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一
神宗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諱翊鈞,穆宗第三子也。母貴妃李氏。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時方六歲。性岐嶷,(《詩·大雅·生民》:“誕實匍匐,克岐克嶷。 ” 朱熹 集傳:“岐嶷,峻茂之狀。”后多以“岐嶷”形容幼年聰慧。)穆宗嘗馳馬宮中,諫曰:“陛下天下主,獨騎而騁,寧無銜橛(馬嚼子。)憂。”穆宗喜,下馬勞之。陳皇后病居別宮,每晨隨貴妃候起居。后聞履聲輒喜,為強起。取經(jīng)書問之,無不響答,貴妃亦喜。由是兩宮益和。
六年(1572年)五月,穆宗崩。
六月乙卯朔,日有食之。甲子,即皇帝位。以明年為萬歷元年(1573年),詔赦天下。祀建文朝盡節(jié)諸臣于鄉(xiāng),有苗裔者恤錄。庚午,罷高拱。丁丑,高儀卒。(高儀(1517年-1572年),字子象,號南宇。浙江錢塘人。明朝禮部尚書、進士出身。高儀為嘉靖二十年(1541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侍講學士,掌南京翰林院,召為太常卿,掌國子監(jiān)事。擢禮部右侍郎,改吏部,教習庶吉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官禮部尚書,家中失火,苦無經(jīng)費重建,遂借住友人家中。后引疾歸。隆慶六年(1572年)高拱推薦,起以故官侍東宮講讀[1]。同年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病危,召高拱、張居正及高儀三人為顧命大臣。六月十六日,張居正聯(lián)合馮保將高拱趕出朝廷。高儀寢食不安,月余嘔血死,追贈太子太保,謚文端[2]。著有《高文端奏議》。)壬午,禮部尚書呂調陽兼文淵閣大學士,預機務。
秋七月丁亥,初通漕運于密云。庚寅,察京官。己亥,戒諭廷臣,詔曰:“近歲以來,士習澆漓,(亦作“澆醨”。浮薄不厚。多用于指社會風氣。)官方刓缺(wán quē:亦作“ 刓闕 ”。磨損殘缺。 猶敗壞。),詆老成為無用,矜便佞為有才。遂使朝廷威福之柄,徒為人臣報復之資。用是薄示懲戒,余皆曲貸。諸臣宜祓除前愆,共維新政。若溺于故習,背公徇私,獲罪祖宗,朕不敢赦?!备?,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貴妃曰慈圣皇太后。
八月戊午,祀大社大稷。
九月甲午,葬莊皇帝于昭陵。
冬十月己未,侍郎王遴、吳百朋、汪道昆分閱邊防。辛酉,停刑。
十一月乙未,河工成。
十二月辛酉,振榆林、延綏饑。甲戌,以大行未期,罷明年元夕燈火及宮中宴。
萬歷元年(1573)春二月癸丑,御經(jīng)筵。
三月丙申,詔內外官舉將材。
夏四月乙丑,潮、惠賊平。庚午,旱,諭百官修省。
五月甲申,詔內外官慎刑獄。
六月壬申,振淮安水災。
秋七月,河決徐州。
九月癸未,振荊州、承天及濟南災。丙戌,四川都掌蠻平。癸卯,停刑。
冬十一月庚辰,命諸司立程限文簿,以防稽緩。
十二月己未,振遼東饑。是年,暹羅、琉球入貢。
二年春(1574)正月甲午,召見朝覲廉能官于皇極門。
二月甲寅,振四川被寇諸縣。
三月癸巳,賜孫繼皋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丙寅,詔內外官行久任之法。
五月辛丑,穆宗神主祔太廟。
八月己巳,振山西災。庚午,振淮、揚、徐水災。
冬十月甲寅,決囚。丁卯,視朝閱銓選。
閏十二月庚寅,詔罷明年元夕燈火。是年,琉球入貢。
三年春(1575)正月丁未,享太廟。
二月戊寅,祀大社大稷。辛巳,詔南京職務清簡,官不必備。丙申,始命日講官分直記注起居,纂緝章奏,臨朝侍班。
夏四月己巳朔,日有食之,既。壬申,書謹天戒、任賢能、親賢臣、遠嬖佞、明賞罰、謹出入、慎起居、節(jié)飲食、收放心、存敬畏、納忠言、節(jié)財用十二事于座右,以自警。
五月庚子,淮、揚大水,詔察二府有司,貪酷老疾者罷之。
六月戊辰,浙江海溢。戊寅,命撫、按官,有司賢否一體薦劾,不得偏重甲科。是夏,蘇、松、常、鎮(zhèn)大水。
