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不在行經(jīng)期間,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xù)不斷者,稱之為“崩漏“。一般以來勢急、出血量大的稱為“崩“,出不血量小或淋漓不斷者為“漏“。筆者近年來運用此方治療崩漏患者近五十例,屢用屢驗,更有一劑知,兩劑已的效果。現(xiàn)介紹于下:
藥物組成:黃芪30g,當(dāng)歸15g,白術(shù)12g,黨參15g,炙甘草12g,茯苓15g,
遠志9g,棗仁12g,廣木香6g,山萸肉24g,仙鶴草40g,二花炭10g,
荊芥炭10g,阿膠12g,生龍骨20g,生牡蠣15g,三七粉2g(分沖)。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溫服。
按語:余不敏,17歲學(xué)習(xí)中醫(yī),讀仲景《傷寒雜病論》三年,然一臨證,總感覺亳無把握,期間左鄰右舍亦有婦人患崩漏前來我診治者,(按我們當(dāng)?shù)厮渍Z此證稱之為倒血神)。由于缺乏臨床經(jīng)驗,每遇此證,屢治屢?。≌f來慚愧,四、五年間,經(jīng)我治療的崩漏患者有多例,(具體沒記),竟然沒有一例是從我手上治愈的!
閑暇之余,去一好朋友家玩,偶見其父枕邊放一本《四圣心源》,隨手翻閱了一下,感覺不錯,是本好書,于是借回家抄讀。一曰讀到崩漏根源時,心胸豁然開朗,疑團盡釋,真可謂暗室得燈,拔云見日,從此臨證,已覺確有把握矣!
遂將黃師坤載崩漏根由原文附于下:
其原因全由于土敗。土者,血海之堤防也。堤防堅固,則瀾安而波平,堤防潰敗,故泛濫而傾注。崩者,堤崩而河決,漏者,堤漏而水滲也。緣乙木生長于水土,水旺土濕,脾陽陷敗,不能發(fā)達木氣,升舉經(jīng)血,于是肝氣下郁,而病崩漏也。后世庸醫(yī)崩漏之法,荒唐悖謬,何足數(shù)也。
來源:楊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