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胡惟庸為何被朱元璋殺害?

胡藍之獄,也稱胡藍黨案,是胡黨之獄和藍黨之獄的合稱,“胡”指胡惟庸,“藍”指藍玉。

 

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統(tǒng)的君主制國家以來,宰相或丞相就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負責協(xié)助皇帝處理國家大政,位高權(quán)重。宰相可以是皇帝的得力助手,也可以對皇帝的權(quán)力構(gòu)成威脅——歷史上宰相篡奪皇權(quán)的并不罕見。朱元璋歷盡艱險登上大位,他決不能容忍別人與他分享權(quán)力,他對身邊的任何權(quán)臣都會嚴加防范。從這個意義上說,在他身邊的任何權(quán)臣都面臨著危險

 

胡黨之獄又稱為“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1380年)五月初二,朱元璋從西華門擺駕出皇宮,要到皇宮附近的胡惟庸家去。胡惟庸是誰?是中書省左丞相,是政府的最高行政長官,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正行走間,路上忽然有一個人迎著皇帝的車駕直沖了過來,攔住御駕車馬,由于緊張,一下子說不出話來。朱元璋見他沖撞車駕,又不說話,極為憤怒。身邊的衛(wèi)士見這個人敢于如此冒犯圣駕,立即沖上去打。這個攔駕的人叫云奇,是西華門內(nèi)使,一個宦官。云奇被打倒在地,胳膊都快給打斷了,還拼命指著胡惟庸的家。朱元璋察覺到,一定發(fā)生什么事了,云奇才敢于拼死攔駕陳訴。既然云奇在他前往胡惟庸家的路上攔駕,那么此事就可能與胡惟庸有關(guān)。西華門離胡惟庸家很近,朱元璋登上西華門城樓向胡惟庸的家眺望,只見胡惟庸家里有重重壯士,皆裹甲執(zhí)兵,埋伏于屏壁間。難道是胡惟庸想要趁朱元璋臨幸時造反謀逆嗎?因為西華門與胡惟庸家近在咫尺,內(nèi)使云奇發(fā)現(xiàn)了這一逆謀后,便緊急趕來向朱元璋報告。這就是所謂的“云奇告變”,這件事被詳細地記載在了一些史書中。

朱元璋為什么要到胡惟庸家里去呢?原來,丞相胡惟庸向朱元璋報告說,他家的井里涌出了醴泉,這在當時被認為是祥瑞之事。因為朱元璋國家治理得好,上天要降一些祥瑞之事,以示表彰,這叫天人感應。胡惟庸說家有醴泉,要請朱元璋到自己家里來觀看祥瑞,朱元璋就興沖沖地來了。想不到,這竟然是一場陰謀。

 

朱元璋馬上調(diào)發(fā)禁兵,逮捕胡惟庸,然后召見云奇。沒想到此時云奇已經(jīng)氣絕,不能做進一步的證明。朱元璋下令追授云奇為內(nèi)官監(jiān)左少監(jiān)。

 

胡惟庸位高權(quán)重,為什么還要謀逆呢?據(jù)說,胡惟庸權(quán)力大了,逐漸驕恣不法。久而久之,野心敗露,他擔心受到懲戒,經(jīng)常惶恐不安。這時,他遠在定遠的老家井里忽然長出了石筍,井水無緣無故涌起數(shù)尺,他家三代的墳墓上紅光沖天。他以為這是天降的吉兆,預兆他將大貴。于是,他就有了非分之想。一次,他的兒子在大街上跑馬踩死了人,惹怒了朱元璋,要將其治罪。胡惟庸感到,與其待罪接受處罰,不如先動手,以求一逞。于是,胡惟庸就串通了一些人,圖謀造反。

 

