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與山
中山七經(jīng)苦山①之首,曰休與之山②( 郭璞云:“與或作輿;下同?!?/span>),其上有石焉,名曰帝臺③之棋④,( ② 郭璞云:“帝臺,神人名;棋謂博棋也。”)五色而文,其狀如鶉卵。帝臺之石,(郭璞云:“禱祀百神,則用此石?!?/span>)所以禱百神者也,服之不蠱⑤。有草焉,其狀如蓍⑥,(郝懿行云:“說文云:'蓍,蒿屬。'廣雅云:'蓍,耆也。'”珂案:蓍音尸,埤雅云“草之多壽者”,古取其莖為占筮之用。)赤葉而本⑦叢生,名曰夙條⑧,可以為簳⑨。
【注釋】
①苦山:山系名,一說自今河南伊川縣綿延至中牟縣。(大苦山是登封市君召鄉(xiāng)北部的馬鞍山,馬鞍山向南山嶺是黃河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水嶺,穎河源于嶺東穎谷,最終流入淮河;狂河源于嶺西,后流入伊河。)
②休與之山:即休與山,山名,一說在今河南靈寶市。(經(jīng)考證為 洛河以南,伊河以北的諸山??嗌綖樯较得?, 實則山系中的第四座山,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洛陽南郊,是《中山經(jīng)》的三冢之一, 與中岳并稱,應(yīng)該在今河南省伊川縣西北??嗌缴较档氖鬃叫菖c山,相關(guān)記載見于《后漢書·郡國志》:“《博物記》日:(桃林) 在湖縣休與之山?!笨赡茉诮窈幽鲜§`寶市 以南。)
③帝臺:傳說中的神名。(郭璞 注:" 帝臺 ,神人名。"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覲 王母 於 昆墟 ,要 帝臺 於 宣岳 。")
④棋:棋子,棋石。
⑤蠱:毒熱惡氣。
⑥蓍(shī):蓍草,俗名蚰蜒草或鋸齒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我國古代用它的莖來占卜。(蚰蜒草為蓍草的通稱 ,別名西洋蓍草,蚰蜒草為菊科蓍屬宿根草本植物,主要產(chǎn)自于北半球的溫帶。蚰蜒草可作為園藝觀賞植物,因其花色多樣而惹人喜愛;它也是瑞典的守護(hù)圣人圣布曹基德之花。)
⑦本:草木的莖或根。
⑧夙條:草名,具體所指待考。
⑨簳(ɡǎn):箭。
【譯文】
中山七經(jīng)苦山山系的首座山是休與山,山上有一種石頭,名叫帝臺的棋子,五彩斑斕,并帶有花紋,形狀像鵪鶉蛋。帝臺的這種石頭是用來向百神祈禱的,吃了它可以不受毒熱惡氣的侵襲。山中有一種草,形狀像蓍草,紅色的葉子,莖干叢生,名字叫夙條,可以用來制箭。
鼓鐘山
東三百里,曰鼓鐘之山①,帝臺之所以觴②百神也。(郭璞云:“舉觴燕會,則於此山,因名為鼓鍾也?!?/span>)有草焉,方莖而黃華,員葉而三成③,(郭璞云:“葉三重也?!?/span>)其名曰焉酸,(郝懿行云:“焉酸,一本作烏酸?!辩姘福禾接[卷四二引此經(jīng)正作烏酸。)可以為毒。(郭璞云:“為,治。”郝懿行云:“治去之也?!?/span>)其上多礪,其下多砥。
【注釋】
①鼓鐘之山:即鼓鐘山,山名,一說在今河南嵩縣境內(nèi)。(因形狀如同一口鐘倒扣在鼓面上而得名。位置在垣曲望仙北,為歷山山系之一。)
②觴(shānɡ):向人敬酒。
③三成:三重。
【譯文】
向東三百里是鼓鐘山,這是帝臺請百神飲酒聚會的地方。山中有一種草,莖干呈方形,開黃色的花,葉子圓形,有三重,名字叫焉酸,可以用來療毒。山上有很多粗磨刀石,山下有很多細(xì)磨刀石。
姑媱山
又東二百里,曰姑媱之山①。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為(上艸下瑤)②草,其葉胥成③,其華黃,其實如菟丘④,服之媚于人⑤。
?、佟」痹疲骸耙暨b;或無之山字。”
?、凇」痹疲骸耙嘁暨b?!?/p>
③ 郭璞云:“言葉相重也?!?/p>
?、堋」痹疲骸拜饲?,菟絲也?!保?span style="color: rgb(172, 29, 16);">菟絲子(學(xué)名:Cuscuta chinensis)又名吐絲子、無娘藤、無根藤、蘿絲子,為旋花科菟絲子屬下的一個種,是一種生理構(gòu)造特別的寄生植物,其組成的細(xì)胞中沒有葉綠體,利用爬藤狀構(gòu)造攀附在其他植物,并且從接觸寄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達(dá)韌皮部,吸取養(yǎng)分以維生,更進(jìn)一步還會儲存成淀粉粒于組織中。分布于中國及伊朗、阿富汗、日本、朝鮮、斯里蘭卡、馬達(dá)加斯加、澳大利亞。生于海拔200-3000米的田邊、山坡陽處、路邊灌叢或海邊沙丘,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種植物上。)
