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的孔孟源頭是活水,而不是禁錮人思想和靈魂的鎖鏈。經(jīng)過漢代的董仲舒再到程朱理學,一種杰出的思想和智慧就變成了毒害人們的精神鴉片。
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將儒家思想改造成服務(wù)朝廷的“三綱五?!?。任何思想,你若“獨尊”,就成了馭人的工具,所以,董仲舒這個學問大家,也被歷史釘為“偽學家”。壟斷思想是中國歷代統(tǒng)治者慣用的手段,讓思想一元化,便于控制人們的精神,意識決定行動,從而控制人們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到宋代,程朱他們把“理”或“天理”視作哲學的最高范疇,認為理無所不在,不生不滅,不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會生活的最高準則.在窮理方法上,程顥“主靜”,強調(diào)“正心誠意”;程頤“主敬”,強調(diào)“格物致知”.在人性論上,二程主張“去人欲,存天理”,并深入闡釋這一觀點使之更加系統(tǒng)化.二程學說的出現(xiàn),標志著宋代理學思想體系的正式形成。朱熹更是個“滅絕大師”,更進一步要滅人欲,人的吃喝和繁衍都成了罪惡,將人完全置于統(tǒng)治階級的工具。
人類社會的進步?jīng)]有比“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更重要的東西了,所有的創(chuàng)新都來自于思想和言論的自由,所有的真理都來自于辯論和批判。同樣,社會的進步也來自于批判。三千年前,周公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朱熹的一個“滅”字是在糟蹋儒學。
儒學傳至今,糟粕和精華并存,最重要的是來一次辯和批,用世界的眼光和邏輯的梳理。這在以前從來沒有過。所以,中國人的思想與儒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卻又從來糾纏不清,既產(chǎn)生不了真理,又產(chǎn)生不了是非。儒學若想繼承,必須的清除統(tǒng)治階級的私貨,必須清除統(tǒng)治階級的馭人之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