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天下英雄就只他哥倆,別人全是菜鳥!但一山難容二虎,兩英雄為爭天下大比拼,主要打的是人才戰(zhàn)。
“唯才是舉”,這是曹操的發(fā)明。曹操能夠削平群雄,統(tǒng)一北方,主要靠了他的這套不拘一格網(wǎng)羅人才的戰(zhàn)略。
“求賢若渴”,則是劉備的專利,他的“三顧茅廬”已成為古今招賢的典范。
曹操對人才不拘一格,他網(wǎng)羅人才的方式也不拘一格,什么手段都使,只要能把人才搞到手就行。為了把關羽弄到手,先把關引出城,困在一座小山上,然后把城里劉備的兩個老婆當人質(zhì),逼關羽投降。為了使關羽背叛劉備,晚上,曹操就只分給關和他的兩個嫂嫂一間小屋,好叫他們亂了關系,結(jié)果關云長扛著大刀在門外站了一夜,連眼皮都不眨,曹操很佩服,可見他也知道這樣做有點下作。由于關羽義氣深重,曹操用盡了一切辦法也沒能留住,“千里走單騎”跑了。還有那位徐庶,曹操想把他從劉備那兒挖來,知道他是個孝子,就先把他的母親弄來當人質(zhì),再讓老太太叫兒子來;老太太不干,他又讓人摹仿老太太的筆跡寫信把徐騙來,結(jié)果,老太太一氣之下上吊了。所以,徐庶認為是曹操害死了他的娘,從此結(jié)了仇。
劉備不同,他知道自己本錢不如曹操,一個賣草席出身的,兩手空空,不能像曹操那樣大撒網(wǎng),封官許愿,他就靠一個情字,以情動人。如果說關羽沒被曹操拉過去是因為磕頭拜過把子,那趙云則完全是劉備抹眼淚抹過來的。趙云原來是投奔公孫贊的,劉備出頭去救徐州,兵力太小,就向公孫贊借武藝高強的趙云;完成任務后,劉備拉著趙云的手一個勁地流淚,舍不得分手,感動得趙云也掉淚;后來公孫戰(zhàn)敗死了,趙云流浪江湖,就滿世界找劉備,那時劉備窮得連個立足的地方都沒有。徐庶當了劉備的軍師,劉備一下活了,連打兩次勝仗,可曹操卻要來挖走,劉備一萬個不愿意,但他除了抹眼淚,并沒有聽別人的意見死留徐庶不放,好讓曹操把徐母殺了,叫徐庶死心塌地幫他對付曹操;他還一路抹淚送徐庶,徐庶感動了,于是推薦了比自己強的諸葛亮給劉備。劉備請諸葛亮,也是一個情,也是一個淚,因為他當時不可能給人家解決任何問題,什么住房、職稱、待遇,高官厚祿更別提,他連自己都是寄人籬下,暫住新野小縣城,可孔明先生就是沖他那份情才出山的。
兩相比較,就看出高低來了。曹操雖然財大氣粗,網(wǎng)羅了大批人才,打開了局面,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向著他。徐庶雖然人來了,卻“身在曹營心在漢”。還有那個司馬懿,才能與諸葛亮不相上下,但他父子合伙,最后把曹家的江山都奪了,還把曹操的子孫幾乎殺光。曹操征服了人才,卻沒能征服人才的心。劉備不同,一個諸葛亮,不但為他打天下嘔心瀝血,他死后又全心全意輔佐他兒子,“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自己盡忠不說,還精心挑選培養(yǎng)出了文武雙全的姜維接班繼續(xù)為劉家赤膽忠心,這是曹操望塵莫及的。劉備高明就高在,他了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士為知己者死”。
當然,《三國演義》有貶曹揚劉的傾向。但有意思的是,二位身后待遇也見高低。劉先主墓一直在成都武侯祠里,借諸葛亮的光世世代代安享后人的香火,沒人挖墳掘墓;而曹操墓就慘了,生前怕被人盜,一兩千年蹤跡全無,如今在河南安陽縣被挖出來,還遭到真假質(zhì)疑,且已被多次盜墓,墓中的碑石據(jù)說早被仇家司馬氏砸爛,頭蓋骨扔到墓門處。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他們?nèi)瞬艖?zhàn)的延續(xù),且與演義無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