?、荨」痹疲骸盀槿怂鶒垡玻灰幻姆虿?。”珂案:《文選。高唐賦》注引《襄陽耆舊傳》云:“赤帝(炎帝)女曰瑤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故曰巫山之女。楚懷王遊於高唐,晝寢,夢見與神遇,王因幸之。遂為置觀於巫山之南,號為朝雲(yún)。後至襄王時,復(fù)遊高唐。”此瑤姬神話之概略也。別賦注引高唐賦(今本無)記瑤姬之言云:“我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臺,精魂為草,實曰靈芝?!蹦伺c此經(jīng)所記之女尸化為(上艸下瑤)草契合焉,知瑤姬神話乃(上艸下瑤)草神話之演變也。此一神話,又再變而為瑤姬於巫山助禹治水,則唐末道士杜光庭於鏞城集仙錄所記是也,而群眾之意願體現(xiàn)于斯矣,至今巫峽民間猶傳述之。參見海經(jīng)新釋卷十“禹攻雲(yún)雨”節(jié)注⑦及卷十一“互人國”節(jié)注②。
苦山
又東二十里,曰苦山①。有獸焉,名曰山膏huān②,其狀如逐③,(郭璞云:“即豚字?!碑呫湓疲骸敖柽q字為之,逐又遯省文?!焙萝残性疲骸斑q,古文作□;是此經(jīng)之逐,從遯或□省,當(dāng)讀為豚?!?/span>)赤若丹火,善詈。( 郭璞云:“好罵人。”畢沅云:“即山都也。”珂案:畢說是也;是蓋山都、山□、山(犬喿)、梟陽之類,乃傳說中猩猩、狒狒之神話化也。禮曲禮云:“猩猩能言。”唐國史補(bǔ)云:“猩猩好酒與屐,人有取之者,置二物以誘之。猩猩始見,必大罵曰。”云云,此同于山膏之“善詈”也。)其上有木焉,名曰黃棘④,黃華而員⑤葉,其實如蘭⑥,服之不字⑦。( 郭璞云:“字,生也;易曰:'女子貞不字。'”)有草焉,員葉而無莖,赤華而不實,名曰無條⑧,(珂案:無條已見西山經(jīng)皋塗之山,與此同名異物。)服之不癭⑨。
【注釋】
①苦山:山名,一說在今河南伊川縣西北。
②山膏:傳說中的一種獸。一說指猩猩。(郭沫若 《沸羹集·趙高與黑辛》引 章炳麟 《為柳亞子題扇》詩:"江湖滿地嗚呼派,只遂山膏善罵人。")
③逐:同“豚(tún)”,指豬。
④黃棘:木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可能指刺黃柏,落葉灌木,高可達(dá)1~2米。(刺黃柏,小檗科,為小檗科植物密葉十大功勞、細(xì)梗十大功勞、滇刺黃柏和長陽十大功勞的根和莖。)
⑤員:同“圓”。
⑥蘭:蘭花或蘭草。
⑦字:生育。
⑧無條:草名,具體所指待考。
⑨癭(yǐnɡ):長在頸上的大瘤子。
【譯文】
再向東二十里是苦山。山中有一種獸,名字叫山膏,形狀像豬,渾身紅得像火,常常發(fā)出罵人一樣的聲音。山上有一種樹,名字叫黃棘,開黃色的花,葉子圓形,所結(jié)的果實與蘭的果實相似,吃了以后就不會生育。山中有一種草,葉子圓形,沒有莖干,開紅色的花,不結(jié)果實,名字叫無條,吃了以后頸上不會長大瘤子。
堵山
又東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風(fēng)雨。其上有木焉,名曰天楄①,方莖而葵狀,服者不?②。
?、佟」痹疲骸耙舯??!?/p>
② 郭璞云:“食不噎也?!?/p>
放皋山
又東五十二里,曰放皋之山①。(郭璞云:“放或作效,又作牧。”)明水②出焉,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蒼玉③。有木焉,其葉如槐,黃華而不實,其名曰蒙木④,服之不惑。有獸焉,其狀如蜂,枝尾⑤而反舌⑥,善呼,(郭璞云:“好呼喚也?!?/span>)其名曰文文⑦。
【注釋】
①放皋(ɡāo)之山:即放皋山,山名,在今河南伊川縣境內(nèi),具體所指待考。(放皋山之名見諸地志,只是山名有不 同的寫法?!端?jīng)注》稱為“狼皋山”,《元和郡縣志》云“陸渾縣,明皋山在縣南三 十里?!敝傅亩际谴松健7鸥拗綉?yīng)該今河南省宜陽縣境內(nèi)。經(jīng)中記載的明水也見于 《水經(jīng)·伊水注》:“明水出梁縣西狼皋 山……西南流入于伊?!迸c經(jīng)文中記載的流向注處相符。)
