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么時候開始
你的生活變得如此冗雜
堆滿了屋子的雜物
穿不清的短袖長衣
滿腦子的瑣碎繁事
舍不掉的心亂如麻
是時候
向它們說“不”了
斷絕、舍棄、脫離
這是一種極簡
卻又極不簡單
從物品的歸納
到人生的整理
讓“斷舍離”
成為一種開始
掌控生活
打掃情緒
釋放心靈
給予自己一種新的可能
擁抱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斷舍離”離我們并不遙遠(yuǎn),有人說,《紅樓夢》中的薛寶釵就是這種理念的踐行者。
寶釵住在大觀園的蘅蕪苑中,那里“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shù)枝菊花,并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
在這個琳瑯滿目的富貴鄉(xiāng),卻有一處這樣的居所,清雅質(zhì)樸,平淡天真。一床一案,書卷茶香,幽菊吐蕊,除了生活所需外再無半件長物。
清冷、淡泊,又極有遠(yuǎn)韻,這是寶釵的抱樸守拙,這是她掌控生活的清爽態(tài)度。
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中,提出了這一日常生活概念。
斷,即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即處理掉堆放在家里沒用的東西。
離,即舍棄對物質(zhì)的迷戀。
越來越多人的生活被太多的冗雜包圍。
房間大大小小的角落里,似乎總有幾處從不碰觸的地方,有一些從不被想起的物品,它們沾滿了灰塵,被屏蔽在生活之外。
可能是幾個堆起的箱子,自此封起后便從未再打開;可能是桌面上幾個瓶瓶罐罐,擺放好以后便被遺忘一旁;也可能是那些過了期的日用品、不合心的化妝品、已經(jīng)翻閱過的書刊雜志和認(rèn)真告訴過自己無數(shù)次“瘦了就能穿上”的舊衣服。
不如將物品一一歸納整理,或是捐贈他人,或是收放整齊,或是挑選丟棄;
不如整理整理你的食欲,將七分飽的適意貫徹到底,將零食都暫收柜底;
不如關(guān)上放了一購物車的圖書訂單,先將手中的這本讀完,再去發(fā)現(xiàn)新的一段書中傳奇......
山下英子說,做不到斷舍離的人,常常是逃避現(xiàn)實的人、執(zhí)著過去的人、擔(dān)憂未來的人。
但只有直面凌亂,才不至于讓生活在混亂中循環(huán)。不執(zhí)著過去,才能目光向前,努力創(chuàng)造出更美好的記憶。不去盲目擔(dān)憂未來,因為生活的安全感從來都不靠外物,而是來源于內(nèi)心的堅定與堅持。
學(xué)會向冗雜說“不”,明晰生活的本質(zhì),在明潔和簡純中通透呼吸,讓心靈寬敞舒適,自由自在。
山下英子說“斷舍離”不是收納術(shù),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
元四家之一的倪瓚便是這樣,愛潔凈,崇單純,尚簡單。他的畫只淡墨干皴,寥寥數(shù)筆,便有荒寒之氣縈繞紙間。
元·倪瓚《六君子圖》
他的生活亦是如此。
倪瓚的居所,清新淡雅,纖塵不染。他背后的屏風(fēng)上,繪著蕭疏簡淡的山水,讓清寒與幽遠(yuǎn)傍身不離,主人倚坐榻上,借用佛畫中維摩詰的坐姿,展現(xiàn)著風(fēng)清神朗的隱士形象。一個香幾,幾件文具,還有被侍童拿在手中的拂塵與水瓶,都向觀者訴說著這里的干凈與適宜。
元《張雨題倪瓚像》
在倪瓚的心中,用合乎心意的器物,置辦合乎心意的環(huán)境,筆下清水淡墨,從不向媚俗妥協(xié),交往佛道朋友,只在乎如水般的相談往來。不在數(shù)量的多寡,也無關(guān)乎財富的幾許,認(rèn)真審視自己與他人、與內(nèi)心的關(guān)系。
在簡單與干凈中,以文心自娛,這就是他貫徹一生的“簡”生活。
斷舍離,并不是目的,不是要你一無所有,而是要穿越物質(zhì)的海洋,內(nèi)心更充盈,生活更有意義,找到真正在意的東西。
還記得小時候,每個停電的夏夜,沒了電視里的五光十色,沒了燈下的沉迷小說。屋里悶熱難耐,便會和父母或是小伙伴,一起沿著街邊散步乘涼,一起認(rèn)真的談天說地,看頭頂?shù)男切欠撼龅奈⒐狻?/span>
多想也給心靈“停個電”,關(guān)上電視,放下手機(jī),聽聽父母好友的“嘮叨閑聊”,看看天空飄散的緋色晚霞,嗅嗅微雨過后的泥土清香,拋下一刻焦急,握住一刻閑情。
心靈上的“停電”,便是斷舍離的開始。有人說,面對那些零零碎碎的物品,仿佛它們在身邊,才有家的感覺,才能將自己包裹進(jìn)無限的溫暖和安全感中。
但這種“溫暖”與“安全”,在時間的流逝中變成了前行的負(fù)擔(dān)??臻g的雜亂無章,擾亂了本就煩躁的心緒,讓生活日復(fù)一日的混沌到底。
還有那些積累了一天的雜亂瑣事、腦海深處并不美好的回憶、不適合的愛情、不相知的友情,早也應(yīng)該一并“斷舍離”,整理自己的人生,嘗試拋下過去,擁抱新的自己。
“這個世界上所有人一生下來就沒有擁有任何物品,所以每一個人剛出生時都是極簡主義者。其實,我們是拿自己的自由去交換不必要的雜物?!?/span>
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當(dāng)下的自己。
整理的是內(nèi)心里的混沌,是精神上的不安,好讓我們重新出發(fā),擁抱新的生活、新的自己。
編輯丨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