秋八月丙子,禮部侍郎張四維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丁丑,河決高郵、碭山。戊子,免淮、揚、鳳、徐被水田租。( 淮河下游主要排洪河道,長150公里。位于江蘇省洪澤湖下游。明萬歷年間,淮河洪水多次淹泗州城及明祖陵,洪澤湖大堤被沖決。翌年,大舉分黃導淮,在洪澤湖大堤上建武家墩、高良澗及周家橋3座泄洪閘,分泄部分洪水經(jīng)運河東里下河低平原入海;后又疏浚了溝通高郵與邵伯兩湖間的茆塘港(即今毛塘港),開金灣河經(jīng)芒稻河泄洪入長江。這是正式開辟水道,使部分淮水入江的開端。)
九月戊午,京師地震。
冬十月丁卯,地再震,敕群臣修省。戊辰,停刑。
十一月乙巳,祀天于南郊。
十二月辛未,詔罷明年元夕燈火。是年,安南、琉球、暹羅、土魯番入貢。
四年(1576)春正月丁巳,遼東巡按御史劉臺以論張居正逮下獄,削籍。
夏五月戊申,祀地于北郊。
六月庚辰,復遣內臣督蘇、杭織造。
秋七月丁酉,諭吏、戶二部清吏治,蠲逋賦有差,明年漕糧折收十之三。壬寅,遣御史督修江、浙水利。甲辰,修泗州祖陵。辛亥,草灣河(在今江蘇淮陰縣東。因草灣河而名。)工成。
八月壬戌,釋奠于先師孔子。是秋,河決崔鎮(zhèn)。
冬十月乙亥,振徐州及豐、沛、睢寧、金鄉(xiāng)、魚臺、單、曹七縣水災,蠲租有差。是年,安南、琉球、烏斯藏、土魯番、天方、撒馬兒罕、魯迷、哈密入貢。
五年(1577)春正月己酉,詔鳳陽、淮安力舉營田。
二月乙丑,振廣西饑。
三月乙巳,賜沈懋學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五月癸巳,廣東羅旁瑤平。
秋八月癸亥,河復決崔鎮(zhèn)。閏月乙酉朔,日食,陰云不見。
九月己卯,起復張居正。
冬十月乙巳,以論張居正奪情,杖編修吳中行、檢討趙用賢、員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罷黜謫戍有差。丁未,杖進士鄒元標,戍邊。
十一月癸丑,以星變考察百官。是年,琉球入貢。
六年(1578)春正月,筑決河堤。
二月戊戌,免兗、青、登、萊所屬逋賦。庚子,立皇后王氏。
三月甲寅,禮部尚書馬自強兼文淵閣大學士,吏部侍郎申時行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甲子,張居正葬父歸。
夏四月乙未,免湖廣、四川逋賦。丙午,詔戶部歲增金花銀(金花銀是明代稅糧折收的銀兩,主要用于皇帝賞賜,折放武官月俸。原意為足色而有金花的上好銀兩﹐又名折色銀或京庫折銀。明初征收賦稅主要是實物﹐僅坑冶稅有金銀。夏稅秋糧折收金銀惟在陜西﹑浙江偶一行之﹐俱解南京供武臣俸﹐各邊費用間亦取于其中。永樂遷都后﹐京師官員需持俸帖往南京支領俸米﹐道遠費多。輒以米易貨﹐貴買賤售﹐有時俸帖七八石﹐僅易銀一兩。于民于官均不利。為解決這一問題﹐宣德時江南巡撫周忱乃請檢重額官田﹑極品下戶稅糧﹐準折納金花銀﹐每兩當米四石﹐解京充俸﹐取得較好的效果。)二十萬兩。
六月乙未,張居正還京師。
秋七月乙卯,呂調陽致仕。(呂調陽(1516 -1578),廣西桂林人,一說祖籍大冶市茅潭港呂家村(今屬陳貴鎮(zhèn)),字和卿,號豫所,謚文簡。明朝后期名臣,歷仕嘉靖、隆慶、萬歷三朝,以廉正聞于朝野。自幼聰穎,刻苦攻讀。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廷試高中一甲榜眼,初授翰林院編修,后歷任國子監(jiān)祭酒、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次輔,加封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建極殿大學士、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傅、光祿大夫、柱國等,死后贈太保,謚"文簡"。教育監(jiān)生時,注重言傳身教,先德而后藝;為穆宗帝講學,引經(jīng)據(jù)古以規(guī)時政,深得朝廷敬重。萬歷二年,擔任會試主考官時,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落榜。能文能詩,古雅淳厚。萬歷六年(1578)秋,因病辭官歸鄉(xiāng)。卒于桂林,葬北郊獅子嶺。)丙子,詔江北諸府民,年十五以上無田者,官給牛一頭、田五十畝開墾,三年后起科。(謂對農(nóng)田計畝征收錢糧。 )
九月庚午,詔蘇州諸府開墾荒田,六年后起科。 辛未,停刑。
