分配實力,以及公司對股東的誠信度及責任感。
同樣,對于投資者而言,上市公司按季分配,使投資者更能一目了然地作出判斷:如何做投資組合,如何搭配投資期限。由于四季均分的紅利模式大大降低了按年分紅的不確定性,從而規(guī)避了“年報行情”帶來的年終“壓賭”和市場過度投機,這有利于引導投資者形成價值投資理念,進而有利于市場穩(wěn)定與健康發(fā)展。
當然,按季分紅的最大挑戰(zhàn)在于:上市公司決策層必須具有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和財務撐控能力。否則,按季分紅也只會是徒有其表、中看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