后來,胡惟庸被處以極刑。朱元璋處死了胡惟庸,按說還可以選擇一個人做丞相,但朱元璋決定從此不再設(shè)立丞相??梢?,在朱元璋看來,不是丞相的人選有問題,而是設(shè)立丞相這一制度有問題。長時期以來,胡惟庸案似乎鐵證如山,沒有人對其表示懷疑。

 

但仔細讀歷史,《明史·胡惟庸傳》里清楚記載著:“惟庸既死,其反狀猶未盡露?!本褪钦f,胡惟庸被處死的時候,他謀反的罪行還不清楚。胡惟庸的罪狀像故事傳說一樣,逐步添枝加葉,越到后來越顯得完整。他的罪狀包括:謀刺徐達;毒死劉基;與李善長勾結(jié)往來謀逆;通倭(其實這一罪名是到了洪武十九年,即1386年時才發(fā)現(xiàn)的),甚至派遣明州衛(wèi)指揮林賢下海勾結(jié)日本,欲借兵為助;通蒙古(稱臣于元嗣君這一罪名,則是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即1390年時才發(fā)現(xiàn)的),派遣元故臣封績致書元嗣君稱臣,并約為外應,等等。經(jīng)過史家考證,胡惟庸的上述罪狀多屬捕風捉影之詞。

 

胡惟庸的罪行一件一件被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是胡惟庸被處死很多年以后了,也就是說,當胡惟庸案發(fā)的時候,他并沒有正式的罪名。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對胡惟庸罪狀的真實性提出了疑問:比如,《明太祖實錄》詳細記載了胡惟庸案處理的情況,但沒有關(guān)于胡家出醴泉而邀請朱元璋觀看的事;云奇揭發(fā)胡惟庸,功勞很大,但《明太祖實錄》中卻沒有記載。談遷認為,這一連串的故事可能是虛構(gòu)的,離奇的“云奇告變”,也是無稽之談。

 

晚明學者錢謙益說:“云奇之事,國史野史,一無可考?!笔芳遗藱f章更認為云奇之事為“鑿空說鬼,有識者所不道”。胡惟庸如果要謀反,他在家里埋伏刀兵,能讓人在城墻上輕易看見嗎?幾百年以后,也就是到了現(xiàn)代,明史學家吳晗寫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胡惟庸黨案考》,把胡惟庸的案子從頭到尾縷析了一遍,最后證明,胡惟庸案是一個冤案。

 

那么,既然胡惟庸沒有正當罪名,又為什么會被殺死呢?

 

《明史》上說,他多年受到朱元璋的寵愛,自己獨攬丞相大權(quán),有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些事情也不向皇帝報告,還隨便提拔人和處罰人,當時有很多人奔走于他的門下,送給他的金銀財寶不計其數(shù)。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胡惟庸的專權(quán),因為他專權(quán),即使他沒有罪,也要把他殺掉。丞相的權(quán)力太大,殺了胡惟庸,如果再立一個丞相,仍然不免要與皇帝分享權(quán)力。于是,朱元璋干脆一勞永逸地取消丞相制度,就不會再有丞相與皇帝分權(quán)了。

 

可見,胡惟庸之罪在于擅權(quán)僭侈,而這正是最不能為朱元璋所容忍的。

 

胡惟庸本是定遠人,在朱元璋起兵后投奔了朱元璋。胡惟庸從元帥府的奏差、寧國縣的主簿、知縣,逐漸爬到了左丞相的高位。朱元璋對胡惟庸的專權(quán)早就懷恨在心,早已在胡案爆發(fā)之前,就悄悄采取了行動。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下令限制中書省的權(quán)力,命令以后臣下上奏書,不許“關(guān)白”中書省。“關(guān)白”是什么意思?就是凡是送給皇帝的奏章,都要同時送給中書省丞相一份。作為皇帝,朱元璋希望大權(quán)獨攬,掌控生殺予奪,決定一切,怎么能允許這個權(quán)力被丞相分割呢?至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他除掉胡惟庸,廢除丞相制度,不過是洪武十一年不許“關(guān)白”中書省的措施的延續(xù)。在丞相被撤消以后,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六部與皇帝之間,沒有了丞相這一中間管理層,朱元璋實現(xiàn)了大權(quán)獨攬。