冬十月辛卯,馬自強卒。(馬自強(1513~1578),漢族,字體乾,號乾庵,陜西同州(今大荔)人。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隆慶中,歷洗馬,直經(jīng)筵。遷國子祭酒,振飭學政,請寄不行。遷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掌翰林院。萬歷初,任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張居正將歸葬父,薦馬自強入閣,詔太子太保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務。)
十一月辛酉,禮天于南郊。是年,烏斯藏入貢。
七年(1579)春正月戊辰,詔毀天下書院。
二月己丑,遣使分閱邊防。
三月甲子,免淮、揚逋賦。
夏五月癸亥,祀地于北郊。
六月辛卯,核兩畿、山東、陜西勛戚田賦。
秋七月壬子,振蘇、松水災,蠲稅糧。戊午,京師地震。是年,烏斯藏入貢。
八年(1580)春二月辛未朔,日有食之。戊子,耕耤田。戊戌,河工成。
三月辛亥,奉兩宮皇太后如天壽山謁陵,免所過田租。甲寅,還宮。丁卯,賜張懋修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閏四月庚申,廣西八寨賊平。
冬十月辛丑,汰內外冗官。乙巳,振蘇、松、常、鎮(zhèn)饑。
十一月丙子,詔度民田。是年,琉球入貢。
九年(1581)春正月庚午,敕邊臣備警。辛未,裁諸司冗官。癸酉,土蠻犯錦州,游擊周之望敗沒。己卯,命翰林官日四人入直。辛巳,裁南京冗官。甲申,遼東總兵官李成梁襲敗土蠻于襖郎兔。
三月丙寅,大閱。是月,土蠻犯遼陽,副總兵曹簠御之,敗績。
夏四月丁酉,振山西被災州縣。乙卯,振蘇、松、淮、鳳、徐、宿災。戶部進《萬歷會計錄》。
秋八月丁未,揚州大水。
九月丁亥,停刑。
冬十月己亥,土蠻犯廣寧、義州,李成梁御卻之。
十一月丙戌,振真定、順德、廣平災,免稅糧。是年,裁各省冗官,核徭賦,汰諸司冒濫冗費。琉球、安南、土魯番、天方、撒馬兒罕、魯迷、哈密、烏斯藏入貢。
十年(1582)春二月癸巳,順義王俺答卒。丁酉,免天下積年逋賦。
三月庚申,杭州兵變,執(zhí)巡撫吳善言。丁卯,兵部侍郎張佳胤巡撫浙江,討定之。丙子,泰寧衛(wèi)部長速把亥犯義州,李成梁擊斬之。己卯,倭寇溫州。
夏四月戊子朔,諭禮部,令民及時農(nóng)桑,勿事游惰。甲午,寧夏土軍馬景殺參將許汝繼,巡撫都御史晉應槐討誅之。庚子,以久旱敕修省。
五月庚申,免先師孔子及宋儒朱熹、李侗、羅從彥、蔡沈、胡安國、游酢、真德秀、劉子翚,故大學士楊榮后裔賦役有差。庚辰,振畿內饑。
六月丁亥朔,日有食之。壬寅,振太原、平陽、潞安饑。乙巳,前禮部尚書潘晟兼武英殿大學士,吏部侍郎余有丁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預機務。晟尋罷。丙午,張居正卒。(張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號太岳,漢族,幼名張白圭。江陵人,時人又稱張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歷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歷皇帝朱翊鈞開創(chuàng)了“萬歷新政”。張居正5歲識字,7歲能通六經(jīng)大義,12歲考中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xiāng)試,16歲中舉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1567年(隆慶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后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隆慶六年,萬歷皇帝登基后,張居正代高拱為首輔。當時明神宗朱翊鈞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 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10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余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zhèn)北邊,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1582年(萬歷十年)7月9日(六月二十)卒,年五十八,贈上柱國,謚文忠(后均被褫奪),張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大臣。為萬歷所忌,去世后被抄家,至明熹宗天啟二年恢復名譽。著有《張?zhí)兰贰ⅰ稌?jīng)直解》、《帝鑒圖說》等。)
