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會莒子、衛(wèi)寧速盟于向。齊人侵我西鄙,公追齊師,至酅,不及。夏,齊人伐我北鄙。衛(wèi)人伐齊。公子遂如楚乞師。秋,楚人滅夔,以夔子歸。冬,楚人伐宋,圍婚。公以楚師伐齊,取谷。公至自伐齊。
【傳】二十六年(前634年) 春,王正月,公會莒茲邳(莒國國君,東夷,沒有謚號,只有一個生號,即茲丕。莒國在后面的文獻(xiàn)中出現(xiàn)過多次,都是以生號代替謚號。)寧莊子(寧速(?-?),即寧莊子,春秋時期衛(wèi)國的卿。衛(wèi)武公兒子季亹的玄孫,甯氏為卿的第五代。前660年,狄人攻打衛(wèi)國,好鶴的衛(wèi)懿公給寧速,讓他防守,最終衛(wèi)國滅亡,衛(wèi)懿公被殺。衛(wèi)國在齊桓公的幫助下復(fù)國。前641年,寧速支持伐邢國,認(rèn)為根據(jù)占卜伐邢可以克制旱災(zāi)。前634年,寧速和魯僖公、莒茲丕公在向地會盟。)盟于向,尋洮之盟也。(又稱莒平公。東周初期莒國國君,己姓,名期,為春秋諸侯國莒國君主之一,是莒國第13任君主。當(dāng)時,魯國因為慶父投奔莒國,向莒國索要,莒國把慶父交給魯國后,開始刁難魯國。季友在諸酈打敗莒國,擒獲莒子之弟挐。前634年,衛(wèi)國寧莊子調(diào)停魯、莒兩國,魯僖公與莒茲丕公、寧莊子先后在洮、向會盟,重結(jié)舊好。)
齊師侵我西鄙,討是二盟也。夏,齊孝公伐我北鄙。衛(wèi)人伐齊,洮之盟故也。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展喜,春秋魯大夫。字乙。是"和圣"柳下惠的弟弟。中國春秋時期,齊國齊孝公想要稱霸天下,他乘魯國發(fā)生饑饉的時候,于魯僖公二十六年串師侵犯魯國北部邊疆。強(qiáng)敵壓境,魯僖公派展喜以犒師為名,讓他設(shè)法卻退齊師。展禽 名獲,字季,又字禽,柳下(今宮里鎮(zhèn)西柳村)人,后人尊稱柳下惠。春秋時為魯國士師,掌管法典刑獄。西柳村有柳下惠墓遺址。)(事實還是沽名釣譽(yù))
論語·學(xué)而篇第一·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箍鬃铀f這句話的大意是:父親在時世時看其志向,父親死后看其行動,三年內(nèi)不改父親的事業(yè),可算孝了。齊孝公之孝是個諷刺。而衛(wèi)成公繼承父志,終于促成了魯國與莒國的和平。
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使下臣犒執(zhí)事。」(外交辭令)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过R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旱情嚴(yán)重)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即呂望,姜姓,通稱姜太公,齊國的始祖。)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惠d在盟府,大師職之?;腹且约m合諸侯而謀其不協(xié),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zāi),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晃冶忠赜貌桓冶>?,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梗?span style="color: rgb(172, 29, 16); font-size: 14px;">批評高屋建瓴,忠義尚存)齊侯乃還。
面對入侵的大兵壓境,魯國的政治家們并沒有驚慌失措,沒有義憤填膺,而是想出了一個即使在今天看來也依然是妙絕的高招:犒賞前來入侵的敵軍,并對之以令敵手無言以對的絕妙外交辭令,真能使人拍案叫絕。
東門襄仲、(東門襄仲(?-前600年):姬姓,東門氏,名遂,字襄仲(一說襄仲為其謚),春秋前期魯國公族,權(quán)傾朝野的政治家,魯莊公之子。因家住曲阜東門而立東門氏,故稱東門襄仲,亦稱公子遂。)臧文仲(臧文仲(?-公元前617年),姬姓,臧氏,名辰,謂臧孫辰。臧哀伯之孫,謚文,故死后又稱臧文仲。春秋時魯大夫,世襲司寇,執(zhí)禮以護(hù)公室。)如楚乞師,臧孫見子玉而道之伐齊、宋,以其不臣也。(兩手準(zhǔn)備,全靠忠義和外交)