 

明朝是朱家的天下,朱元璋要把它傳給子孫,他不僅不愿意自己的權(quán)力被丞相分割,而且不允許子孫的權(quán)力被丞相分割。因此,他把撤消丞相制度這件事寫到《祖訓》里頭,規(guī)定說子孫后世永遠不許立丞相,如果有人建議立丞相,必須嚴懲。

 

所以,我們說,胡惟庸的案子既是一個冤案,又不是冤案。

 

說它是冤案,是因為在將胡惟庸處死時,他還沒有罪名,后來所指的罪行都沒有實證,所以說他是冤枉的。他死后,才說他謀反,說他勾結(jié)蒙古人,說他勾結(jié)倭寇,罪名越加越多。這些罪證一件件揭發(fā)出來時,已經(jīng)到了朱元璋的晚年。

 

說胡惟庸的案子不是冤案,是因為他死于專權(quán),他影響到了皇帝的集權(quán),就該死,所以說皇帝沒有冤枉他。

 

在胡惟庸案中被牽連的李善長死后第二年,虞部郎中(負責山林綠化的官員)王國用就上書為他鳴冤,意思是說李善長的地位已經(jīng)很高了,即使幫助胡惟庸篡位成功,地位也不會更高,李善長不會為此冒這么大的風險。李善長這樣有大功的人得到如此下場,將會令天下人寒心。

 

據(jù)說,王國用的這封信是學士解縉代為起草的,雖然批評尖銳直白,但入情入理,無可辯駁。朱元璋讀了如此冒犯的話,心知理虧,竟然不予追究,足見李善長死得有多冤枉。

 

胡惟庸一案導致胡家三族被誅,因被指控為所謂“胡黨”而遭屠戮的人達一萬五千之眾,其中有很多公侯。前面我們說了,此案還牽連到輔佐朱元璋有大功的韓國公李善長。這是怎么回事呢?因為有人說李善長跟胡惟庸的關(guān)系不錯,李善長弟弟的兒子是胡惟庸的侄女婿,他們是親戚。而胡惟庸又是李善長介紹來的,所以應該懲治李善長。朱元璋說,李善長跟我這么多年,忠心耿耿,不能處死。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胡惟庸案發(fā)十年以后,有人又告發(fā)說李善長早就知道胡惟庸要謀反而不揭發(fā),因此他就是“胡黨”。于是,朱元璋就把李善長抓來殺了,李善長一家七十多口都被處死。李善長從朱元璋一起兵的時候就跟隨他,在他的左右給他出謀劃策,并供給軍餉。但朱元璋在集權(quán)問題上從不手軟,終將李善長處死,這就是所謂的“胡惟庸案”。殺了李善長后,胡惟庸案宣告結(jié)束,此案的后果是廢除了丞相制度。

 

丞相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延續(xù)將近兩千年之久,中書省撤消以后,中國的丞相制度從此取消。明朝從此不再有丞相,什么“救時宰相”于謙、“奸相”嚴嵩、張居正,都不是原來意義上的丞相或宰相,所謂的“崇禎五十宰相”,也不是真宰相。清朝承襲明朝制度,依然沒有設(shè)宰相。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霸紫唷眲⒘_鍋,實際也不是宰相,只有宰相之名,而無宰相之實。真的追究起來,這些大臣是連宰相的名也沒有的——所謂宰相,不過是內(nèi)閣大學士或首席大學士。在明清習慣上把所有的大學士都叫宰相,那只是沿襲以前的說法。

 