秋七月庚午,振平、慶、延、臨、鞏饑。
九月丙辰,以皇長子生,詔赦天下。甲子,上兩宮皇太后徽號。
冬十月丙申,蘇、松大水,蠲振有差。
十二月壬辰,太監(jiān)馮保謫奉御,籍其家。(馮保(?-1583年),字永亭,號雙林,衡水市趙家圈鄉(xiāng)馮家村人。明代著名太監(jiān)、政治家、音樂家、書法家。馮保于嘉靖年間入宮,隆慶初年掌管東廠兼理御馬監(jiān)。萬歷皇帝即位,歷任司禮秉筆太監(jiān)和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明穆宗駕崩時成為顧命大臣。掌權后支持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使大明政權一度出現(xiàn)復蘇局面,史稱萬歷中興。馮保有著較好的文化素養(yǎng),他在司禮監(jiān)監(jiān)刻了《啟蒙集》、《帝鑒圖說》、《四書》等很多書。馮保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萬歷新政的一等大功臣。最后馮保因為明神宗對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產(chǎn)亦被抄收。)壬寅,復建言諸臣職。是年,免畿內、山西被災稅糧。哈密、烏斯藏入貢。
十一年(1583)春正月壬戌,敕嚴邊備。
閏二月甲子,俺答子乞慶哈襲封順義王。緬甸寇永昌。(元至元十一年(1274)置,屬大理路。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至元十五年(1278)升為府。)乙丑,如天壽山謁九陵,免所過田租。庚午,如西山謁恭讓章皇后、景皇帝陵。辛未,還宮。乙酉,振臨、鞏、平、延、慶五府旱災,免田租。
三月甲申,追奪張居正官階。庚子,賜朱國祚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改革者的命運)
夏四月丁巳,張四維(張四維(1526年6月21日-1585年11月29日),字子維,號鳳磐,山西平陽府蒲州(今山西運城)人,明代萬歷朝內閣首輔。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進士,授編修。隆慶年間,張四維以熟悉邊防事務,促成與俺答議和而為內閣首輔高拱器重,歷任翰林院學士、吏部左侍郎。萬歷十年(1582年),張居正逝世,遂代為內閣首輔,力反張居正改革措施,起用一些反對派人士,以迎合時議,收攏人心。萬歷十一年(1583年),張四維因父親離職。萬歷十三年(1585年),張四維去世,追謚"文毅"。著有《條麓集》等。)以憂去。己未,吏部侍郎許國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甲戌,承天(明嘉靖年間改顯陵衛(wèi)置,屬興都留守司。在今湖北鐘祥市西北。)大雨,江溢。是月,廣東羅定兵變。
五月,我大清太祖高皇帝(努爾哈赤)起兵征尼堪外蘭,(尼堪外蘭(?-1586年),又作尼康外郎,中國明朝后期女真領袖之一。其名為滿語"nikan wailan"之音譯,努爾哈赤起兵復仇后,尼堪外蘭屢戰(zhàn)屢敗,不斷逃亡,最后為齋薩所殺。)克圖倫城。(寧遠城址即今武山縣城。 城在老君山北麓,渭河南岸,此地為渭河峽谷隘處,紅峪河與渭河交匯于城西,屏山臨渭,有“一夫萬關”之勢。 )(明朝克星臨世)
六月乙丑,振承天、漢陽、鄖陽、襄陽災。
秋八月丙辰,免山西被災稅糧。
九月甲申,如天壽山謁陵。己丑,還宮。
冬十月癸亥,停刑。辛未,河南水災,蠲振有差。
十一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十二月庚午,慈寧宮災,敕修省。是年,琉球入貢。
十二年(1584)春二月丁卯,京師地震。己巳,釋建文諸臣外親謫戍者后裔。
三月己亥,減江西燒造瓷器。
夏四月乙卯,籍張居正家。丁巳,游擊將軍劉綎討平隴川賊。
五月甲午,京師地震。
六月辛亥,以云南用兵,免稅糧及逋賦。
秋八月丙辰,榜張居正罪于天下,家屬戍邊。
九月丙戌,奉兩宮皇太后如天壽山謁陵。己丑,作壽宮。辛卯,還宮。
冬十月丁巳,停刑。丙寅,免湖廣、山東被災稅糧。