②明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③蒼玉:灰白色的玉。
④蒙木:木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指檬花樹,落葉灌木,高約2米,葉長披針形,開黃色花,核果卵形。(金腰袋、打結(jié)花、夢冬花(《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喜花、迎春花(《重慶草藥》)。落葉灌木,高達(dá)2米,全株被絹狀長柔毛或長硬毛,幼嫩時更密。枝條棕紅色,常呈3叉狀分枝,有皮孔。單葉互生,通常簇生于枝端,紙質(zhì),橢圓狀長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8~16厘米,寬2~3.5厘米或略寬,基部楔形,下延,先端急尖或鈍,全緣,上面被疏長毛,后幾無毛,下面粉綠色,被長硬毛,葉脈上尤密,葉脈隆起?;ǘ鄶?shù),黃色,芳香,成頂生頭狀花序,下垂)
⑤枝尾:尾巴有分叉。
⑥反舌:舌頭倒長。
⑦文文:傳說中的一種獸。
【譯文】
再向東五十二里是放皋山。明水發(fā)源于放皋山,向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灰白色的玉。山中有一種樹,葉子像槐葉,開黃色的花,不結(jié)果實,名字叫蒙木,人吃了它以后腦子不會糊涂。山中有一種獸,形狀像蜂,尾巴有分叉,舌頭倒生,喜歡呼叫,名字叫文文。
大(上非下古)ku山 (即“大苦山”,今名大熊山,在河南省登封縣 )
又東五十七里,曰大(上非下古)ku①之山,多(王雩)琈之玉,多麋玉②。有草焉,其狀葉如榆③,方莖而蒼傷④,其名曰牛傷⑤,其根蒼文,服者不厥⑥,可以禦兵。其陽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三足龜⑦,食者無大疾,可以已腫。
?、佟$姘福禾接[卷九三一引此經(jīng)作大苦,畢沅校本亦作大苦,今本作大(上非下古),而郭注無音,知本為苦字明矣。
?、凇」痹疲骸拔丛??!焙萝残性疲骸镑?,疑瑂之假借字也。說文云:'瑂,石之似玉者,讀若眉。'”
③ 珂案:經(jīng)文其狀葉如榆,王念孫、郝懿行並校其葉狀如榆;畢沅本作其狀如榆,無葉字。
④ 珂案:蒼傷,蒼刺也。方言卷三郭璞注云:“山海經(jīng)謂刺為傷也?!奔粗复恕?/p>
?、荨」痹疲骸蔼q言牛棘?!保?span style="color: rgb(172, 29, 16);">薔薇、山棘、牛棘、牛勒、刺花。)
?、蕖」痹疲骸柏?,逆氣病?!?/p>
⑦ 珂案:爾雅釋魚云:“龜三足,賁?!惫弊⒋私?jīng)謂“今吳興有三足六眼龜”,亦異聞也。
再往東五十里,是座大[非/古](kǔ)山,盛產(chǎn)[王雩]琈玉,還有許多麋玉。山中有一種草,葉子與榆樹葉相似,方方的莖干上長滿刺,名稱是牛傷,根莖上有青色斑紋,服用了它就能使人不得昏厥病,還能辟兵器??袼畯倪@座山的南麓流出,向西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長著三只腳的龜,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大病,還能消除癰腫。
半石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山名,今稱當(dāng)陽山。在河南登封市西境,君召、石道二鄉(xiāng)北境界上,海拔1225米?!端?jīng)·洛水注》:“合水南出半石之山。”)
又東七十里,曰半石之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餘,赤葉赤華,華而不實①,其名曰嘉榮,服之者不霆②。(不會畏懼霹靂雷響)來需之水出于其陽,而西流注于伊水,其中多 鯩lun③魚,黑文,其狀如鮒④,食者不睡⑤。合水出于其陰,而北流注于洛,多螣⑥魚,狀如鱖,居逵⑦,蒼文赤尾,食者不癰,可以為瘺(lòu)⑧。
?、佟」痹疲骸俺跎茸魉?,卻著葉,花生穗閒?!?/p>
?、凇『萝残性疲骸氨碧脮n一百五十二卷引此經(jīng)霆上有畏字?!辩姘福禾接[卷十三引同。不畏霆,言不畏霹靂也。
③ 郭璞云:“音倫?!?/p>
④ 郝懿行云:“廣雅云:'鰿,鮒也。'即今之鯽魚。”
?、荨『萝残性疲骸袄钌谱⒔x引此經(jīng)作食之不腫,太平御覽九百三十九卷亦引作食者不腫?!?/p>