朱元璋殺了胡惟庸以后,改變了中國將近兩千年的丞相制度。沒有了丞相,皇帝的權(quán)力增大了,皇帝直接統(tǒng)轄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控制了一切生殺大權(quán)。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敕諭廷臣說:“國家罷丞相,設(shè)府、部、院、寺,分理庶務,立法至為詳善。以后嗣君,其勿得議置丞相。臣下有奏請設(shè)立者,論以極刑?!?/span>

 

與廢除丞相制度同時,朱元璋對掌握國家最高軍事權(quán)力的機構(gòu)也加以改組,他下令解散原來的最高軍事權(quán)力機構(gòu)大都督府,因為大都督的兵權(quán)太大了。他把大都督府劃分為中、左、右、前、后五個都督府,即五軍都督府,每個都督府都有一個掌握著一定兵權(quán)的都督。這樣,統(tǒng)領(lǐng)天下兵馬的大都督兵權(quán)就被瓜分了。每個都督的權(quán)力只有原來大都督的五分之一,不足以對皇帝構(gòu)成威脅。并且五個都督互相制約,互相監(jiān)督,聽命于皇帝,如果一個都督要造反,其他四個將會形成牽制;退一步說,即使有兩個或三個都督串聯(lián)起來要造反,也不太容易。

 

總之,將這些舉動聯(lián)系起來,都可以看作是朱元璋集中皇帝權(quán)力的一個完整過程,朱元璋的改革使得皇帝的位子坐得更穩(wěn)了。從此,皇帝不再允許自己的權(quán)力分散,中國君主宗法制的專制??的追求似乎沒有止境,因而對于權(quán)臣的防范也就沒有止境,越到晚年,他的這種心態(tài)也就越嚴重。他感到年老體衰,他要為未來的繼承者留下一個安全的世界,措施之一就是再次大開殺戒。

 

藍玉案,或稱“藍黨之獄”,爆發(fā)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藍玉也是定遠人,本是開國公常遇春的妻弟,在常遇春手下當兵,臨敵勇敢,所向披靡,積功至大都督府僉事。后來,他又先后跟隨中山王徐達征討北元殘部,跟隨西平侯沐英征討西番,跟隨穎川侯傅友德征云南。由于屢立戰(zhàn)功,藍玉被封為永昌侯,而且其女被冊封為蜀王妃。藍玉最著名的軍功,是洪武二十年(1387年)作為左副將軍隨大將軍馮勝出塞,降服了北元悍將納哈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作為大將軍出塞,征討北元嗣君脫古思帖木兒,一直打到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大勝而還,藍玉因此以軍功而晉升為涼國公,他是繼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之后的明軍重要將領(lǐng)。

 

但是,藍玉因立有軍功和受朱元璋的寵愛,漸漸驕傲恣肆,曾經(jīng)縱容家奴侵占民田。御史對其家奴的不法行為進行質(zhì)問,他就驅(qū)逐御史。藍玉帶兵北征回還,夜半來到喜峰關(guān)城下,要求開門,關(guān)吏限于制度沒有及時開門,他就毀關(guān)而入。后來,又有人告發(fā)他,說他私自占有元朝皇帝的妃子,致使元妃因羞愧而上吊自殺。在軍中,他為所欲為,擅自升降將校。參加西征后,他被升為太傅,而與他同時出征的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卻被封為太子太師,他對此大為不滿,整日滿腹牢騷。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錦衣衛(wèi)指揮蔣揭發(fā)藍玉謀反。經(jīng)審訊,說是藍玉串通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東伯何榮、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劃在朱元璋出宮耕種田時起事。朱元璋當然不能容忍謀反之事,于是,藍玉被族誅,凡連坐的都稱為“藍黨”,一律處死。朱元璋親手寫詔布告天下,并將藍玉謀反的事實編為《逆臣錄》。朱元璋在詔書中說:“藍賊為亂,謀泄,族誅者萬五千人。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睔⒘艘蝗f五千多人以后,朱元璋似乎還覺得自己已經(jīng)很寬容了。然而,僅列入《逆臣錄》的高官就有一公、十三侯、二伯。經(jīng)這一次殺戮之后,明初的功勛宿將差不多都被殺完了,各軍府衛(wèi)所被株連誅殺的軍官達幾萬人。這時候,朱元璋還說什么“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很明顯這完全是一句騙人的話,因為此時已經(jīng)無人可追問了。

