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字子霖,一字子云,號云汀、髯樵。陶澍在嘉慶七年(1802)成為進士,被任命為翰林院編修,但不久后就因為父親去世回家了。此后的陶澍先后擔(dān)任了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撫,又在道光十年(1830)擔(dān)任兩江總督一職,他在職期間興修水利設(shè)施,改善海運,還設(shè)立了義倉來應(yīng)對災(zāi)年的壓力。
陶澍先后娶了七房妻室,相傳他的第一任妻子黃氏黃德芳是冒名頂替的。這則傳言是清人梁恭辰《北東園筆錄》里記載的,正史里并沒有相關(guān)記載,但這則傳言在當時流傳很廣,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陶澍本來是陶淵明的后人,他年少喪母,是父親陶必銓辛辛苦苦將他拉扯大。他的父親陶必銓很有眼光,早早地為陶澍定下了一門娃娃親,而這門娃娃親的對象就是安化的一位黃氏小姐。據(jù)說,這位小姐有著安化第一美人之稱,因為這個稱號,許多年輕男子傾慕不已,許多富商大賈家里的公子哥都垂涎黃小姐的美貌上門提親。吳家也看上了黃氏的美貌,派人上門提親。而吳家正是安化著名的富庶之家,和清貧的陶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黃氏的父親貪戀這大筆錢財,想要悔婚,黃小姐也愛慕虛榮,想要嫁給吳家享受榮華富貴。只有黃氏的母親更加喜歡陶家,認為這樣的書香世家更加合適。但是在巨額的財富面前,黃氏和她的父親已經(jīng)昏了頭腦。更何況,陶澍當時不過是一個不知道日后能不能飛黃騰達的讀書人,以后能不能考上進士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萬一沒考上,陶澍頂多在鄉(xiāng)間做做教書先生,黃氏才不愿意嫁給在一個教書匠,以后受苦挨餓。
黃家的這對父女非要悔婚,但是在當時的封建禮教之下,悔婚是一個極其不道德的事情,不僅影響女子的聲譽,還可能對整個家族的名聲造成影響。更何況,在這種情況下,陶家怎么可能答應(yīng)悔婚呢?就在黃氏父女陷入兩難境地之時,黃氏的貼身丫鬟站了出來,提出可以由自己代替黃氏成婚。反正陶澍從未見過黃氏,嫁過去的黃氏長成什么樣也無所謂,黃氏的母親喜出望外,立即認這個丫鬟做了義女,對外則宣稱這是他家的二小姐,并將準備給黃氏的嫁妝都轉(zhuǎn)交給了這個丫鬟,這個丫鬟就是后來陶澍的原配夫人黃夫人黃德芬。
嘉慶三年(1798),陶澍與黃德芬完婚,后來的黃德芬也向陶澍說明了他們李代桃僵,姊妹互換的事情,但是陶澍并不在意,反而對黃德芬十分滿意,就這樣,黃德芬安穩(wěn)地在陶家留了下來。正可謂是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誰能想到,僅僅四年后,陶澍就大翻身,考上了進士呢。從此之后,陶澍一生的仕途無比順暢,他也一路高升,連任顯赫要職。那么當年嫌棄他的黃氏怎么樣了呢?黃氏嫁給吳家之后,才發(fā)現(xiàn)吳公子簡直就是一個地痞流氓,整日無所事事,游手好閑。有一次吳公子帶著人去打架,居然被打死了,黃氏就此守寡,吳家老爺也因為兒子的去世大病不起。中權(quán)旁落,吳小姐沒有了丈夫和公公的庇護,在吳家生活得苦不堪言。
陶澍聽說這件事后,心生憐憫,還向黃氏送去了五十兩銀子,黃氏拿到銀子之后,知道了曾經(jīng)的貧苦讀書郎如今已經(jīng)飛黃騰達高居顯要,自然是悔恨不已。沒想到,就這五十兩銀子不久后還被人偷了去,精神崩潰的黃氏最終自殺了。《北東園筆錄》中記載:“憐黃女在窘鄉(xiāng),贈之五十金。黃女愧悔欲死,口抱銀號泣而不忍用,旋為偷兒竊去,忿而自縊。”黃氏的下場可謂是凄慘不已。
年少的清貧不能代表未來的成就,陶澍就憑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從清貧讀書郎到顯要官職,這都是陶澍努力的結(jié)果。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許多人被金錢蒙蔽了雙眼,追名逐利,而忘記了一些更加重要的東西。金錢固然重要,但一時的錢財無法長久,你不能找到有魚的那個人,而應(yīng)該去選擇會捕魚的那個人,這樣才是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