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方法-------進入孩子思維法
一、家教對錯的分水嶺
理解孩子的思維嗎?在意和知道孩子想什么嗎?
調查說明,90%比理解,70%不在意。
二、不理解孩子的主要表現(xiàn)
1、生活、行為上被溺愛,孩子并不愿意。
2、學習和交友上被專制,孩子控,被管制。
3、興趣和愛好上被強塑,家長臆想和意志。
4、心理健康上被空置,產(chǎn)生焦慮、恐怖、強迫癥。
5、物質上為皇帝,精神上位奴隸,關系被錯位。
6、社交和生活上被干預,常有被偷看和審訊行為。
三、不理解孩子的原因
1、熟視無睹,司空見慣;
2、忽視年齡差異;
3、無視文化代溝;
4、造就上的主觀主義;
5、家庭結構的主觀主義。
四、如何進入孩子思維
(一)從心開始
1、欲育孩子先育我,欲育我先育心;
2、理解、尊重、容忍作為孩子、童年的言行;不要放縱自己粗暴和愚蠢的管教言行;
3、理解、尊重、容忍作為孩子、童年的崇拜和追求,,不要放縱自己無知和保守言行;
4、發(fā)現(xiàn)、順從、挖掘和尊重孩子的天賦和興趣,不要逼孩子實現(xiàn)家長自私的心愿和目標。
------------放下對年齡、文化、主觀、權威的執(zhí)著。
(二)平等對話
態(tài)度、口氣、語調、身段要適合孩子,總是自由和愉快的-----------蹲下和孩子交流!
(三)洗耳傾聽
真誠、微笑、認真、耐心聽其暢述,不阻止、打斷、插話、冷淡。
我們有個毛病,孩子未說完,就打斷、岔開或不屑,一意孤行展開自己的說教,展示家長口才,這是粗暴和愚蠢的表現(xiàn)。
(四)共同游戲
把自己變成孩子,享受天真和青春。
(五)孩子角色
用孩子的眼睛、身心、地位、語言和學識去觀察、體驗、描述和感受世界。
慎重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否決孩子的言行;不要觸犯孩子的基本感情和底線;嬰兒、幼兒、少兒、少年、青年的心理、接觸面和知識是不同的,家長要一同成長,由淺入深,研究個性方法。
五、幾大難點
1、如何發(fā)現(xiàn)天賦?
2、如何培養(yǎng)興趣?
3、如何糾正痼疾?
4、如何跳出定勢?
5、如何持之以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