如此

 

眾多手握重兵的高級將領(lǐng),為什么會毫無反抗地束手就擒呢?顯然,他們沒有任何要同朝廷作對的準備,也就是說,他們并沒有反謀。與之相反,朱元璋卻早為這次殺戮做了精心準備。

 

雖然朱元璋對權(quán)臣的防范由來已久,但藍玉案爆發(fā)還是有一個重要的導火線。藍玉案爆發(fā)前一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朝中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四月二十五日,年僅三十九歲的太子朱標死了?;饰焕^承人的死,對朱元璋的打擊太大。他在皇宮東角門召見群臣時說:“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死,命也!”不禁大哭,這時他已經(jīng)六十五歲了。

 

按嫡長子繼承制,皇位只能由皇太子的長子接任,而朱標的長子早已夭折,這時排行老大的允才十五歲。朱元璋誅殺權(quán)臣,本來想要為子孫鏟除后患,當年,朱元璋曾對朱標明確表示,鏟除權(quán)臣如同除掉荊杖上的棘刺,是為了便于掌握,但是他沒想到太子朱標會死在自己的前面。

 

有一則記載說,當初馬皇后去世以后,朱元璋一直處于郁郁不樂的狀態(tài),戮殺大臣的行為也更加恣意。有一次,太子朱標進諫說:“陛下您殺大臣殺得太多,恐怕會傷了君臣間的和氣?!敝煸奥犃艘院蟛徽f話,沉默很久。第二天,朱元璋把太子叫來,將一根荊棘扔在地上,命令太子去撿起來,面對長滿刺的棘杖,太子覺得很為難。朱元璋說:“這根荊棘你拿不起來,我替你將刺磨干凈了,難道不好嗎?現(xiàn)在我所殺的人,都是將來可能威脅到你做皇帝的人,我把他們除了,是在為你造莫大的福啊!”太子跪下來給朱元璋磕頭,但心里不同意朱元璋的觀點,低頭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他這是什么意思呢?他這是表明,父親您似乎不是堯舜那樣的明君,否則哪來那么多亂臣賊子?你想,朱元璋聽了這話能不生氣嗎,老皇帝氣得搬起坐的椅子就扔了過去,要砸太子,太子嚇得趕忙逃走。

 

朱元璋把一切都設(shè)計得很美妙,但是惟一沒設(shè)計到或者說他控制不了的因素就是,朱標早逝,死在了他的前面——朱元璋把荊棘上的刺磨得再干凈,一旦后繼乏人,操杖之人不在了,那該怎么辦?朱標生性敦厚仁柔,他死后,他的兒子,也就是朱元璋的皇孫朱允則更為孱弱,更令人不放心。朱元璋在位,尚且感到如狼似虎的悍將難于駕馭,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沒有任何政治經(jīng)驗,將來怎么能保證坐穩(wěn)皇位?

 

雖然老將都已經(jīng)被殺光了,但新起的藍玉等人能征善戰(zhàn),強悍桀驁,不能不令人擔心。因此,為了孫子朱允,為了防備不測,對藍玉這樣的強臣,反也得殺,不反也得殺。藍玉等人的引頸就戮,恰恰說明是朱元璋采取了先發(fā)制人的行動。

 