⑥ 郭璞云:“音騰?!?/p>
⑦ 郭璞云:“鱖魚,大口大目細(xì)鱗,有斑彩;逵,水中之穴道交通者?!辩姘福瑚Z音桂。
?、唷」痹疲骸隘?,癰屬也,中多有蟲?;茨献釉唬?#39;雞頭已瘺。'音漏?!?/p>
再往東七十里,是座半石山。山上長著一種草,一出土就結(jié)子實,高一丈多,紅色葉子紅色花,開花后不結(jié)子實,名稱是嘉榮,服用它就能使人不畏懼霹靂雷響。來需水從半石山南麓流出,然后向西流入伊水,水中生長著很多鯩(lún)魚,渾身長滿黑色斑紋,形狀像普通的鯽魚,人吃了它的肉不感覺瞌睡。合水從半石山北麓流出,然后向北流入洛水,水中生長著很多 魚,形狀像一般的鱖魚,隱居水底洞穴,渾身青色斑紋卻拖著一條紅尾巴,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患癰腫病,還可以治好瘺瘡。
少室山
又東五十里,曰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qūn)①。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不愁木,忘憂木)葉狀如楊,其枝五衢qú②,黃華黑實③,服者不怒。其上多玉④,其下多鐵。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魚帝)(tì)魚,狀如([執(zhí)/皿])[盩zhòu]蜼⑤而長距,足白而對⑥,食者無蠱疾⑦,可以禦兵。
?、佟『萝残性疲骸把圆菽就途廴鐐}囷之形也。”
?、凇」痹疲骸把詷渲诲e,相重五出,有象衢路也。離騷曰:'靡萍九衢。'”
?、邸$姘福核囄念惥劬戆税艘私?jīng)作黑葉。
?、堋」痹疲骸按松綆p亦有白玉膏,得服之,即得仙道,世人不能上也;詩含神霧云?!?/p>
?、荨『萝残性疲骸啊醍?dāng)為盩,廣雅云:'狖,蜼也。'狖、盩聲相近。郭注爾雅云:'蜼似獼猴。'(魚帝)即鯢也,(兩棲動物。外表類似蜥蜴類,但無鱗片,身體為軟和濕潤的皮膚所覆蓋,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地方,以小型動物為食。)鯢省作兒,周書王會篇云:'兒若獼猴。'與此經(jīng)合?!辩姘福和跄顚O亦?!踝鞅T。盩音舟。
⑥ 郝懿行云:“對蓋謂足趾相向也?!?/p>
?、摺『萝残性疲骸氨贝稳?jīng)云:'人魚如(魚帝)魚,四足,食之無癡疾。'此言'食者無蠱疾',蠱,疑惑也;癡,不慧也:其義同?!?/p>
再往東五十里,是座少室山,各種花草樹木叢集像圓的谷倉?!∩缴嫌幸环N樹木,名稱是帝休,葉子的形狀與楊樹葉相似,樹枝相互交叉著伸向四方,開黃色花結(jié)黑色果實,服用了它就能使人心平氣和不惱怒。少室山上有豐富的玉石,山下有豐富的鐵。休水從這座山發(fā)源,然后向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魚帝](tì)魚,形狀像獼猴卻有長長的像公雞一樣的爪子,白白的足趾而相對著,人吃了它的肉就沒了疑心病,還能辟兵器。
泰室山
又東三十里,曰泰室之山①。其上有木焉,葉狀如梨而赤理,其名曰栯②木,服者不妒。有草焉,其狀如(上艸下朮)③,白華黑實,澤如蘡薁④,yīng yù(蘡薁(拉丁學(xué)名:Vitis bryoniifolia Bunge),葡萄科葡萄屬落葉藤本植物,枝條細(xì)長有棱角,葉掌狀,有三到五個深裂,緣有鈍鋸齒,下面密生灰白色綿毛,果實黑紫色??舍劸?,亦可入藥作滋補(bǔ)品。莖的纖維可做繩索。 有祛濕,利小便,解毒之功效。主治淋病,痢疾,痹痛,扃癥,噦逆,瘰疬,乳癰,濕疹,臁瘡。)其名曰(上艸下瑤)草⑤,服之不昧⑥。上多美石⑦。
?、佟」痹疲骸凹粗袔[嵩高山也,今在陽城縣西。”珂案:嵩高山在今河南省登封縣北。
?、凇」痹疲骸耙粲?。”
?、邸」痹疲骸?上艸下朮)似薊也?!?/p>
④ 郭璞云:“言子滑澤?!蓖艏浽疲骸疤c薁蔓生,細(xì)葉,實如小葡萄,或以為櫻桃,或以為葡萄,皆誤?!焙萝残性疲骸吧w即今之山葡萄?!?br>
⑤ 珂案:此(上艸下瑤)草與上文姑媱之山(上艸下瑤)草同名異實。
?、蕖$姘福航?jīng)文不昧,王念孫校改不瞇;不瞇,不厭夢也,已見上文西次四經(jīng)“英鞮之山”注②。