十一月己丑,余有丁卒。(余有丁(1526~1584) 。寧波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申時行榜進士第三人。次年進士,授翰林編修。隆慶初,充實錄纂修官。萬歷元年(1573)以右庶子領南翰林,次年為國子祭酒,頗多建樹,謚文敏。告病辭官回鄉(xiāng)后,于東湖一古洞外構筑亭榭,門外種五棵柳樹,名"五柳莊",林園之美,盛極一時。有房屋七楹,一楹專一藏書,神宗御書"名山洞府"賜之。其藏書處為"覺是齋",后人稱為"余相書樓"。生平校書嚴謹,南監(jiān)本二十一史尚有其??}識。)
十二月甲辰,前禮部侍郎王錫爵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吏部侍郎王家屏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癸亥,罷開銀礦。是年,安南、烏斯藏入貢。
十三年(1585)春正月辛卯,四川建武所兵變,擊傷總兵沈思學。
二月丁未,南京地震。京師自去年八月不雨,至于是月。庚午,大雩。
三月甲申,大雩。己丑,李成梁(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號引城,遼東鐵嶺(今遼寧鐵嶺)人,明朝后期名將。祖上因躲避唐末變亂避于朝鮮,明朝時期回歸。萬歷初期,滅建州女真首領王杲、子阿臺部,數(shù)次大敗插漢部酋長土蠻、泰寧部酋長速把亥;計殺海西葉赫部首領清佳砮、楊吉砮。李成梁有大將才。在整個明朝將吏貪懦,邊備廢弛的情況下,鎮(zhèn)守遼東30年間,率領遼東鐵騎先后奏大捷者十,邊帥武功之盛,200年來前所未有。但他位望益隆,奢侈無度,甚至虛報戰(zhàn)功,為言官所劾。萬歷十九年(1591年)罷官。其后十年間,遼東邊備益弛。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復職,年已76歲。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錯將萬歷初年時由他獻議興建,已"生聚日繁、至六萬四千余家"的寬甸等六堡,以"地孤懸難守"放棄之,盡徙其民6萬余戶于內陸,以大軍驅迫戀家之民,雖為時論所譴責,但使遼東再次出現(xiàn)安定的局面。卒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90歲,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出塞襲把兔兒炒花,大破之。(把兔兒,明朝時期蒙古泰寧部落酋長,速把亥次子。萬歷二十二年,把兔兒、炒花和卜言臺周、瓜兔兒、歹青又在邊境放牧,企圖在正月侵略遼陽、沈陽東西一帶。董一元擔心時間晚了不加防備,將被賊軍乘虛而入,于是先西巡來遏制敵人的鋒芒。李化龍也將弱卒留守廣寧,多次向西派兵來迷惑賊軍。董一元率領精兵強將,踏冰渡河,監(jiān)軍楊鎬跟他同行。翻過墨山,天降大雪,將士的斗志更加旺盛。行軍四百里,三天三夜后才抵達敵人的老巢。斬首一百二十級,繳獲牛馬及兵器不計其數(shù),部隊完整地回來了。把兔兒因在鎮(zhèn)武受重傷不久就死了。)壬辰,減杭州織造及尚衣監(jiān)料銀。尚寶司少卿徐貞明督治京畿水田。
夏四月丙午,大雩。戊申,以旱詔中外理冤抑,釋鳳陽輕犯及禁錮年久罪宗。戊午,步禱于南郊,面諭大學士等曰:“天旱雖由朕不德,亦天下有司貪婪,剝害小民,以致上干天和,今后宜慎選有司?!鳖锰煜卤粸奶镒庖荒?。
五月丙戌,雨。
六月辛丑,慈寧宮成。壬寅,建武所亂卒伏誅。是月,四川松、茂番作亂。
秋八月己酉,京師地震。
閏九月戊戌,振淮、鳳災。癸卯,如天壽山閱壽宮。戊申,還宮。庚申,停刑。
冬十二月丁卯,汰惜薪司內官冗員。是月,順義王乞慶哈卒。是年,土魯番、烏斯藏入貢。
十四年(1856)春二月癸未,嚴外官饋遺。
三月戊戌,以旱霾,諭廷臣陳時政。癸卯,禁部曹言事,罷治京畿水田。癸丑,賜唐文獻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午,久旱,敕修省。
夏四月癸酉,京師地震。
六月癸未,松茂番平。是夏,振直隸、河南、陜西及廣西潯、柳、平樂,廣東瓊山等十二縣饑。山西盜起。
秋七月癸卯,振江西災。戊申,敕戶、兵二部撫安災民,嚴保甲。是月,淇縣賊王安聚眾流劫,尋剿平之。
