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孤獨,也都會傷感,這也是人生的常態(tài),畢竟這樣的一種情感,等我們長大后之后自然就會嘗試到??赡茉谏倌陼r代,并不懂得什么是憂愁,可是等到長大了,走過了一定人生閱歷,吃過了一些苦頭,慢慢地很多事情都會懂得,這也就是古人們所說的成長。
成長是一個很漫長的經(jīng)過,可是等到成長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一切都不再美好,我們會時常感動孤獨,而這樣的一種孤獨,又是我如影隨形。所以很多的詩人,也都在描寫內(nèi)心的傷感,還有生活中孤獨。特別是唐朝詩人高蟾的一首《金陵晚望》,那就描寫得極為傷感,也很是悲痛,整首詩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無奈,還有骨子里的感傷之懷描繪的淋漓盡致。
?《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高蟾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不過歷史關于他的記載很少,連生平也沒有,而他也只有幾首詩流傳于世,這首經(jīng)典的七言絕句《金陵晚望》,正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當時詩人正是看了一幅描繪金陵的畫作,以至于觸及到了自己內(nèi)心的最柔軟的部分,于是寫下了這么一首孤獨的詩作。
?畫家在作品里所描繪出來的金陵,處于黃昏之中,這也給人一種孤獨之感,而詩人當時也很孤獨,所以這樣的一種心境,去欣賞一幅畫,那自然而然也會感到孤獨,這也就是為什么在這首詩中,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字里行間卻是充滿了憂愁,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骨子里的悲痛之苦。
?金陵是六朝古都,先后有好幾個朝代在此建都,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歷代的文人都寫過關于金陵的文章,以及詩作。高蟾的這首《金陵晚望》,則是以另一個視角來描寫,從而營造出了一種凄美之感,讓我們從這首詩中感受到那種孤獨,還有對于現(xiàn)實的感傷之懷,由于畫很孤獨,詩人當時內(nèi)心更加孤獨。
?第一二句便是營造出了一種凄美之感,把所看到畫作中的風景,以一種很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這兩句也是比較好理解,它所描寫得正是金陵城中晚霞中的風景,金陵城曾在暮色下伴著浮云在流動,同時也在秋色中陪伴著落日。短短的兩句沒有任何的過度,卻是立馬使得這首詞意境凄美,充滿了一種孤獨之感。
?第三四句也是正整首詩最經(jīng)典的兩句,寫得就更加的孤獨,立馬使得這首詩更加的感人,“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這個人世間有無數(shù)有名的大畫家,但是他們能夠畫很多的風景,可是他們一定是畫不出我的悲傷。畫家即使是再高明,他們還是無法了解我的孤獨,根本畫不出我的悲傷,畢竟我的悲傷和孤獨,沒有人能夠懂得。
?高蟾的這首《金陵晚望》情感細膩,寫得也是極為孤獨,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但是后世很多的評論家認為是的油詩,不過到了清朝有一位了不起的詞人納蘭性德,還化用了過其中的意境,可見在他的心目中,這首詩也是一流的佳作。其實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這首詩都很有意境,寫得也是很獨特,它正是把詩人當時內(nèi)心的孤獨,還有感傷之懷,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充滿了一種孤獨之感,讀來也是令人悲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