?、摺」痹疲骸按斡裾咭玻粏⒛富癁槭鷨?,在此山,見淮南子?!辩姘福簡⒛富鷨⑹拢癖净茨献訜o,惟見漢書武帝紀(jì)顏師古注引淮南子,云:“禹治鴻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聲乃來。'禹跳石,誤中□。塗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苯癖旧w脫去之。參見海經(jīng)新釋卷二“夏后啟”節(jié)注⑥。(《漢書.武帝紀(jì)》:“朕用事華山,至于中岳,獲駮麃(駮,猛獸名,傳說能食虎豹;麃,音pāo,楚人謂麋為麃),見夏后啟母石。”唐.顏師古注引應(yīng)劭曰:“啟生而母化為石。”師古曰:“啟,夏禹子也。其母涂山氏女也。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涂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硖?,誤中鼓。涂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票狈蕉鷨??!边@是一個關(guān)于禹治水的神話傳說故事。禹妻涂山氏見禹化為熊,憤激之下化為嵩高山下石而生啟。后因用為詠啟母涂山氏及啟出身的典故。宋.辛棄疾《蘭陵王.恨之極闋》詞:“君看啟母憤所激,又俄頃為石?!?/span>)
再往東三十里,是座泰室山。山上有一種樹木,葉子的形狀像梨樹葉卻有紅色紋理,名稱是栯木,人服用了它就沒了嫉妒心。山中還有一種草,形狀像蒼術(shù)或白術(shù),開白色花結(jié)黑色果實,果實的光澤就像野葡萄,名稱是[蘨-系]草,服用了它就能使人的眼睛明亮不昏花。山上還有很多漂亮的石頭。
講山
又北三十里,曰講山①,其上多玉,多柘,多柏。有木焉,名曰帝屋②,葉狀如椒反傷③,赤實,可以御兇。(郭璞云:“反傷,刺下勾也?!辩姘福簜?,刺也;已見上文“大之山”注④。)
【注釋】
①講山:山名,在今河南西北部,具體所指待考。(在河南登封市北部,唐莊鄉(xiāng)北境,與太室山南北相對。屬嵩山山脈。西南-東北走向。西南連馬頭巖,東北有五指嶺,南起哈蟆頭,北界偃師,為登封與偃師的分界線,海拔101.6米。隋煬帝大業(yè)三年(607)在此鑿儲糧倉窯3000個,即“洛口倉”。)
②帝屋:木名,一說指花椒。(花椒(學(xué)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是蕓香科、花椒屬落葉小喬木,高可達(dá)7米;莖干上的刺,枝有短刺,當(dāng)年生枝被短柔毛。葉軸常有甚狹窄的葉翼;小葉對生,卵形,橢圓形,稀披針形,葉緣有細(xì)裂齒,齒縫有油點。葉背被柔毛,葉背干有紅褐色斑紋?;ㄐ蝽斏蛏趥?cè)枝之頂,花被片黃綠色,形狀及大小大致相同;花柱斜向背彎。果紫紅色,散生微凸起的油點,花期4-5月,果期8-9月或10月。分布北起東北南部,南至五嶺北坡,東南至江蘇、浙江沿海地帶,西南至西藏東南部;臺灣、海南及廣東不產(chǎn)。見于平原至海拔較高的山地,在青海,海拔2500米的坡地也有栽種。耐旱,喜陽光,各地多栽種?;ń返哪静臑榈湫偷牡S色,露于空氣中顏色稍變深黃,心邊材區(qū)別不明顯,木質(zhì)部結(jié)構(gòu)密致,均勻,縱切面有絹質(zhì)光澤,大材有美術(shù)工藝價值。孤植又可作防護(hù)刺籬。其果皮可作為調(diào)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藥,種子可食用,也可加工制作肥皂。)
③反傷:倒長著刺。
【譯文】
再向北三十里是講山,山上有很多玉,還長著很多柘樹和柏樹。山中有一種樹,名字叫帝屋,葉子像椒葉,長著倒刺,結(jié)紅色的果實,可以用來防御兇險。
嬰梁山 (位于河南鞏義市夾津口鎮(zhèn)石井以東,涉村鎮(zhèn)大平頭、羅泉以西,小平山以北至塢羅五里灣,統(tǒng)稱嬰梁山,走向近南北?!逗幽细尽?"嬰梁山在講山北,牛山東,與牛山中夾羅水,水出峽處謂之羅口。"山上有宋將狄青墓。)
又北三十里,曰嬰梁之山,上多蒼玉,錞于玄石①。
?、佟」痹疲骸把陨n玉依黑石而生也。”珂案:錞于字已見上文西山經(jīng)騩山,錞,汪紱釋為蹲,引申固亦有依附之義也。
浮戲山
又東三十里,曰浮戲之山①。有木焉,葉狀如樗②而赤實,名曰亢木③,食之( 珂案:經(jīng)文食之,宋本、吳寬抄本作食者。)不蠱④。汜水⑤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東有谷,因名曰蛇谷⑥,(郭璞云:“言此中出蛇,故以名之?!?/span>)上多少辛⑦。
【注釋】