九月壬辰,王家屏以憂去。(王家屏(公元1535年-1603年),字忠伯,號對南,山西山陰人,明代中后期內閣首輔,曾以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予機務,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致仕歸里。所以,在雁同、朔州地區(qū)民間以"王閣老"相稱。萬歷十二年(1584年),王家屏被提升為禮部右侍郎。不久,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輔助朝政。王家屏執(zhí)閣六年,時間雖短,但給當時朝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貪權武斷,"推誠秉公,百司事一無所擾"(《明史》);他恪盡職守,"每議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隨";他注意處理同內閣諸臣關系,與同僚們和睦相處。萬歷十九年(1591年)秋,出任內閣首輔。他老成謀國、施政嚴謹、品格高古,然而既不遇時,也不遇主,昏暗腐敗的君主粉碎了他的"堯舜之臣"美夢。王家屏著有《王文端公詩集》、《復宿山房文集》傳世。)乙卯,停刑。己未,發(fā)帑遣使振河南、山東、直隸、陜西、遼東、淮、鳳災。
冬十月丙寅,禮部主事盧洪春以疏請謹疾,(謂慎重對待疾病。 語本《論語·述而》:“子之所慎:齊、戰(zhàn)、疾?!?孔穎達 疏:“君子敬身安體,若偶嬰疾病,則慎其藥齊以治之?!?明 吳寬 《謹疾箴》:“ 孔子 謹疾與齊、戰(zhàn)同,匪疾是謹,惟德之崇?!?清 唐甄 《潛書·厚本》:“使人恃醫(yī)而不謹疾,以至於喪其身者,必子之言也夫。”)杖闕下,削籍。
十一月癸卯,祀天于南郊。是年,土魯番入貢。
十五年(1587)春正月壬辰,發(fā)帑振山西、陜西、河南、山東諸宗室。
三月乙卯,乞慶哈子撦力克襲封順義王。
夏四月,京師旱,大疫。
六月戊辰,禁廷臣奢僣。是月,京師大雨。振恤貧民。
秋七月,江北蝗,江南大水,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旱,河決開封,蠲振有差。
八月庚申,以災沴頻仍,敕撫、按官懲貪吏,理冤獄,蠲租、振恤。
九月丁亥朔,日當食,陰云不見。己丑,停刑。
冬十月庚申,大學士申時行請發(fā)留中章奏。
十一月戊子,鄖陽兵噪,巡撫都御史李材罷。是年,哈密、琉球、烏斯藏入貢。
十六年(1588)春三月壬辰,詔改《景皇帝實錄》,去郕戾王號,(郕王是明代宗朱祁鈺(1428年9月21日―1457年3月14日)登基之前的封號,是一個王爵稱呼。1457年奪門之變后明英宗復辟,仍封為郕王。朱祁鈺死后,郕王無承襲。)不果行。山西、陜西、河南及南畿、浙江并大饑疫。
夏四月,振江北、大名、開封諸府饑。
五月,四川建昌番作亂,討平之。乙巳,以軍儲倉火及各省災傷,敕內外官修省。
六月庚申,京師地震。甲子,以災傷停減蘇、杭織造。
秋七月乙卯,免山東被災夏稅。庚午,定邊臣考績法。
八月乙未,詔取太倉銀二十萬充閱陵賞費。
九月己未,停刑。庚申,如天壽山閱壽宮。甲子,次石景山觀渾河。乙丑,還宮。庚午,甘肅兵變,巡撫都御史曹子登罷。是月,青海部長他不囊犯西寧,殺副將李魁。
冬十一月辛酉,禁章奏浮冗。是年,烏斯藏入貢。
十七年(1589)春正月己酉朔,日有食之。丁巳,太湖、宿松賊劉汝國等作亂,安慶指揮陳越討之,敗死。(劉汝國(?--1589),字少溪,宿松縣柳坪鄉(xiāng)長溪山人,原籍湖北黃梅,因操石匠手藝,遷居陳漢山區(qū),入宿松籍。萬歷十四年(1586年)劉汝國參加在湖廣蘄州(今湖北蘄春)、黃梅一帶的梅堂起義軍。萬歷十六年(1588年),梅堂被明軍俘殺,劉汝國成為首領,率眾至南直隸、湖廣交界的黃州(今黃岡)、宿松、太湖地區(qū),自稱順天安民王。學習《水滸》,聲稱替天行道,自己是替天大元帥。萬歷十七年(1589年),劉汝國被太湖縣鄉(xiāng)勇俘獲,押解至在安慶被殺。)
二月丙申,吳淞指揮陳懋功討平之。
三月丙辰,免升授官面謝。自是臨御遂簡。癸亥,云南永昌兵變。乙丑,賜焦竑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己亥,王家屏復入閣。始興妖僧李圓朗作亂,犯南雄,有司討誅之。
六月甲申,浙江大風,海溢。己丑,永昌亂卒平。乙巳,南畿、浙江大旱,太湖水涸,發(fā)帑金四十萬振之。
秋八月壬寅,嚴匿名揭之禁。
冬十月癸未,停刑。癸卯,黃河決口工成。
十二月己丑,諭諸臣遇事勿得忿爭求勝。是年,安南、烏斯藏入貢。
十八年(1590)春正月甲辰朔,召見大學士申時行等于毓德宮,出皇長子見之。
夏四月甲申,振湖廣饑。
六月己卯,免畿內被災夏稅。甲申,青海部長火落赤犯舊洮州,副總兵李聯(lián)芳敗沒。乙酉,更定宗藩事例,始聽無爵者得自便。
