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大夫江乙之母也。(這里說的是,楚國大夫,江乙母親的事跡)當恭王之時,乙為郢大夫。(楚共王(公元前600年-公元前560年),羋姓,熊氏,名審,楚莊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590年-公元前560年在位。楚共王年幼即位,由重臣子重專政。公元前590年,發(fā)生"子重之亂",大夫申公巫臣逃到晉國,成為謀士,這是"楚才晉用"的典故。楚恭王時期,江乙為國都郢城的地方官員。)有入王宮中盜者,令尹以罪乙,請于王而絀之。(“絀”罷免。有小偷進入王宮偷盜,江乙身為大夫,必須承擔責任。)處家無幾何,其母亡布八尋,乃往言于王曰:“妾夜亡布八尋,令尹盜之。”(江乙被罷免沒有多久,江乙的母親丟失了“八尋”布匹,于是江母到楚恭王那里告狀,說丟了“八尋”布匹,就是令尹偷盜的?!皩ぁ笔枪糯L度單位,一尋等于八尺。)王方在小曲之臺,令尹侍焉。王謂母曰:“令尹信盜之,寡人不為其富貴而不行法焉。若不盜而誣之,楚國有常法?!保?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曲臺”秦漢時期宮闕名。楚恭王正在曲臺休息,令尹陪在他的身邊。楚王說:如果確信你丟的布是令尹偷盜的?我不會因為他的地位而不執(zhí)行法律的。如果不是他偷盜的,就是你污蔑他,那么你可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母曰:“令尹不身盜之也,乃使人盜之?!保?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不是他偷盜的,是他指使人偷盜的。)王曰:“其使人盜柰何?”對曰:“昔孫叔敖之為令尹也,道不拾遺,門不閉關(guān),而盜賊自息。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盜賊公行,是故使盜得盜妾之布,是與使人盜何以異也?”(國家有偷盜現(xiàn)象,是令尹治理不好造成的,孫叔敖做令尹的時候,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現(xiàn)在小偷那么多,該由誰負責?難道不是掌權(quán)令尹治理不好造成的嗎?)王曰:“令尹在上,寇盜在下,令尹不知有何罪焉?”(楚恭王的話,毫無道理,在上不知下情,為官不知民情,令尹不治理國家,當官不為民辦事,要令尹干什么?)母曰:“吁,何大王之言過也!昔日妾之子為郢大夫,有盜王宮中之物者,妾子坐而絀,妾子亦豈知之哉!然終坐之,令尹獨何人,而不以是為過也?(前次,宮中被盜,要我兒子承當責任。如今社會上盜賊橫行,令尹倒是不負責任,這是什么道理!)昔者周武王有言曰:'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上不明則下不治,相不賢則國不寧。所謂國無人者,非無人也,無理人者也。王其察之?!保?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為官就是要為人民服務,替人民辦事,為人民著想。百姓講禮貌,有道德,守法律,講秩序,是當官的領(lǐng)導的好,教育的好;相反,偷盜盛行,人心不古,社會混亂,各行其是,也是官員的責任,領(lǐng)導的責任。一地治理不好,一地官員的責任;一縣治理不好,一縣官員的責任;一省治理不好,一省官員的責任,一國治理不好,一國執(zhí)政的責任。無可推卸。)王曰:“善。非徒譏令尹,又譏寡人?!保ā?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譏”是譏諷的意思。冷嘲熱諷,就是譏諷;諷刺譏笑,就是譏諷?!