①浮戲之山:即浮戲山,山名,一說在今河南鞏義市、滎(xínɡ)陽市、鄭州市一帶。(浮戲山雪花洞風(fēng)景名勝區(qū)位于鄭州市西南40公里的鞏義市新中鎮(zhèn)境內(nèi),沿開洛310國道,東距鄭州路程約52公里,西距洛陽路程76公里,區(qū)內(nèi)有景點126處,游覽面積125平方公里。)
②樗(chū):臭椿樹。
③亢木:木名,一說指衛(wèi)矛,落葉灌木,高可達(dá)3米,葉子倒卵形,開淡黃綠色的小花。(衛(wèi)矛(學(xué)名: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灌木,小枝常具2-4列寬闊木栓翅;冬芽圓形,芽鱗邊緣具不整齊細(xì)堅齒。葉卵狀橢圓形、邊緣具細(xì)鋸齒,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1-3毫米。聚傘花序1-3花;花序梗長約1厘米,小花梗長5毫米;花白綠色,4數(shù);萼片半圓形;花瓣近圓形;雄蕊著生花盤邊緣處,花絲極短,花藥寬闊長方形。蒴果1-4深裂,裂瓣橢圓狀;種子橢圓狀或闊橢圓狀,種皮褐色或淺棕色,假種皮橙紅色,全包種子?;ㄆ?-6月,果期7-10月。中國除東北、新疆、青海、西藏、廣東及海南以外,各省區(qū)均產(chǎn)。生長于山坡、溝地邊沿。分布達(dá)日本、朝鮮。帶栓翅的枝條入中藥,叫鬼箭羽。)
④蠱:毒熱惡氣。
⑤汜(sì)水:水名,發(fā)源于今河南鞏義市東南,北流經(jīng)滎陽市汜水鎮(zhèn)西入黃河。(汜水鎮(zhèn)內(nèi)的虎牢關(guān)有3000多年的歷史,號稱"中州之樞",名列中國八關(guān)之首,傳說為周穆王畜虎之地。古時唯有西南一深壑幽谷通往滎陽洛陽,有"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之勢,成為九朝古都的門戶?;⒗侮P(guān)因戰(zhàn)亂多次被毀,遺址現(xiàn)存石碑一通,上書"虎牢關(guān)"三個大字,雍正九年(1731年)勒石。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我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汜水歷史悠久,名勝古跡頻多:"呂布點將臺"、"等慈寺"、"張飛寨"、"玉門古渡 "等都具有很大的研究和旅游開發(fā)價值。)
⑥蛇谷:一說因谷中多蛇,故名;一說現(xiàn)名環(huán)翠谷。(環(huán)翠峪位于鄭州市西南40公里的滎陽廟子鄉(xiāng))
⑦少辛:即細(xì)辛,多年生草本植物,葉通常為兩枚,開紫色花。(細(xì)辛,別名:華細(xì)辛、盆草細(xì)辛,拉丁文名:Asarum sieboldii Miq. 是雙子葉植物綱、馬兜鈴科、細(xì)辛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直立或橫走,直徑2-3毫米,節(jié)間長1-2厘米,有多條須根。葉通常2枚,葉片心形或卵狀心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頂端圓形,葉面疏生短毛,脈上較密,葉背僅脈上被毛;雄蕊著生子房中部,花絲與花藥近等長或稍長,藥隔突出,短錐形;子房半下位或幾近上位,球狀,較短,柱頭側(cè)生。果近球狀,直徑約1.5厘米,棕黃色。花期4-5月。細(xì)辛具有祛風(fēng),散寒,行水,開竅的功效。并具有治風(fēng)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fēng)濕痹痛等作用。)
【譯文】
再向東三十里是浮戲山。山中有一種樹,葉子的形狀像臭椿葉,結(jié)紅色的果實,名字叫亢木,吃了它的果實后不會受毒熱惡氣的侵襲。汜水發(fā)源于浮戲山,向北流入黃河。浮戲山的東面有一個山谷,谷中有很多蛇,因此命名為蛇谷,谷的上面長著很多細(xì)辛。
少陘山(在河南滎陽市東南部,為滎陽、新密二市邊境上一列山脈。在滎陽境內(nèi)有清峰寨、橫嶺寨、雙峰山、窩嶺山、園頂山、皇姑寨、塔山、紅毛山、小橫嶺、東光嶺、焦山等山峰,最高海拔571米,屬嵩山余脈。)
