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魯國人,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xué)說自西漢漢武帝開始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漢武帝更是采用董仲儒的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使儒家文化成為治國治民的主要思想,自此儒家文化被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頂禮膜拜,并成為中國人衣食住行,及行為規(guī)則的指南,儒家文化自此成為中華文化的核心,深深影響著中國上下二千多年,而她的代表人物孔子,也被人們稱為萬世之師,大圣文王,文圣,千古圣人等,那么這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成為圣人,又是誰對他邦助最大呢?
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期,那時候,道家,法家,兵家,儒家,縱橫家等,在中國大地上競相亮相,異彩分呈,各抒已見,但因當(dāng)時處于諸候割據(jù),軍伐爭霸的時代,因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人物雖然曾開學(xué)講道,周游列國傳播儒學(xué),傳播自己的治國理念,治國之道,但都以失敗告終,君王們,甚至百姓們也認(rèn)為儒家思想中看不中用,因而孔子的思想仿佛被雪藏起來,被冷眼旁待。
這種境況,直到漢武帝時才得到徹底的改觀,一個叫董仲儒的權(quán)臣極力推崇孔子的思想,他苦口婆心地說動了漢武帝使得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從此孔子的思想被歷代君王們列為治國之本,行為準(zhǔn)則,從此孔子日漸登上中國文化寶座,并逐漸被尊為圣人。
乍看起來,好象漢武帝,董仲儒仿佛是孔子的恩人,對孔子成為圣人幫助極大。其實大錯特錯,那么事實又如何呢?誰又是孔子成為圣人最大的幫助者呢?是周公,周公才是孔子成為圣人的最大邦助者!
周公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等,他著有《周易》等書,為了治理好周朝,他制定了一系列的禮儀,治制,法典,禮樂。我們說禮成于周,而周朝的一系列禮樂制度都出于周公之手,周公是儒家文化的先驅(qū),更是儒家文化的奠基人。
孔子曾在魯國讀書館工作過,這為他學(xué)習(xí)周朝的禮儀,文化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正是這個便利,才使他接觸了儒學(xué),使他才有了儒學(xué)的概念,這對以后形成自己的思想影響極大。所以說孔子的思想是周公思想的傳承和發(fā)揚廣大??鬃觽ゴ蟮闹鳌洞呵铩返?,都是在整理和發(fā)掘,傳承周公思想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可以說沒有周公也就沒有孔子思想的形成,周公是孔子的領(lǐng)路人。所以我們說對孔子成為圣人幫助最大的人還是周公。
當(dāng)然了,話又說回來了,萬事萬物起主導(dǎo)作用的往往是內(nèi)因,孔子也不例外,他能成為圣人除了周公的幫助外,最主要的還是自己不斷的學(xué)習(xí)探索,自己孜孜不倦的勤奮,和千年不出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