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雙十中學 任勇
任勇,男,1958年6月生,1980年畢業(yè)于福建龍巖師專數(shù)學系,1986年畢業(yè)于福建師范大學數(shù)學系,1999年獲福建師范大學數(shù)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學歷。現(xiàn)任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1994年被評為中學特級教師。已編寫、主編或參與編寫《中學數(shù)學學習法》、《任勇中學數(shù)學教學藝術與研究》等61部著作,在《教育研究》、《數(shù)學通報》、《中學數(shù)學》、《江西教育科研》等刊物上載文558篇,參加了國家教委的3項教育科研重點課題和多項省級課題研究,60余篇論文獲省級以上學術獎勵。近年來,先后被評為福建省優(yōu)秀青年教師、福建省科技教育十大新秀、福建省數(shù)學優(yōu)秀教練員、福建省優(yōu)秀專家、廈門市優(yōu)秀校長等。榮獲"蘇步青數(shù)學教育獎"一等獎,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看了我的簡介后,不少青年教師問我:"您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我心里想,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還是這樣回答:"是學習吧?是主動地學、用心地學、創(chuàng)新地學,做學習中的有心人。"
"學習對我們就真有這么重要嗎?"一些老師不解地問。
我覺得,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習。甚至可以這以說,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這是成為名師的基礎。一個走向未來的教師,不認真讀書主動學習的不行的。
"那你是怎樣進行學習的"老師們常這樣問。
首先,要樹立大的學習觀;其次,要樹立新的學習觀;第三,要善于學習;第四,要終身學習。
具體地說,我的學習方式有以下幾種。
1、向同行學習??梢韵蛎麕煂W習,也可以向一般老師學習;可以向本校老師學習,也可以向外校老師學習;可以向年長的老師學習,也可以向年輕的老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已所短,改進教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
2、向學生學習。"師不必賢于弟子",教師還應開誠布公地向學生承認自己的過失或不足,經(jīng)常向學生學習。陶行知說?你要教你的學生教你怎樣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學生虛心請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環(huán)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導他。"可見,向學生學習是多么的重要。
3、向報刊書籍學習。"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一桶水從哪里來?很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向書本、雜志學習。當然,現(xiàn)在人們說,一桶水不夠了,教師要有一要常流常新的小河。不管是一桶水還是一條河,都要求教師不斷地充實知識更新知識。一個教師,沒有一定數(shù)量的教育、科學、文化書籍和雜志是不可思議的。就我來說,二十幾年來,東買西購,已有9000余冊數(shù)學、教育、科學、文化等方面的書,訂閱了所有能訂到的中學數(shù)學雜志和許多教育雜志,我在書海中獲取知識與啟智,在書海中探索與創(chuàng)新。聽聽蘇霍姆林斯基是如何談讀書的:"讀書不是為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地死摳教科書,那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生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時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一、進修學習。
我于1980年畢業(yè)于福建省龍巖師專,我在中學的教學起點是??粕.敃r,多少是被一些瞧不起的,但我不自卑,而是堅持不斷地參加各種進修學習的機會,不斷提升自己的學歷。1986年我讀完了福建師大數(shù)學本科函授,1999年我讀完了福建師大教育碩士(數(shù)學教育)研究生課程,2001年我又完成了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進修學習的最大好處是能系統(tǒng)學習,對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還可以與教師、與同學共同探討有關問題。
二、課題學習。
從事一項課題的研究,從課題的選題、論證入手,進行文獻綜述,讀他人文章著作,進行課題計劃,進行課題實施,還要進行數(shù)據(jù)的收集,資料的整理,課題結題等,總之,要經(jīng)歷課題研究和實驗的全過程。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學習了許多知識,也培養(yǎng)了科研能力。我以前對心理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了解并不深刻,但從事了學校?心理教育實驗"、"構建學校創(chuàng)新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基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學與教的評價"課題,對上述問題的認識深刻多了。學會了做課題,就能自學地將實踐納入科研的軌道,學會在研究狀態(tài)下進行工作,成為一名扎根于中學"土壤"的教育科研專家。