又東四十里,曰少陘之山。有草焉,名曰菵草,(菵草(拉丁文名:Beckmannia syzigachne. )別名:菵米、水稗子,禾本科、菵草屬一年生。稈直立,葉鞘無毛,多長于節(jié)間;葉舌透明膜質(zhì),葉片扁平,粗糙或下面平滑。圓錐花序分枝稀疏,直立或斜升;小穗扁平,圓形,灰綠色;穎草質(zhì);邊緣質(zhì)薄,白色,背部灰綠色,具淡色的橫紋;外稃披針形,常具伸出穎外之短尖頭;花藥黃色,穎果黃褐色,長圓形,先端具叢生短毛?;ü?-10月。生于海拔3700米以下之濕地,水溝邊及淺的流水中。)(郭璞云:“音剛。”)葉狀如葵而赤莖白華,實如蘡薁,食之不愚。(郭璞云:“言益人智?!?/span>)器難之水出焉,(郭璞云:“或作囂?!?/span>)而北流注于役水。(郭璞云:“一作侵。”珂案:王念孫校役為沒,云即下文沒,其所據(jù)項絪本也。)
【譯文】
從浮戲山再往東四十里就是少陘山。這座山上生長有一種草,名叫菵草。這種草的葉子有點像山葵,莖是紅色的,花是白色的,結(jié)的果實有點像山葡萄,吃了這種果實可使人更加聰明。少陘山是器難水的發(fā)源地。器難水流出山澗后便向北流入役水。
山葡萄(學(xué)名:Vitis amurensis Rupr.),木質(zhì)藤本。小枝圓柱形,無毛,嫩枝疏被蛛絲狀絨毛。葉闊卵圓形,長6-24厘米,寬5-21厘米;葉柄長4-14厘米,初時被蛛絲狀絨毛,以后脫落無毛;托葉膜質(zhì),褐色;花梗長2-6毫米,無毛;花蕾倒卵圓形;萼碟形;花瓣呈帽狀粘合脫落;雄蕊5,花絲絲狀,花藥黃色,卵橢圓形;花盤發(fā)達(dá),5裂,高;雌蕊1,子房錐形,花柱明顯,基部略粗,柱頭微擴(kuò)大。種子倒卵圓形,頂端微凹,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呈橢圓形,兩側(cè)洼穴狹窄呈條形,向上達(dá)種子中部或近頂端?;ㄆ?-6月,果期7-9月。產(chǎn)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安徽(金寨)、浙江(夫目山)。生山坡、溝谷林中或灌叢,海拔200-2100米。模式標(biāo)本采自黑龍江上游。果可鮮食和釀酒。
太山
又東南十里,曰太山①。有草焉,名曰梨,其葉狀如荻②而赤華,可以已疽。太水出于其陽,而東南流注于役水③;承水出于其陰,而東北流注于役④。
?、佟⊥艏浽疲骸按颂皆卩?,非東岳太山?!保?span style="color: rgb(172, 29, 16);">泰山又名太山,史書稱之為西泰山,以黃帝臣太山稽之名命山,位于鄭州龍湖鎮(zhèn)鎮(zhèn)區(qū)西南部,泰水河環(huán)繞而流,溝壑間水潭溪瀑穿過。五千年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大會諸侯,擎龍旗、制國策、定國都、設(shè)歷法、封諸侯,初步實現(xiàn)了華夏民族的統(tǒng)一大業(yè)。同時也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歷來就有"東泰山觀日出,西泰山來祈福"之說,有黃帝文化、中國龍文化、溱水源文化(鄭韓文化)、漢代馬武文化、美女文化、神童文化、太和文化、東岳廟文化、泰山石敢當(dāng)文化等。)
?、凇$姘福航?jīng)文荻,郝懿行云,當(dāng)為萩字之訛。萩音秋,爾雅釋草云:“蕭,萩。”郭注云:“即蒿。”合於今本郭注“荻亦蒿也,音狄”之義。郭注荻、狄字亦當(dāng)作萩、秋。(艾草(學(xué)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別名:蕭茅、冰臺、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y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shù),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zhì)化,上部萆質(zhì),并有少數(shù)短的分枝,葉厚紙質(zhì),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托葉或極小的假托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藥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于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藥,有溫經(jīng)、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亞洲及歐洲地區(qū)。)