夔子不祀祝融與鬻熊,(鬻(yù)熊(生卒年不詳),又稱鬻熊子、鬻子,季連后裔,楚國開國君主熊繹曾祖父,鬻熊曾被歷代帝王廟供奉為與呂尚并列的一起輔佐周文王的陪祀。商朝末年,鬻熊投奔周文王,據(jù)《史記》記載,鬻熊如同兒子般侍奉文王("鬻熊子事文王")。周成王時,周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勞而封其曾孫熊繹為子爵,楚國始建。)楚人讓之,對曰:「我先王熊摯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竄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秋,楚成得臣、斗宜申帥師滅夔,以夔子歸。
夔是楚的同宗,杜注說熊摯是嫡子,因為有病沒有獲得繼承權(quán),所以才有夔子的那番話。從這段來看,楚國在強(qiáng)大的外表之下,也是暗流涌動,嗣位奪權(quán)的爭斗也一樣紛亂不已。
宋以其善于晉侯也,叛楚即晉。冬,楚令尹子玉、司馬子西帥師伐宋,圍緡。
緡在魯、宋、曹的交界處,聯(lián)系伐齊取谷的部署,就不難理解楚國為何要圍取緡。當(dāng)然也就知道了,對于楚國,要北進(jìn)中原,宋國是必取之地。
公以楚師伐齊,取谷。(又名小谷。春秋時齊邑。在今山東平陰縣西南東阿鎮(zhèn)。)凡師能左右之曰以。置桓公子雍于谷,易牙(易牙,春秋時代一位著名的廚師,也有寫成狄牙的。他是齊桓公寵幸的近臣,用為雍人。易牙是第一個運(yùn)用調(diào)和之事操作烹飪的庖廚,好調(diào)味,很善于做菜。易牙作為雍人,擅長于調(diào)味,所以很得齊桓公的歡心。因為他是廚師出身,烹飪技藝很高,他又是第一個開私人飯館的人,所以他被廚師們稱作祖師。)奉之以為魯援。楚申公叔侯戍之。桓公之子七人,為七大夫于楚。
【譯文】
二十六年春季,周王朝歷法的正月,魯僖公會見莒茲邳公、甯莊子,在向地結(jié)盟。重溫洮地盟會的舊好。
齊國軍隊進(jìn)攻我國西部邊境,表示對洮、向兩次會盟的不滿。 夏季,齊孝公進(jìn)攻我國北部邊境,衛(wèi)軍便攻打齊國,這是衛(wèi)國履行洮地的盟約。
僖公派遣展喜犒勞軍隊,派他向展禽請教如何措辭。齊孝公尚未進(jìn)入我國國境,展喜出境見他,說:“我的君主聽說君王親自出動大駕,將要光臨敝邑,所以派遣下臣來慰勞您的左右侍從?!饼R孝公說:“魯國人害怕嗎?”展喜回答說:“小人害怕了,君子不怕?!饼R孝公說:“房屋中像掛起的磬一樣的空,四野里連青草都沒有,靠什么不害怕?”展喜回答說:“靠著先王的命令。從前周公、太公輔助周王朝,在左右協(xié)助成王。成王慰勞他們,賜給他們盟約,說:‘世世代代的子孫不要互相侵犯?!@個盟約藏在盟府之中,由太史掌管?;腹虼寺?lián)合諸侯,而商討解決他們之間的糾紛,彌補(bǔ)他們的過失,而救援他們的災(zāi)難,這都是顯揚(yáng)過去的職責(zé)。等君王即位,各國諸侯盼望說:‘他會繼續(xù)桓公的功業(yè)吧!’我敝邑因此不敢保護(hù)城郭糾聚民眾,說:‘難道他即位九年,就背棄王命、廢棄職責(zé)?他怎么對得住先君?他一定不會這樣做的?!恐@個,所以不害怕。”齊孝公就收兵回國了。
東門襄仲、臧文仲到楚國請求出兵。臧孫進(jìn)見楚國的大臣子玉而引導(dǎo)他攻打齊、宋兩國,因為齊、宋兩國不肯尊事楚國。
夔君不祭祀祝融和鬻熊,楚國人責(zé)備他。夔君回答說:“我們的先王熊摯有病,鬼神不肯赦免他,使他死去,所以自己流竄到夔,我國因此失去楚國的救助,又祭祀什么?”秋季,楚國的成得臣、鬬宜申領(lǐng)兵滅亡夔國,抓了夔君回國。
宋國因為他們曾經(jīng)對晉侯表示友善,所以背叛楚國而靠攏晉國。冬季,楚國的令尹子玉、司馬子西領(lǐng)兵攻打宋國,包圍緡地。
僖公指揮楚國軍隊攻打齊國,占領(lǐng)了穀地。凡是出兵,能夠隨意指揮別國軍隊叫做“以”。把齊桓公的兒子雍安置在穀地,易牙奉事他作為魯國的后援。齊桓公的兒子有七個人,都在楚國做了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