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是如何產生的?我們該如何克服它!
我們內心與大腦里的恐懼,并非是無緣無故產生的,所有的恐懼是基于我們現(xiàn)階段面對的事情和對未來可能或者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進行的一種擔憂與過度擔憂……有了這些,我們內心便涌現(xiàn)出了恐懼,進而焦慮、惶恐不安、心神不寧、坐立不安、甚至是寢食難安。
恐懼心理,作為一種司空見慣的心理,與我們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敏感、多疑、成長環(huán)境、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是密不可分的」。
舉個例子,對同一件事情,比如:「你突然失業(yè)了,沒有了工作,那么意味著房貸就要斷了」,可能這時你恐懼了,而別人卻云淡風輕、泰然處之。
這是為什么?還是在于我前面提到那些綜合因素,當然在面對恐懼的事情發(fā)生時,我們仍舊可以做到未雨綢繆。
何謂未雨綢繆?
就是:「你當下所有的努力,為的是預防未來的災難,在努力地過程中學會規(guī)避風險,讓自己更快更容易地達成自己的目的。
成功是有方法的,但是過程依舊還是需要豐盈,才能開出絢爛的花朵」。
除此之外,我們要在好的時候,居安思危,思則有備,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那是混蛋的日子,是堅決抵制的,如你是這樣的心態(tài),恐怕這一生都將被生活攪得焦頭爛額,愿不能現(xiàn),悔不能泄。
克服恐懼心理,我們可以從三個緯度去戰(zhàn)勝它。
第一個緯度就是我們的認知。
第二個緯度就是我們需要未雨綢繆,居安思危。
第三個緯度就是你僅僅還需要明白這一點:你要合理地去分析你的恐懼心理,是多余的呢?還是未來必定會發(fā)生的?
對于多余的,我們自然需要去防備,并積極暗示自己:都是無中生有出來的擔憂,回頭望望你曾經的擔憂發(fā)生沒有?事實上,它發(fā)生的概率極其小,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而是適度去想想就好了。就像你看到有空難,進而老擔心自己坐飛機會出事一樣,這樣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但是我們能忽視嗎?能避免嗎?忽視并不意味著完全不擔憂,而避免卻是我們能做到的,大不了少坐飛機了,這個還是取決于你的認知能力……
而對于必定要發(fā)生的,做好當下的一切,擁抱生活就是戰(zhàn)勝必定要發(fā)生的事情的恐懼心理。
因為是必定要發(fā)生的,我們只能去面對,因為必定發(fā)生的事情,不是你一人遇到過,人人都會遇到,就如生老病死一樣,總有一天會死,為什么要為這樣一件事情去擔憂恐懼呢?
重點還是第二個緯度,活在當下,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有如此人生,困難來臨,也算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也許,這才是意義的所在吧……早安小伙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