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
作 者: 雪 竹
午飯時,同事帶來了粽子。算算時間,真是的,又是一年端午了。說到端午,就得說粽子。粽子與父親相關(guān),與母親有關(guān)。父親愛吃粽子,母親愛包粽子。看父親吃得香甜,再加上米的濃香,棗子的甜香,搞得我們姊妹們都喜歡吃粽子。
每年,母親要包三次粽子。第一次是在五月節(jié)前,包好的粽子每家都會分上一兜,回家慢慢吃。第二次便是正日子,在端午節(jié)前兩天,這次數(shù)量不多,大多給父親留著,凍到冰箱里,想吃的時候上火蒸了。這兩次吃完粽子的粽葉,要洗干凈留好,不然就沒有第三次了。
第三次包粽子是在過年前,半年過去了,粽香已然遠去,為的就是回味端午,冬日里的粽香依然,大家圍坐在一起吃得照樣熱火朝天。
自打父親走后,媽媽沒有了包粽子的積極性,我知道,每當這個時候,媽媽都會想起,那個最愛吃她包粽子的人不在了......那個眼看著她一條條沓起的粽葉,再將江米和大棗依次包進去,父親便遞過一根繩子,媽媽綁好,放到鍋里,挨挨擠擠,最后在火上煮上大半天,再悶上一晚上......
今年的端午,我在裝修房子,已經(jīng)有個數(shù)月沒見到媽媽了,隔三差五的打個電話,微信聊天,這并不能解了相見之苦。媽媽說,知道你忙,忙過了,就來吧。包了粽子,也蒸了年糕,都凍到冰箱里了,給你留著呢......
我拿著手機,眼淚撲簌簌落下來,趕忙說,趁著端午假期,我已經(jīng)安排好了搬家,搬完就回去。放下電話,眼淚還是止不住的流。天天忙忙碌碌的,怎么就這么長時間了,回家,一定回家。
弟弟離家更遠。那天,弟弟從遙遠的黃土梁村傳來兩張照片,同一地方,角度相同,只是時間不同。清晰的畫面,一張是上午雨后,一張是夕陽西下,相同的都是雨洗過的村莊,恬靜淡雅,安靜得像一幅水墨畫。
散落的村莊里有無數(shù)的五味雜陳,可愛的山人們擁有博大的胸懷,住在年代不同的房屋里。村莊,有葳蕤蔥蘢的大樹,繁星點點的野花。每個村莊都有獨特的名字及名字里所蘊含的故事。
村莊,包含著家的味道,也有家的溫暖,有一份情懷,將心靈放逐。相對于喧囂繁華的都市,村莊無疑是質(zhì)樸的,靜謐的。院里,在村人的幫助下種上了蔬菜,蘿卜白菜生機勃勃。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去了城里打拼,為的就是給子女一個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纯磮D片里的家里,一樣種著綻綠的蔬菜,需要時拔起就可以入菜。
弟弟是不會包粽子的,盡管他遺傳了父親的巧手,可是他不知道怎么操作。那天,村子里的大媽給他送去幾個粽子,在微信上給我們顯擺,看看,山村里一樣可以吃到粽子,端午的粽子屬于中國,拉不下任何一個角落。
看著弟弟的滿足,心里好不是滋味,一個人跑那么遠,一千多里地,從早開到晚,整整一天才能到家。心疼沒有用,這是工作,再辛苦也得有人去做,就跟草草姐一樣,深入生活,深入農(nóng)村,了解農(nóng)民生活動態(tài),生活不只是喧囂,還有寂寞。看似閑適悠然的時光,一樣有著風風火火的個性。
成長中的金銀花已經(jīng)開花,投入有了回報。無法觸摸老房子的一磚一瓦,但能感受到老房子里的溫馨與甜蜜。承載著歷史的村莊,無聲地承受著村莊的風雨,幾顆婆婆丁,幾束狗尾巴草,寂靜,無聲,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風景,初夏的陽光,初夏的雨,來的快去的快,山里的天氣即是如此,一方云一時雨,守望著家園。
于2018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