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有朋友向我“抱怨”:你看好一只股票,讓大家放進自選股里觀察,跟蹤了大半年甚至一年,卻遲遲不讓我們買入,到底是為什么?
每每如此,我總要跟他們解釋一番:股票是好股票,但好股票也要有好價格。如果在價格不理想、缺乏足夠安全邊際的情況下買入,只要市場稍微振蕩,我便持不住,那顯然不是我的投資風格。因此,在價格沒有進入買入區(qū)間時,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等待時機。
我的這種投資風格跟獅子的捕獵過程是極為相似的。獅子捕獵,簡單說就四個字:窺間伺隙。所謂窺間伺隙,就是暗中觀察,時刻準備伺機采取行動。獅子在這方面是能手,它們的捕獵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
其一,鎖定目標。獅子雖然處于食物鏈的頂端,但并不是所有動物都吃,它們對獵物還是有選擇的。像鳥類、猴子、魚類等,它們夠不著,所以一般不吃;兔子、鼠類、蛇類,它們也極少關注,因為肉實在太少;野狗、胡狼等食肉動物一般只殺不吃,因為食肉動物的肉味道不好。因此,它們的獵狩目標其實不多,最喜歡捕食的主要以斑馬、羚羊、野牛等食草動物為主。但斑馬、羚羊的速度較快,盡管獅子爆發(fā)力較強,但耐力不足,所以它們往往把老弱病殘等跑得慢的斑馬或羚羊鎖定為攻擊對象。投資亦是如此,市場上的好股票有很多,不可能每只都去關注(一沒精力二沒能力),只能關注自己熟悉的行業(yè)、熟悉的股票,賺能力范圍內的錢。
其二,暗中觀察。在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獅子也有它們的生存法則:盡可能在自己不受攻擊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代價,捕獲最容易得手的獵物。打個比方,如果野牛和斑馬同時出現(xiàn),獅子一定會選擇斑馬作為下手對象,因為成年野牛身體龐大,牛角銳利,不但不易得手,攻擊時還容易受傷。這一生存法則,決定了獅子在捕食時,會把大部分時間用來潛伏觀察。這個潛伏觀察,有三層目的:一是跟蹤等待脫隊或病弱的獵物出現(xiàn),二是觀察潛伏的距離能否發(fā)動突然襲擊,三是觀察出擊時是否會受到攻擊。這一生存法則在股票投資中同樣適用,只有在好股票的價格有足夠的安全邊際時買入,才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回報。而判斷價格是否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其方法就是觀察研究,耐心等待機會。
其三,全力出擊。鎖定目標觀察到位以后,一旦等到最佳出擊時機,獅子便會本能地發(fā)動攻擊,或驅趕合圍,或快速撲向目標,咬斷其咽喉,一擊致命。這一點具體到投資炒股上并不復雜,股價一旦跌到自己買入的理想區(qū)間時,買入持有即可,剩下的交給時間便是。
查理·芒格說:投資是依靠等待來賺錢的,適量的耐心是賺到錢所必須的條件。獅子捕獵最大的障礙不是沒有獵物,也不是攻擊,而是漫長的等待。投資,需要像獅子緊盯獵物的出現(xiàn)一樣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