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鏡頭只在序幕中出現(xiàn)過,到底隱含什么寓意,實在是見仁見智之事。最近翻閱了基本關于雍正時代的書,尤其是看到雍正如何爭取帝位的時候,不覺有所感悟,不知道對不對,以此回答。
兵士牽著一頭小豬進宮殿,是用來宰殺還是用來豢養(yǎng)還是有其他什么用途呢?
《雍正王朝》的前二十集主要是圍繞九子奪嫡展開,這時候的老四胤禛克服萬難,在鄔思道的謀劃之下,逐漸為康熙所賞識,最終爭取到大位。后二十幾集則是圍繞雍正上臺后推行行政進行,同樣,也是在克服了重重阻力的情況下進行的。
扮豬吃虎:指的是開始裝出弱者姿態(tài)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引為上鉤,然后當你在他面前時,給你致命一擊。簡單的說就是隱藏實力、裝得很愚笨,讓對手輕敵后輕松將其拿下?!队赫醭防锩娴呢范G,開始似乎表現(xiàn)得很精明,所以康熙說:你一向以精明自詡。但是,在追比國庫欠款的過程中,卻將差事辦砸了,為什么辦砸了,這是為了不讓自己風頭更勁,受到諸皇子們的嫉妒而遭受打擊,因為就在之前,因為江南籌款賑災胤禛還獲得了康熙的加封,剛剛封為郡王,如果將這件差事又辦好了,豈不是要加封親王?這樣一來,自己就身處風口浪尖了。
這是一起典型的“扮豬”事件,要是胤禛這次不收斂,后來只怕所有的明箭暗箭都會射向自己。
刑部冤獄案的審理。經(jīng)鄔思道的一番說辭,老四胤禛再次上演豬的角色,開始答應了康熙由他來辦,但是半夜里卻將自己整傷風了,這手也下得忒厲害了,我想要是他就這么把自己弄死了咋辦?但是結果卻是自己全身而退,老八胤禩得到康熙一句“其心可誅”的評語。老八雖然升為郡王,看似是成了一只老虎,但是因此也在康熙的心里掛了號,日后被打擊只是時間問題。
在西北的戰(zhàn)事出現(xiàn)后,在鄔思道的建議下,胤禛再次扮豬,舉薦親兄弟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可憐老十四胤禵只看見大將軍王的名號,而沒有注意到有陜甘總督年羹堯牽制糧草,扼住川陜地區(qū)的戰(zhàn)略要地,從而處處被動,另一方面,又將八爺黨的暗箭轉移到老十四身上,連老八都說看走眼了,原來是老十四想當皇帝。胤禛這豬也扮得太入戲了。
豬不僅僅顯得弱勢,還很溫順,老四胤禛還將豬的溫順表演出來。
燒毀“百官行述”,讓兄弟們既悔又恨。一個不入流的微末小吏,居然將朝廷很多官員的短處當成把柄記錄在案,成為要挾利用的工具,這其中包括太子、老八老九老十等,當他們人人都在爭奪的時候,胤禛卻來一個燒毀,這既維護了朝廷的體面,將本會掀起的風波斬殺在萌芽狀態(tài),又深的康熙的賞識,被拿捏了把柄的人自然對老四另眼相看,感恩戴德。
一廢太子的時候,當眾人都大舉老八胤禩為新太子的時候,這位胤禛卻反過來舉薦胤礽,實在是看透了康熙的心思,既密切了和康熙的關系,又將他和太子的關系展現(xiàn)出溫和的一面,只有豬才有這般智慧。
過多的例子不再贅舉,而歷史上上真實的胤禛在戴鐸的建議下,也列出過奪嫡的具體綱領和措施,其間無不充斥著“扮豬吃虎”的思想,稍稍列舉幾條就可明白:一是不計方法以孝義爭取康熙寵愛。二是以太子為戒搞好兄弟關系。三是聯(lián)絡百官,制造輿論。四是培植人才擔任要職等等,以上前幾條,哪條不是豬的扮相?
有人問,那虎是誰?被他干掉的都是老虎,包括康熙在內。胤禛依兩面派的做法將這場表演進行得非常到位,最終是他取勝了。
雍正即位之后,面對的是龐大的朋黨,八爺黨,從一開始,雍正幾乎就是和老八,清流集團杠上了。此時的雍正即可為豬也可為虎,怎么說都行,不管怎樣,他就是以那只豬的角色干掉了所有的老虎或者是豬。
先是諾敏案,科場舞弊案,雍正謝天,扛住來自于八爺黨和清流黨的壓力,此時的他是半虎半豬的角色,硬是將八爺虎和清流豬吃掉了。然后則是年羹堯,這是典型的先“扮豬吃虎”后“扮虎吃豬”事件。打掉了年羹堯集團后,朝野大局基本穩(wěn)定,其實此時的雍正無需扮豬或者扮虎,他要向誰開刀就可開刀,可是科甲朋黨案的產(chǎn)生,讓他感覺到來自于統(tǒng)治階層利益被觸動,這是一只無比可怕的老虎,殺謝濟世,殺陸生楠,最后卻屈服在自己兒子弘歷的名下,放了李紱以為弘歷造勢,這又何嘗不是一次“扮虎吃豬”呢。
最后八爺黨逼宮亂政,雍正與十三爺機巧應對,防患于未然,最終將老八一黨罪名作實,豈不是一次“扮虎吃豬”?
殺弘時,所謂虎毒不吃子,為了給弘歷一個好環(huán)境,這位可伶的父親卻又“扮虎吃豬”。這回,估計雍正心里確確實實就是一只可憐的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