白I諷”的目的是從反面刺激之,使之覺醒。)命吏償母之布,因賜金十鎰,母讓金布曰:“妾豈貪貨而干大王哉,怨令尹之治也?!彼烊?,不肯受。(這是一位機智勇敢的母親,是一位深明大義的母親。能言善辯,首先要站在理上,要行的直,做得正,否則就是胡攪蠻纏,就是不講道理,就是泄私憤,報私仇。兒子受冤,母親挺身而出,不僅是為兒子鳴不平,更是為社會謀正義,為家庭謀安康,為人民謀幸福,為社會謀和諧。)王曰:“母智若此,其子必不愚?!蹦藦驼俳叶弥#?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母親深明大義,是兒子的幸福。做母親的,總要以兒子道德完善,人格健全為己任;以兒子的事業(yè)成功為動力,為兒子的前途把握方向,這樣的母親才是兒子眼里最好的母愛。)君子謂乙母善以微喻。(“微”是細微的意思?!坝鳌笔潜扔鞯囊馑肌>褪钦f母親善于講道理,鞭辟入里,切中要害,讓人信服。有這樣的母親,是兒子的幸福,家庭的幸福。)詩云:“猶之未遠,是用大諫。”此之謂也。(這里引用的詩歌是《詩經(jīng)·大雅·板》:“猶之未遠,是用大諫?!币馑际?,還沒有走得太遠,因此鄭重的勸誡之。)
頌曰:江乙失位,乙母動心,既歸家處,亡布八尋,指責令尹,辭甚有度,王復用乙,賜母金布。
析 “楚江乙母”,是楚國大夫江乙的母親。楚恭王的時候,江乙擔任楚國國都郢的大夫,差不多相當于今天的市長吧,也算得上是高級干部了。一次,楚王宮中招了賊,被偷走了一些東西。楚國令尹(相當于宰相吧)認為江乙失職,報告楚恭王后罷免了江乙的官職。出事就要追責,這樣的處理,合情合理合法,沒有一點問題。
江乙無話可說,老老實實回家抱孩子去了??伤睦夏?,也就是“楚江乙母”,卻很不甘心。她轉(zhuǎn)動心思,謀劃計策試圖為兒子復職。還別說,機會真的讓她等到了。就在江乙罷官回家不久,“楚江乙母”就丟了幾匹布,她二話不說,直接跑到王宮去找楚王告狀了。
她竟然真的見到了楚王。這說明,當時的王宮禁衛(wèi)并不森嚴,門衛(wèi)也沒要求登記個人信息、出示單位介紹信啥的,很容易就放進去了。當時,楚王正跟令尹在一起商討事務,“楚江乙母”也不怕打擾了大人物們的重要工作,張嘴就來:“大王,我夜里丟了幾匹布,是令尹偷的?!边@話沒頭沒腦、聳人聽聞,楚王有點懵,很嚴肅地說:“我不相信像令尹這樣大富大貴的高官,會夜里做賊,親自下手去偷幾匹布,還不夠費事的呢。你應該知道,誣告他人是犯法的,楚國有健全的法律,我們是法治國家!”
“楚江乙母”不慌不忙繼續(xù)說道:“即便不是令尹親自下手偷的,也是他指使人偷的?!背踝穯枺骸澳阍趺粗朗撬甘谷送档??”這一問,正中“楚江乙母”下懷,她來的目的,就是等著楚王問她呢。她侃侃而談,說出一番流傳千古的長篇大論:“以前,孫叔敖當令尹的時候,國家治理得非常好,老百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盜賊也自己主動洗手不干了。等到現(xiàn)在這個令尹上臺,耳目不明、盜賊公行,曾經(jīng)的清平世界變得亂七八糟。就是由于現(xiàn)任令尹無能,才使得我的布被賊偷走,這跟令尹指使人偷我的布有什么區(qū)別嗎?”楚王為令尹開脫:“令尹那么大的官,高高在上,只管大事情,不可能事無巨細都能管到。民間出幾個小毛賊,令尹不知道也很正常,他有什么罪過呢?”“楚江乙母”針鋒相對:“嗨,大王此言差矣。之前我兒子江乙擔任國都的市長,有毛賊偷了王宮的東西,我兒子受到牽連被免職,他又怎么會知道有賊呢?可終歸還是受到牽連。令尹憑什么特殊,不需要為國家出現(xiàn)盜賊而負責?”看看,終于露出為兒子洗地的真面目了。
