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在這些人中,最強大的勢力非瓦崗軍莫屬!瓦崗軍的首領李密頗有才能,手下更是猛將如云,比如秦瓊、程咬金、羅士信、裴行儼、單雄信、徐懋功等等。但誰也想到不到,在與王世充的決戰(zhàn)中,李密竟然被打的落花流水,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618年9月,李密調集精兵猛將與與王世充在邙山展開大戰(zhàn),結果瓦崗軍慘?。±蠲軒缀鮼G掉了所有地盤,手下的猛將也全都被俘,只剩下孤家寡人,被迫與王伯當逃入關中,去投奔李淵。邙山之戰(zhàn)宣告了瓦崗軍的瓦解,也標志著李密的徹底失敗,那么李密到底為啥失敗呢?
想了解李密為啥敗給王世充,就必須重新解讀邙山之戰(zhàn)的全過程。話說618年9月,李密拒絕了裴仁基、魏征的正確意見,而是采納了單雄信的建議,決定直接與王世充進行決戰(zhàn)。李密的部署是這樣的,王伯當留守大本營金墉,徐世勣鎮(zhèn)守黎陽,自己親率諸將出戰(zhàn)。
李密將自己的軍隊分為三部分,“程知節(jié)將內馬軍與密同營在北邙山上,單雄信將外馬軍營于偃師城北”,也就是說,三只軍隊分兩地駐扎,遙相呼應,互為犄角。交戰(zhàn)之初,王世充“遣數(shù)百騎渡通濟渠攻雄信營”,李密聞訊后,派“裴行儼與知節(jié)助之”。
但詭異的一幕出現(xiàn)了,人數(shù)占優(yōu)的瓦崗軍反而沒占便宜,裴行儼、程咬金全都身受重傷,單雄信貌似沒有出兵相助,此外“密驍將孫長樂等十馀人皆被重創(chuàng)”。第二天凌晨,王世充派軍隊潛入北邙山,未等瓦崗軍成列,就搶先發(fā)起猛攻。結果“密眾大潰,其將張童仁、陳智略皆降”。
此時李密所部在北邙山正與王世充激戰(zhàn),但近在偃師駐扎的單雄信卻按兵不動,要知道他率領的外馬軍也是一支精銳,人數(shù)也不少。李密見無法取勝,“與萬馀人馳向洛口”。李密準備收拾殘兵敗將,趁著王世充渡洛水的時候“半渡而擊”,結果“比將出戰(zhàn),世充軍悉已濟矣”。
此時,單雄信正式表明立場,背叛李密,投降王世充。史書記載,“單雄信等又勒兵自據,密自度不能支,帥麾下輕騎奔虎牢,元真遂以城降”。至此李密徹底遭到失敗,在邙山之戰(zhàn)中,單雄信確實坑了他。單雄信先是在激戰(zhàn)時按兵不動,接著又勒兵自據,讓李密無法進入洛口城。
那么單雄信為啥要背叛瓦崗軍?原因有兩點:其一,單雄信對李密不滿。單雄信原本是翟讓的部將,后來翟讓被殺,單雄信作為翟讓的舊部,一直心懷不滿。其二,單雄信認定李密會失敗。李密殺死翟讓后,瓦崗軍內部離心離德,貌似強大, 內部矛盾重重。
因此可以說,李密在邙山之戰(zhàn)中的慘敗,和單雄信有直接關系!其實李密是有機會殺死單雄信的,原來在殺死翟讓后,李密的心腹謀士房彥藻“以雄信輕于去就,勸密除之”,但李密愛惜單雄信的才能,沒有忍心下手。等到邙山之戰(zhàn)時,李密果然被單雄信給坑了!
當然李密失敗的原因還有很多,本文只是從邙山之戰(zhàn)的軍事角度來分析的。因此我認為李密慘敗的最直接原因,是單雄信等翟讓舊部背叛所造成的,而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是瓦崗軍內部的兩大派系的火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