秋七月庚子朔,日有食之。乙丑,召見閣臣議邊事,命廷臣舉將材。己巳,兵部尚書鄭雒經(jīng)略陜西四鎮(zhèn)及山西、宣、大邊務。是月,火落赤再犯河州、臨洮,總兵官劉承嗣敗績。
八月癸酉,停撦力克市賞。(扯力克?—1607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領主。亦作撦力克、扯禮克,蒙文史籍作楚??锁櫯_吉、卓哩克圖諾延。孛兒只斤氏。※俺答汗長孫,※辛愛黃臺吉長子。初駐牧于山西偏關外。隆慶五年(1571),明蒙通和,受明封為指揮同知。時與其父沖突,爭奪牲畜。萬歷五年(1577),作為俺答汗的第二批使者,入青海迎接索南嘉措(第三世達賴喇嘛)。十一年(1583),襲父職龍虎將軍。同年,把漢那吉卒,與三娘子親生子不他失禮爭奪其遺孀把漢比吉及領地大板升,搶先與把漢比吉合婚。十三年十二月(1586年2月),父病故,為控制土默特部,次年與把漢比吉離異,同三娘子成婚。十五年,在280個領主聯(lián)名向明朝請求下,襲父職為第三代順義王,并移牧于俺答汗駐地豐州灘(今土默川),在山西水泉營和大同得勝堡與明朝互市。同期,被察哈爾部圖們汗任命為蒙古五執(zhí)政理事之一。萬歷十七至十八年(1589—1590),以護送第三世達賴喇嘛遺骨返藏為由,擁兵入青海,與明軍發(fā)生沖突,被明朝革除市賞。后在三娘子規(guī)勸下,返回本土,停止沖突,恢復通貢互市。此后在三娘子輔助下,謹守盟約,保持與明朝的和好。)
冬十月戊寅,振臨洮被兵軍民。
十二月甲申,遣廷臣九人閱邊。是年,安南入貢。
十九年(1591)春正月,頃甸寇永昌、騰越。
二月乙酉,總兵官尤繼先敗火落赤余眾于莽剌川。
閏三月丁丑,以彗星見,敕修省。己卯,責給事中、御史風聞訕上,各奪俸一年。
夏四月丙申,享太廟。是后廟祀皆遣代。
五月壬午,四川四哨番作亂,巡撫都御史李尚思討平之。
六月壬子,王錫爵歸省。
秋七月癸未,諭廷臣,國是紛紜,致大臣爭欲乞身,此后有肆行誣蔑者重治。
八月丁酉,免河南被災田賦。
九月壬申,許國致仕。(許國(公元1527一1596年),字維楨,明南直隸徽州府歙縣(今安徽歙縣)人。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進士,歷仕嘉靖、隆慶、萬歷三朝,先后出任檢討、國子監(jiān)祭酒 、太常寺卿、詹事、禮部侍郎、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yún)C務。萬歷十二年,因“平夷云南”有功,晉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死后,朝廷追加謚號為“文穆”,著有《許文穆公集》。如今在歙縣城內,還存世有舉世聞名的八腳牌坊許國石坊。)甲戌,申時行致仕。(申時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屬蘇州)人 。明代大臣。嘉靖四十一年殿試第一名,獲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首輔、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丁丑,吏部侍郎趙志皋為禮部尚書,前禮部侍郎張位為吏部侍郎,并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冬十月癸巳,京營軍官嘩于長安門。
十二月甲午,詔定戚臣莊田。癸丑,河套部敵犯榆林、延綏,總兵官杜桐敗之。是年,畿內蝗,南畿、浙江大水,蠲振有差。琉球入貢。
二十年(1592)春正月丙戌,給事中孟養(yǎng)浩以言建儲杖闕下,削籍。
三月戊辰,寧夏致仕副總兵哱拜(哱拜(bā bài 1526-1592),世居寧夏,明朝蒙古韃靼部酋長,因叛亂失敗自殺。)殺巡撫都御史黨馨、副使石繼芳,據(jù)城反。辛未,王家屏致仕。壬申,總督軍務兵部尚書魏學曾討寧夏賊。戊寅,賜翁正春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甲辰,總兵官李如松提督陜西討賊軍務。甲寅,甘肅巡撫都御史葉夢熊帥師會魏學曾討賊。撦力克擒賊,叩關獻俘,復還二年市賞。
五月,倭犯朝鮮,陷王京,朝鮮王李昖奔義州求救。
六月丁未,諸軍進次寧夏,賊誘河套部入犯,官軍擊卻之。
秋七月癸酉,免陜西逋賦。甲戌,副總兵祖承訓帥師援朝鮮,與倭戰(zhàn)于平壤,敗績。甲申,罷三邊總督魏學曾,以葉夢熊代之,尋逮學曾下獄。
八月乙巳,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經(jīng)略備倭軍務。己酉,詔天下督撫舉將材。