接著,她還搬出古圣先賢,進一步上綱上線:“以前,周武王說過:百姓犯了過錯,罪過在我一個人身上。上位者稀里糊涂,國家就無法得到有效治理;國相不賢明,則國家難以安寧。所謂國無人者,非無人也,無理人者也。大王你可要明察啊?!背踹@才明白過味兒來,笑道:“很好,你不只是譏諷令尹,是連我都捎帶上了啊?!庇谑敲钍窒履贸霾紒硌a償“楚江乙母”的損失,還賞賜了不少錢?!俺夷浮眻赞o不受:“我豈是貪圖錢財才來打擾大王的呢,我是以此來批評令尹的治理不到位啊。”
楚王不由感嘆:“母親就這么能言善辯明事理,她的兒子必定不傻?!庇谑窍铝顚⒔夜購驮殻^續(xù)重用他。這說明,當時政治氛圍較為寬松,一個老年婦女就可以跑去面見國君、當面對話,甚至還可以大放厥詞,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國君不僅沒有惱羞成怒,反倒贊賞她說得對,采納了她的意見。
不得不承認,“楚江乙母”的口才確實非同凡響,非常講究方式方法。先是危言聳聽,聲稱令尹偷了她的布,引起楚王的震驚和好奇,再一步步闡明“上不明則下不治,相不賢則國不寧”的道理,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最終順利使兒子復官,還為自己贏得賢名。自此以后,“楚江乙母”的辯通之才,天下皆知。如果放在今天,單憑這件事,她就可以成為超級網(wǎng)紅,開直播帶貨掙大錢了。
不過,我們?nèi)绻麑⒄麄€事情從頭捋一捋,就會發(fā)現(xiàn),“楚江乙母”并不如后世評價的那般高尚,反而處處透出自私自利和滿滿的心機。
她聲稱自己丟了布,也不知是真丟還是假丟。她兒子剛剛因為王宮被盜而遭免職,她的布就丟了,給她制造了興師問罪的借口和機會,未免也忒巧合了。
“楚江乙母”一頓操作猛如虎,看似諷諫國君,實際目的卻是為兒子復官。她先是污蔑令尹偷東西,然后偷換概念,聲稱“令尹治理不力,才導致我的東西被偷,這跟令尹指使人偷東西有什么區(qū)別嗎”。楚王為令尹辯解,正中她的下懷,適時拋出“既然你這么說,那么王宮丟東西跟我兒子有什么關(guān)系”的結(jié)論,可謂一氣呵成,那是相當厲害了。她的目的最終也達到了,兒子順利官復原職,還將罷免兒子職務的令尹大人狠狠貶低一通,出了一口惡氣。
并且,只要稍微用點腦子,很輕易就能指出“楚江乙母”存在的邏輯漏洞,以及偷換概念、強詞奪理之處。只可惜,楚王雖然是個好脾氣,卻缺乏基本的邏輯思維,被“楚江乙母”牽著鼻子走,一步步跌入對方挖好的坑里。楚王之不智,從他那一句“母智若此,其子必不愚”就能看出來。母親狡猾,兒子就一定有能力嗎?這不還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那一套愚昧的血統(tǒng)論嘛。(不敢茍同,未免吹毛求疵)
原本是為了兒子復官的私利,“楚江乙母”竟然洋洋灑灑講了那么多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又是“上不明則下不治,相不賢則國不寧”,又是“所謂國無人者,非無人也,無理人者也”,還祭出周武王“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的金口玉言來壓制楚王,口舌如刀、高屋建瓴,把謀私利說得如此清新脫俗,絕非常人可以做到,也難怪她會進入《列女傳》了。
或許有人會說,“楚江乙母”一點都不貪心啊,國君賞賜的錢財人家分文未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呵呵,她的主要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呀,兒子已經(jīng)官復原職,你知道一個國都市長值多少錢嗎?留得官位在,不怕沒錢花。國君賞賜那仨核桃倆棗算個啥,要不要都行,不要了還能落個高風亮節(jié)的好名聲。既謀私利,又立牌坊,這生意,做得六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