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煮酒君
梁武帝蕭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人,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quán)的建立者。
“節(jié)儉過漢文,勤勉如王莽,可謂南朝一令主”(《國史大綱》)錢穆先生對梁武帝的評價非常高,認為他可以與漢文帝比肩。梁武帝在位時期,南朝勢力十分強大。一直到武帝晚年,侯景之亂,梁朝的勢力才被削減,權(quán)臣林立,北朝徹底超過了南朝。
出身名門望族的他,自幼喜歡詩書,寫得一手好文章,小小年紀便以博學聞名。他與沈約、范云、謝眺等七個人并稱為“竟陵八友”,這里面的人都是世間奇才。如沈約后來寫了《宋書》、《齊紀》,謝眺是此時著名的詩人,竟陵八友中,最有膽識的就屬梁武帝了。
當時正值南北朝時期,南北對峙已達數(shù)百年。南齊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北魏,公元439年,北魏統(tǒng)一了北方,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北魏的國力越發(fā)的強大,已經(jīng)超越了南齊。為了消滅南齊政權(quán),統(tǒng)一全國,在北魏孝文帝時期,雙方相繼在邊境地區(qū)大打出手。
蕭衍因為有先天的家族背景,經(jīng)衛(wèi)將軍王儉的提拔當上了戶曹屬官。
永明十一年(493年),齊武帝蕭賾病重,皇太孫蕭昭業(yè)即位為帝。輔政大臣蕭鸞以其只知享樂,不理政務(wù)為由,將其廢殺,改立新帝。三個月后,蕭鸞又廢了新帝蕭昭文,自立為帝,國號仍然為齊。
他將蕭衍封為中書侍郎,后又改封為黃門侍郎,采邑三百戶。蕭衍的勢力和實力開始得到擴大,政治地位也不斷提高。
在當時戰(zhàn)爭頻繁的情況下,武帝深知,想要讓自己的政治勢力得到進一步的強大,只有通過戰(zhàn)功來實現(xiàn)。正好北魏屢屢興兵進犯,于是武帝被命令帶兵抵御北魏軍隊。
蕭衍深知北魏軍隊長途勞頓,糧草不濟的事實,于是他屢次采取按兵不動,堅壁清野的方針,使得魏軍數(shù)次被阻擋。
498年3月,北魏軍隊和蕭衍軍在雍州展開激戰(zhàn),北魏軍隊圍困鄧城,久攻不下,但是南齊軍隊糧草短缺,無法長久堅持,士氣逐漸低落,在這種情況下,蕭衍為了鼓勵士氣,就編造說“游牧民族攻城的話不會太久的”,結(jié)果北魏大軍遲遲不退,使得同行的度支尚書崔惠景再也無法鎮(zhèn)靜下來,于是他開城投降,一時間,齊軍大亂,各部紛紛潰敗,蕭衍被迫且戰(zhàn)且退,撤入樊城,雖然此戰(zhàn)大敗,但是他最終卻守住了雍州,阻擋住了北魏的鐵蹄。
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于蕭衍,南梁建立。
蕭衍即位之后,深知南齊的數(shù)位國主不思政事所帶來的后果。以史為鑒使得蕭衍非常勤勉,每日五更起床辦公,從不間斷。而且他很節(jié)儉,史載“一冠三載,一被二年”,就是說一頂帽子帶了三年,一床被子用了兩年。
蕭衍深知廣開言路的重要性,他在東府門前設(shè)立了兩個盒子,一個是謗木函,是讓百姓投放自己的建議和監(jiān)督、批評等信件。一個是肺石函,是讓百官表達自身的一些情況,如待遇未明,賞罰不分等等。
然而,蕭衍雖然明白要廣開言路,對功臣卻依然十分的吝嗇。但是對于自己的皇室親屬卻是另外照顧,照顧得有些徇私護短。但他的照顧沒有給他帶來好處,反而讓他備受刺激,這是他以后當和尚的主要原因。
蕭衍對佛教向來很信奉,在527年他第一次進佛寺進香之時,他就迷上了佛教,甚至還把年號改成了“大通”。他不僅幾次入寺做和尚,還精心研究佛教理論。由于對國家大事不再上心,這使得他沒有精力再理朝政,造成了朝政昏暗。老年的蕭衍也是剛愎自用,亂建佛寺,不聽勸諫,導(dǎo)致后期的政績下降。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沒有加以考慮,武帝招降了侯景,從而為自己的遭遇埋下了禍根。
侯景之亂爆發(fā)后,蕭衍被囚禁在皇宮,由于對侯景十分不滿,加上老了以后脾氣不好,多次在公共場合下說侯景的壞話,使得侯景認為此人難以掌控,于是對蕭衍斷絕飲食供應(yīng)。太清三年(549年)五月,蕭衍餓死于臺城皇宮凈居殿,時年八十六歲。同年十一月,葬于修陵。謚號武帝,廟號高祖。
民間有個有趣的故事,說蕭衍被餓死是因果循環(huán)。故事說蕭衍的前世是位老修行,在一次因地修道時,有只通人性的調(diào)皮猴子,總在他入定弄出動靜,擾亂得他無法入定。于是這位老修行便把這猴子圈到旁邊的洞里。沒想到這一次他入定了多天,出入定時才想起被他圈起來的猴子。當他把石塊移開時,洞里的猴子已經(jīng)餓死了。
這位老修行雖未能修成正果,來世卻當了皇帝,便是梁武帝蕭衍。而那只被餓死的通人性猴子轉(zhuǎn)世成了發(fā)動侯景之亂的侯景,前生他被圈禁洞中餓死之仇,來世他便將蕭衍圈到臺城里餓死。
作者:煮酒君談史
2016.06.17
版權(quán)@煮酒君談史 所有,首發(fā)今日頭條。如需轉(zhuǎn)載、工作聯(lián)系、約稿,請聯(lián)系:leehangsu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