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曹操謀士當中最出色的一個,郭嘉無疑承擔了曹操前半生最重要的謀士工作。不過他英年早逝,三十八歲就去世了,而他去世的時候,司馬懿還沒有一個正經(jīng)工作,所以題主所提的問題,其實是一個謬論,因為郭嘉可能連司馬懿的面都沒見著。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個人在曹操生命中都承擔了相當大的作用。郭嘉為曹操帶來了一切,而司馬懿奪走了曹操的一切。那么這兩個人是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的呢?
曹操那段時間其實挺背的,很多正在創(chuàng)業(yè)的人可能都會遇到這種時刻,挺過去就能獲得成功,挺不過去的可能就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了。當時曹操剛剛跟張繡打了一仗,卻遭到張繡的反擊,曹操不敵而走。這個時候袁紹送來了一封信,表現(xiàn)出自己侮辱曹操的意思,曹操心里也覺得自己不是袁紹的對手,想就此罷手不玩了。在這個關鍵時刻,郭嘉突然站了出來,為曹操說出了十勝十敗之論,他斷言曹操一定能夠獲勝,而袁紹有十種失敗的理由。這件事表面上看只是對曹操的鼓勵,其實分析的十分透徹,堪稱神預言。所以大家的士氣一下子久高漲了起來,這才是曹操戰(zhàn)勝袁紹的關鍵所在。
呂布奪取了劉備的徐州以后,想要在這里安身立命,卻遭到了曹操的攻擊。這個地方從陶謙死了以后,幾次易主,其實曹操都是看在眼里的,他希望最終能夠落在自己的手里。所以大軍勢必會來到這里,但是他面對的是強大的呂布。當時呂布雖然是孤軍一支,可是戰(zhàn)斗力十分強大,曹操攻打下邳打了小半年時間都沒能打下來,此刻已經(jīng)準備放棄了。這個時候郭嘉又走了出來,他告訴曹操,當年項羽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被劉邦窮追猛打,根本沒有給項羽休息的機會。所以現(xiàn)在的呂布也是一樣,他已經(jīng)到了最疲累的時候,這個時候下手是最合適的。所以曹操又堅持了一段時間,最終把呂布給宰了。
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jīng)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袁紹失敗以后,他的兩個兒子逃到了烏桓這個地方避難。想要借助烏桓的力量東山再起,可是這件事情曹操是不會答應的,他必須要斬草除根,否則后患無窮。但是烏桓地處偏遠的北方,如果他傾巢而出的話,劉備和孫權一定會得到消息,他們會不會北伐來攻打許都呢?曹操為此猶豫不決,大臣們也紛紛不建議曹操北伐烏桓??墒沁@個時候郭嘉卻告訴曹操,必須要征討烏桓,就算是留一座空城在這里,劉備也沒辦法來搗亂。他認為因為劉表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他不希望自己的底盤被奪走,所以自然不愿意對付曹操。而劉備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劉表了。而孫權這個小毛孩兒,啥都沒學會呢,內部又出了那么多問題需要解決,根本不用擔心。
很多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只是一種時間上的巧合。因為在郭嘉去世以后,劉備就找到了諸葛亮。其實大家更應該關注另外一個人,那就是司馬懿。因為郭嘉去世第二年,司馬懿便入朝為官。這兩個人就好像是約好了一樣,接二連三地位老曹家辦事。最初司馬懿什么都不想做,為此還推辭過好幾次人家的推薦。后來司馬懿的想法徹底轉變了,他需要權力,只有足夠的權力,才能讓他過上好日子,才能讓子孫們都享福。所以司馬懿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工作中來,最終將老曹家的江山都給搶走了。
在曹魏最艱難的時候,就是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大家都認為諸葛亮沒有北伐成功,所以軍事能力不強。其實我們都搞錯了,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超級強大,為此司馬懿絞盡腦汁都不知道該如何守住變徑。他本人差點就搭進去了,只能采取堅守不出的辦法,才能真正守住邊靜。后來司馬懿遭到朝中小人的詆毀,只能將大權留給了曹真,結果曹真因為積極主動出兵,所以掉入了諸葛亮設計的牢籠,最終損失慘重。曹魏這個時候才知道,原來曹魏已經(jīng)離不開司馬懿了。只要諸葛亮還活著一天,那對司馬懿來說就是非常難熬的日子。
其實司馬懿的腿腳一直都不怎么方便,我們現(xiàn)在看新三國中所拍的司馬懿就十分形象,是一個瘸腿的老者形象。其實我們不知道的是,司馬懿算是正兒八經(jīng)的工作狂,為了工作他什么都愿意去做。甚至在本職工作做完了以后,他還需要參與到其他人的工作中去。最終參與到了老曹家皇帝的工作中去,幫助司馬家族奪取了天下。當年曹操逼著他出來做官,他拼死都不答應,現(xiàn)在卻變本加厲,一下子就像成為最高領導人,這世上哪有這么好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