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魯迅(14)
文壇是不甘寂寞的,無論出身與貧窮富貴,靠的是文字的底蘊,即使歷經滄海桑田,仍舊飄蕩著淡淡的墨香,縈繞在我們的心頭揮之不去。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三十年代中國文壇知名的夫妻作家拍檔,他們就是蕭軍和蕭紅。筆者也愛好文學,當然愛好寫作,我知道寫作的艱辛與投入。我簡直無法想象,一個家庭中的兩口子,如果都在寫小說,那么誰來帶孩子,誰來做飯,誰來擦地呢?二蕭的生活和諧是如何取舍的呢?他們又具備什么樣的思想呢?
當時二蕭初涉文壇,仰慕魯迅大名,前往上海拜訪,但是魯迅一直不見,但是后來還是接納了他們。許廣平在《憶蕭紅》一文中談到,魯迅跟二蕭接近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是“兩個北方來的不甘做奴隸者”。仔細掂量掂量說這話的分量,從中可見許廣平是毫不保留的坦露了心跡,同時也道出了魯迅之所以接納二蕭的真正原因,那就是他們是不甘做奴隸者。魯迅給二蕭的身份定位,不但是說明相信了二蕭,也說明二蕭身上具有鮮明的革命精神,那就是他們的寫作不是消遣,敢于擔當自己的靈魂和民族大義!
蕭軍的代表作是1935年7月出版的《八月的鄉(xiāng)村》,這部書的出版不但顯示了抗日文學的實績,也奠定了蕭軍在文壇上的地位。蕭紅的代表作是1935年12月出版的《生死場》,魯迅在為《生死場》所作的序言中稱贊蕭紅所描寫的“北方人民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品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笔捈t也因為這部書成為三十年代中國文壇知名的女作家,從而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我們來看看這兩部書的出版時間,僅僅是相差幾個月,這兩匹黑馬的出現震驚了文壇,而且還是夫妻拍檔,驚訝得叫人不敢相信!可事實就是眼前,長篇小說《八月的鄉(xiāng)村》是蕭軍“非法”自費出版的,立即轟動了文學界!先不說出版后的效果如何,從中我們能看到蕭軍抱著怎樣堅定的信念!對文學的這一份執(zhí)著與熱愛,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蕭紅,只是《生死場》出版頗費周折,魯迅為了該書的出版幾經周折到處跑。出版后在社會上影響很大,深受讀者歡迎,蕭紅的成功背后流著是魯迅辛勤的汗水。
兩部作品的先后出版,也同時將二蕭推向了事業(yè)的巔峰,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蕭軍拋棄蕭紅而去。不少學者說魯迅暗戀蕭紅,但我覺得極不合適。我覺得魯迅和蕭紅之間應該是純凈的友誼,這種給力的友誼超過情人,高于夫妻。許廣平在《憶蕭紅》一文中不但說,魯迅認為二蕭是“兩個北方來的不甘做奴隸者”,而且還提到了,“蕭紅具有活潑開朗、天真無邪的性格,魯迅因此才用接待自己兄弟一樣的感情招待了他們。”可見他們的關系的確是在純凈的友誼之上,況且當時的魯迅已經是重病纏身,男人在感情上的嫉妒與小氣,在蕭軍身上可見一斑。因此老狼斷定:蕭軍與蕭紅出現感情危機與魯迅無關,魯迅之所以全力幫助蕭紅出版《生死場》,就是對兩個北方來的不甘做奴隸者,最好的報答!
然而令老狼佩服的是,他們在感情上同樣不甘做奴隸者!蕭紅雖然遭受了太多的痛苦與煩惱,但很快解脫出來,在1936年7月旅居日本彌補傷痕。蕭軍后來浪子回頭,才讓蕭紅看到了希望。魯迅當時雖然病情很重,然而他似乎更加瘋狂的致力于寫作和編譯工作,《海燕》半月刊出版,《花邊文學》印成,《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出版等等,同年十月病逝。蕭紅聽到噩耗悲痛不已,一首《拜墓詩—為魯迅先生》,寄托了對導師的深切懷念。我認為這首詩更是,這兩個北方來的不甘做奴隸者的,青春的祭奠?。ㄎ赐甏m(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