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月經(jīng)6個月不定期案
患者:王某
性別:女
年齡:42歲
主訴:月經(jīng)先后不定期6個月,頭暈頭疼,眩暈、失眠多夢、低熱口干、口苦,心煩、手足心熱、經(jīng)量少,舌質(zhì)淡、苔薄白、舌有紫斑,脈沉澀。
診斷:沖任虛寒、瘀有內(nèi)結(jié)且夾有陰虛內(nèi)熱證,溫氣養(yǎng)血,去瘀滋陰。
處方:溫經(jīng)湯半量
方組:吳茱萸20g 肉桂15g 當(dāng)歸15g 赤芍15g 川芎15g 黨參15g 半夏30g 麥冬15g 阿膠15g(沖服) 丹皮15g 甘草15g 生姜15g(切)
劑量:7劑
煎服方法:冷水1400ml,泡90分鐘,大火煮開,小火再煮60分鐘,去渣余200ml分2次服用。
禁忌:生冷、油膩、綠豆等。
二診:癥狀略輕,睡眠稍好,精神佳,頭暈頭痛減輕,低熱時有時無。續(xù)服7劑痊愈。
2.月經(jīng)6個月未行案
2.
患者:李某
性別:女
年齡:28歲
主訴:產(chǎn)一子三年后,突然六個月未行月經(jīng),曾注射黃體酮口服調(diào)經(jīng)丸一周,效果亦不明顯,現(xiàn)癥貧血面容,四肢不溫,少腹冷痛,白帶量多,時有腰酸痛,舌淡苔薄白,脈沉細(xì)。
處方:溫經(jīng)湯
方組:川芎30g 白芍30g 炙甘草30g 當(dāng)歸30g 紅參30g 阿膠30g(單包)肉桂30g 牡丹皮30g 制半夏60g 麥冬120g 吳茱萸45g 生姜45g(切)
劑量:5劑
煎服方法:(除阿膠外)冷水2000ml,泡40分鐘,大火煮開,小火再煮40分鐘,余下600ml,去渣,分三次熱服,阿膠微火烊化,分三次兌入溫服。
禁忌:生冷、油膩、綠豆等。
二診:喝第三劑時,少腹有些痛,晚上經(jīng)期便來了,其他癥狀均有減輕,喝完5劑藥以后,原方續(xù)服5劑,其他癥狀也消失。
3.肝硬化大量腹水案
3.
患者:劉某
性別:男
年齡:54歲
初診:2021年2月18日
主訴:患者腹部不適兩個月,伴雙下肢水腫。
現(xiàn)病史:腹脹、目黃、小便黃,伴乏力、倦怠,納差,胸悶氣短,口干,大便干燥,舌黯紅,少苔,脈弦細(xì)數(shù)。
診斷:超聲示肝硬化,門靜脈增寬大量腹水,中醫(yī)視為肝腎陽虛,脾令虧虛。
治法:滋陰清熱,健脾利濕,利水,五苓散治。
處方:五苓散
方組:茯苓60g 豬苓60g 白術(shù)60g 肉桂40g 澤瀉100g
煎服方法:冷水1400ml,泡40分鐘,大火煮開,小火再煮40分鐘,去渣,余下600ml,分三次一天熱服。
劑量:5劑
禁忌:生冷、油膩、綠豆等。
二診:2021年2月23日,患者自覺癥狀明顯好轉(zhuǎn),無胸悶氣短,腹部脹滿明顯減輕,目黃,小便黃減輕,大便成形,日1-2次,舌黯紅,少苔,有裂紋,脈弦細(xì)數(shù)。
治法:調(diào)用澤漆湯
三診:2021年3月8日,癥狀體征持續(xù)好轉(zhuǎn),無明顯不適,納可、眠可、便可、舌紅、苔薄,肝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