?、邸$姘福航?jīng)文役水,宋本、汪紱本作沒水,項絪本役亦作沒。
?、堋$姘福航?jīng)文役,宋本、汪紱本作沒,項絪本同;下疑應(yīng)增水字。
末山(春秋戰(zhàn)國時期鄭國、韓國山名。在今河南新鄭市郭店鎮(zhèn)東境、孟莊鎮(zhèn)西境。末水出其北麓。古稱山上有赤金礦。)
又東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役。(珂案:經(jīng)文役,宋本、項絪本並作沒;汪紱本作投,誤也。下疑亦應(yīng)增水字。)
【譯文】
太山再往東二十里就是末山。末山上有很多赤金礦石。末水就發(fā)源于這座山,流出山澗后便向北流入役水。(在今河南新鄭市、中牟縣境?!端?jīng)·渠水注》:役水“出苑陵縣西隟侯亭東……世名之埿泉也。即古役水矣”?!肚逡唤y(tǒng)志·開封府一》:古役水“在新鄭縣北,流經(jīng)中牟縣南。今湮”。)
役山
又東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鐵。役水出焉,北流注于河。
【譯文】
末山再往東二十五里有座山,名叫役山。役山上有很多白金礦石,還有很多鐵礦石。役水就發(fā)源于這座山,流出山澗后便向北流入黃河。(春秋戰(zhàn)國時期鄭國、韓國山名。在今地名新鄭市孟莊鎮(zhèn)西南部。)
敏山(敏山,今稱七敏山,位于河南省新密市東南部,茍?zhí)面?zhèn)西南部與禹州市交界處。)
又東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狀如荊,白華而赤實,名曰薊柏①,服者不寒。其陽多(王雩)琈之玉。
?、佟」痹疲骸耙粲??!焙萝残性疲骸坝衿疲?薊,俗薊字。'初學(xué)記二十八卷引廣志云:'柏有計柏。'計、聲同,疑是也。”
大騩山(一名具茨山。在今河南新密市東南?!秶Z·鄭語》: 史伯謂鄭桓公云,“主芣騩而食溱、洧”。注:“芣、騩, 山名?!彬o即大騩山?!稘h書·地理志》 密縣:“有大騩山,潩水所出?!?/span>)
又東三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陰多鐵、美玉、青堊①。有草焉,其狀如蓍而毛,青華而白實,其名曰榖②,服之不夭③,可以為腹?、堋?/p>
?、佟$姘福航?jīng)文青堊,後漢書郡國志劉昭注引作美堊。
?、凇『萝残性疲骸坝衿疲?榖,胡懇切,草名,似蓍,花青白。'廣韻同。是榖當(dāng)為□。”珂案:王念孫校同郝注。榖音很。
③ 郭璞云:“言盡(益)壽也。或作芺。”郝懿行云:“芺即夭,古今字爾。”
?、堋」痹疲骸盀?,治也;一作已?!辩姘福航?jīng)文病,宋本作疾。
【譯文】
敏山再往東三十里有座山,名叫大山。大山的北麓有很多鐵礦石、上等玉石和青色土。山上有一種草,形狀有點像鋸齒草,葉上還有毛,開著青色的花,白色的果實。這種草名叫草。用這種草入藥,吃了可使人不早夭,還可以用這種草醫(yī)治腹痛。
中山七經(jīng)總括
凡苦山之首,自休與之山至于大之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其祠:毛牷①用一羊羞②,嬰③用一藻玉④瘞⑤。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嬰以吉玉。其神狀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屬皆豕身人面也。
【注釋】
①毛牷(quán):帶毛的純色的全牲。
②羞:進(jìn)獻(xiàn)食品。
③嬰:頸上的飾物。
④藻玉:有彩紋的玉。
⑤瘞(yì):埋葬。
【譯文】
總計苦山山系中的山,從首座休與山到大山,距離為一千一百八十四里。其中十六座山的山神都是豬身人面。祭祀他們的方法是:用一整只純色的羊為毛物,用一塊有彩紋的玉作為山神頸上的飾物,祭祀后把它埋入地下??嗌?、少室山、太室山都是大的山神居住的地方,祭祀這三座山的山神的方法是:用牛、羊、豬三牲齊備的太牢之禮,用彩色的玉作為掛在山神頸上的飾物。這三位山神的形狀都是有三個腦袋,長著人一樣的臉,其余十六位山神的形狀都是豬身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