朱元璋不僅先發(fā)制人,說話還不算數(shù)。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二十二日,他推翻了不再追究胡黨的承諾,再次借胡惟庸案誅殺了靖寧侯葉升。葉升是藍玉的姻親,殺葉升就是揭開了藍玉案的序幕。這時,藍玉尚遠在征討西番的前線,死心塌地為朱元璋征戰(zhàn)的他對即將臨頭的大禍毫無覺察。如果他稍有異心,在姻親葉升被殺后也不會老老實實地回來。所以,明末清初的史家談遷說:“藍涼公非反也?;⒋直?,不善為容,彼猶沾沾一太師,何有他望!……富貴驕溢,動結(jié)疑網(wǎng),積疑不解,釁成鐘室?!彼@話的意思是,藍玉不過是一個脾氣粗暴的將領(lǐng),驕傲跋扈,不善于討好人,引起了朱元璋的懷疑,終于招致殺身之禍。

 

藍玉死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朱元璋又找借口殺了宋國公馮勝,二十八年(1395年)二月,又殺了穎國公傅友德。這樣,終洪武一朝,在明初開國功臣中,身為公侯而得以幸存的人僅有長興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二人。

 

胡藍之獄讓我們看到,一個社會最底層的赤貧農(nóng)民、一個游方僧,一旦登上皇帝的寶座,要實現(xiàn)絕對集權(quán),并欲使之傳之久遠,表現(xiàn)出了怎樣的殘忍,而他的殘忍又讓多少人斷送性命、付出鮮血!古人評論當年漢高祖劉邦誅殺功臣時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蔽覀兛?,朱元璋屠戮功臣的行為較漢高祖劉邦實在是遠遠過之矣。

 

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這樣評價“胡藍之獄”:漢高謀殺功臣固屬殘忍,然其所必去者,亦止韓、彭,至欒布,則因其反而誅之。盧綰、韓王信,亦以謀反有端而后征討。其余蕭、曹、繹、灌等,方且倚為心膂,欲以托孤、寄命,未嘗概加猜忌也。(朱元璋)藉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盡舉取天下之人而盡殺之。其殘忍實千古未有!

 

他又拿歷史上的其他例子做了比較——漢光武帝、唐太宗定天下時,他們自己還很年輕,正處壯年,等到他們老的時候,諸功臣也都老的老,死的死了。宋太祖做皇帝的時候年紀雖然不小了,但是他有個能干的弟弟,他這個弟弟就是后來的宋太宗,有這個弟弟駕馭諸臣,這些功臣因此都得以保全。至于明太祖,他起事雖早,但是到天下大定時則年已六十有余了。懿文太子朱標仁柔,等他死后,其子朱允就更孱弱,朱元璋于是不得不為身后之事而做準備了。因此,他兩興大獄,將諸功臣一網(wǎng)打盡,由此可推見其心跡。

 

胡惟庸之死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案發(fā)之時,同誅者不過陳寧、涂節(jié)數(shù)人。而到朱元璋興胡黨之獄時,則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這時候距惟庸死已十余年。后世史家每每論及此處,就會反諷:豈有首逆已死,同謀之人十余年始敗露者?這只不過是朱元璋以胡惟庸案借題發(fā)揮,陰使獄詞牽連到所有的人,以實現(xiàn)他的草禽之計,趙翼的評價是很有見地的。

 

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quán)是為了強化專制皇權(quán),維持朱家皇朝的長治久安。但在當時,明朝剛剛建立,中央集權(quán)的加強可以說保證了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完成,有利于抵御外敵,有利于保證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但是,朱元璋的極端專制和野蠻殺戮,將民主精神扼殺凈盡,給后世留下了惡劣的先例,導致中國再次陷入長期專制統(tǒng)治的深淵,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轉(zhuǎ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朱元璋為什么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謀反嗎?
古代名將、皇帝的領(lǐng)導方式與風格(3)-
朱元璋“炮打功臣樓”故事是真?是假?
明朝開國十大功臣排行榜,劉伯溫只排第六,他才是明朝最牛文人
明太祖朱元璋誅殺了哪些開國功臣?來看歷史上的“洪武四大案”
《明朝那些事兒》故事大綱——朱元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