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yè)成
謙虛就謙虛唄,為何要講什么態(tài)度?其實謙虛還真的有態(tài)度,一看態(tài)度,就知道這個人是真謙虛還是假謙虛。
因為很少有人想謙虛,所以一表示謙虛,就看出了態(tài)度,嬉皮笑臉、酸文假醋沒有誠意,難怪有人說“越謙虛等于越不謙虛”。比如過去有人張口就是:“俺是文盲,俺是老粗。”其實他是老子天下第一,相當橫,把誰也不放在眼里,蔑視的成分不少。有些人過分謙虛,一下子就讓人受不了,因為太反常。如果哪一個領導忽然對哪一個下級過分謙虛,非把這個下級嚇個半死不可。
謙虛是品德,因為謙虛太難得,謙虛的人太少,所以謙虛就由品德提升為美德。謙虛本來就是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衡量自己,算什么美德?可是不謙虛的現象多了,浮夸造假的行為多了,謙虛就成了實實在在的美德。很多美德都是這么升級的。
人貴有自知之明,但人最容易犯糊涂,過高地估價自己,自以為是。特別是遇到了競爭和顯名爭利的時候,都把自己估價得過高。哪怕無名無利之爭,在任何環(huán)境,任何場合,人人也都想顯示自己,以自己為中心,特別想鞏固和捍衛(wèi)自己的話語權,踐踏別人的話語權,像皇帝一樣喜歡權威。
男人們在表現謙虛的時候都喜歡自稱:“我是個粗人。”其實這樣的謙虛不壞,對自己沒有半點影響和損害,無非是說他沒有小心眼,不計小隙,很多事不往心里去。還有:“我這人太傻,太笨。”這樣的謙虛也不壞,他就是要說明他善于吃虧。他如果賺了便宜和好處,他就鴉雀無聲了。還有人習慣自我批評:“我這人心眼太實。”這不知是謙虛還是自夸。還有人謙虛地說:“我這人無大志,沒有什么進取心,只知道孝敬父母,草木之人。”低調有因,言不由衷,一點都不誠實。男人們在談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的時候,所用的這種謙虛,確實是個態(tài)度問題,誰也不肯把自己真實的弱點說出來。對自己粗枝大葉,對別人的缺點和不足則一針見血。
謙虛并非沒有人做得到,借圣人的話就是“上知下愚”,智商太高的人和智商太低的人都可能做到謙虛。有自知之明的人能謙虛,知識太淺薄的人能謙虛。學問越大越謙虛,官越大越謙虛。“天外有天”這話不知是誰說的,好像只有老子那樣的大智者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但這話不是老子說的,是從民間來的,或從莊子寓言里來的。理解了這句話,任何人,沒有不謙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