三、學術學習。
爭取機會參加學術會議,可以在學術會議中了解學術動態(tài),進行教育爭鳴,還可以在學術會議中獲取新的知識。你要參加某個學術會議,不進行某項課題的深入研究是不行的,你還要進行實驗,你不研究、不實驗就沒有發(fā)言權。參加學術會議,往往還可以聆聽許多大師、專家、同行對這一問題所闡述的觀點和發(fā)表的真知灼見,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學習觀點最新,給你留下的印象也特別深刻。
四、追蹤學習。
一是對一類書籍文章的追蹤,如中學生研究性學習是一個新課題,我就與京、滬、粵等有關書店聯(lián)系,追蹤這類書籍。同時在報刊中尋長這類文章,占領這類問題研究的制高點。二是追蹤幾位教育名師,也是有效的學習方法。如在北師大聽了裴娣娜教育《教育研究方法導論》講座,學術味濃,我聽后很有收獲。至少我認為她是代表當今中國教育科研中最具學術性的專家之一。追蹤她,就等于追蹤了中國最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掌握了教育科研中最具學術性的專家之一。追蹤她,就等于追蹤了中國最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最新動態(tài)。在北師大我還聽了肖川博士的報告,他那本《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我不在讀了多少遍,那注重人文性的激揚文字,那發(fā)自肺腑的真言實語,給人以反思和啟迪。追蹤他,就等于了解了中國教育前沿的思想,對教育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深刻和細致的理解。購他們的書,收集他們的文章,是一種追蹤;找機會向他們請教,索要一些資料,也是一種追蹤。我想,以我對事業(yè)、對學生的忠誠與愛心,以我對教育對科研的執(zhí)著與追求,他們是會為一個基礎教育的探索者鋪就路石的。
五、階段重點學習。
人生有崖而學無崖,如果沒有抓住重點進行學習就可能雜亂無章,形成不了體系。一是按系列學習。如,我教數(shù)學,數(shù)學競賽是一個系列,數(shù)學建模又是一個系列,力爭對上述問題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二是精于一地學習。如,我當副校長,我覺得張楚廷所著的《校長學概論》很適合我讀,精讀它,讀透它,然后再"博覽群書"《校長學》、《校長素質論》、《成功校長的實踐與研究》、《現(xiàn)代學校管理學》、《給校長的建議--101》等。這樣就等于打開了一個缺口,建立了一個根據(jù)地,然后再乘勝追擊,逐步擴大"作戰(zhàn)"領域。三是分層次學習。如"創(chuàng)新教育"專題,我是這樣從高層往低層學習的:《創(chuàng)新教育》-→《脫穎而出--創(chuàng)新教育論》-→《創(chuàng)新教育與學科教學整體改革實驗指導》-→《教師創(chuàng)新行為案便與評議》-→《創(chuàng)新教育百例創(chuàng)新教育百忌》等。這樣對"創(chuàng)新教育"就有一個"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六、網(wǎng)上學習。
不少教師感慨地說:"誰能借我一雙慧眼,讓我穿越時空,跨越國界?是電腦,是網(wǎng)絡。"這是很有道理的。作為當代教師。就應該建立"基于網(wǎng)絡的自主學習"模式,學會在網(wǎng)上探索、研究,利用電腦進行資源管理等。
七、傳播學習。
講學是傳播的主要形式,要講學,就要系統(tǒng)鉆研、深入實踐,這樣才有深度,才有新意, 對自己的學習與提高很有幫助。另外,一個地方搞一次教研活動,往往請多人講學,這又是一個學習的大好機會,我曾與魏書生、謝維和、張迪梅、董國華等老師一起講過學,"順便"聽了高水平的講座,獲益匪淺。
八、參觀學習。
有機會,還應該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人家是怎樣辦教育的,是怎樣教書育人的,是怎樣進行素質教育的,是怎樣治學的。參觀學習能給人一個感性認識,獲取一些實用性很強的資料,能和有關人員交流感興趣的問題,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老師們可能會問,講了這么多學習,最重要的學習是什么?毫無疑問,是終身學習理念下的學會學習。
在信息時代,終身學習將成為整個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和律令,成為人們的一和中生活方式,而教師職業(yè)又注定在這方面的要求要高于一般人。不知老師們是否注意到一個名詞的變化,即"師范教育"正逐步被"老師教育"取代,這等于告訴所有教師:"學歷社會"的終結,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從"學歷社會"走向"學習社會"。
人們不僅要終身學習,還要在這種理念下學會學習。近來,有這樣一句慶被引脾的頻率頗高:"在未來,你所擁有的惟一持久的競爭優(yōu)勢,就是有能力比你的對手學習得更快。"是啊,無論是為迎接新世紀的挑戰(zhàn),是為肩負時代賦予的使命,還是為成為走向未來的名師,都需要我們學習,學習,再學習。
愿與青年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