九月壬申,寧夏賊平。
冬十月壬寅,李如松提督薊、遼、保定、山東軍務,充防海御倭總兵官,救朝鮮。(1592年3月,日本豐臣秀吉共調動軍隊九個軍團共14萬人渡海至朝鮮作戰(zhàn),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在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后,豐臣秀吉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于4月正式開始了對朝戰(zhàn)爭。日軍在戰(zhàn)爭初期處于優(yōu)勢,一個月攻陷朝鮮京城,驅逐朝鮮國王李昖。明朝集結4萬人由宋應昌、李如松統(tǒng)領,奔赴朝鮮作戰(zhàn)。日軍在平壤之戰(zhàn)大敗后后撤,而明軍因兵力也無法進行大規(guī)模作戰(zhàn),在碧蹄館之戰(zhàn)后雙方開始議和。1595年,戰(zhàn)爭第一階段基本結束。)是月,振畿內、浙江、河南被災諸府蠲租有差。
十一月戊辰,御午門,受寧夏俘。
十二月甲午,以寧夏賊平,告天下。是年,暹羅、土魯番入貢。
二十一年(1593)春正月甲戌,李如松攻倭于平壤,克之。辛未,王錫爵還朝。辛巳,詔并封三皇子為王,廷臣力爭,尋報罷。壬午,李如松進攻王京,遇倭于碧蹄館,敗績。
二月甲寅,敕勞東征將士。
夏四月癸卯,倭棄王京遁。
六月丁酉,詔天下每歲夏月錄囚,減釋輕系,如兩京例。癸卯,倭使小西飛請款。
秋七月癸丑,召援朝鮮諸邊鎮(zhèn)兵還。乙卯,慧星見,敕修省。
八月丙戌,以災異敕戒內外諸臣修舉實政。
冬十月丙申,停刑。
十二月丙辰,薊遼總督顧養(yǎng)謙兼理朝鮮事,召宋應昌、李如松還。是年,振江北、湖廣、河南、浙江、山東饑。河南礦賊大起。烏斯藏入貢。
二十二年(1594)春正月己亥,詔以各省災傷,山東、河南、徐、淮尤甚,盜賊四起,有司玩愒,( wán kài “玩歲愒日”的略語。 謂貪圖安逸,曠廢時日。)朝廷詔令不行。自今以安民弭盜為撫按有司黜陟。
二月癸丑,皇長子常洛出閣講學。甲子,遣使振河南,免田租。
三月癸卯,詔修國史。
夏四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五月辛卯,禮部尚書陳于陛、南京禮部尚書沈一貫并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庚子,王錫爵致仕。(王錫爵(1534-1614),字元馭,號荊石,明神宗萬歷十二年至十八年(1584-1600年)任文淵閣大學士;萬歷二十一年正月至二十二年五月 (1593-1594年),任武英殿、建極殿大學士,任職時間前后共5年多。卒后,贈太保,謚文肅,賜葬,敕建專祠。)
六月己酉,雷雨,西華門災。敕修省。
秋七月丙申,河套部長失兔犯延綏。是月,延綏總兵官麻貴敗河套部敵于下馬關。
冬十月己未,南京兵部右侍郎邢玠總督川、貴軍務,討播州宣慰使楊應龍。丁卯,詔倭使入朝。是月,炒花(炒花,又作抄花、炒哈、爪兒圖、洪巴圖魯、葉赫巴圖魯、舒哈克卓哩克圖鴻巴圖爾等,孛兒只斤氏,明代內喀爾喀五部首領,達延汗曾孫,阿爾楚博羅特(一譯阿勒楚博羅特)的孫子,和爾朔齊哈薩爾第五子。)犯遼東,總兵官董一元敗之。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二十三年(1595)春正月癸卯,遣都督僉事李宗城、指揮楊方亨封平秀吉為日本國王。
三月乙未,賜朱之蕃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五月丁酉,京師地震,敕修省。
秋九月戊寅,青海部長永邵卜犯甘肅,參將達云敗之。乙酉,詔復建文年號。
冬十一月辛未,湖廣災,蠲振有差。
十二月辛丑,大學士趙志皋等請發(fā)留中章奏,不報。是年,江北大水,淮溢,浸泗州祖陵。
二十四年(1596)春二月戊申,麻貴襲河套部,敗之。
三月乙亥,乾清、坤寧兩宮災,敕修省。壬辰,下詔自責。是月,火落赤犯洮河,總兵官劉綎破走之。
夏四月己亥,李宗城自倭營奔還王京。
五月戊辰,河套部敵犯甘肅,總兵官楊浚擊破之。庚午,復議封倭,命都督僉事楊方亨、游擊沈惟敬往。
六月,振福建饑。
秋七月丁卯,吏部尚書孫丕揚請發(fā)推補官員章疏,不報。戊寅,仁圣皇太后崩。乙酉,始遣中官開礦于畿內。未幾,河南、山東、山西、浙江、陜西悉令開采,以中官領之。群臣屢諫不聽。
閏八月乙丑朔,日有食之。丁卯,大學士趙志皋請視朝,發(fā)章奏,罷采礦,不報。
九月乙未,楊方亨至日本,平秀吉不受封,復侵朝鮮。乙卯,葬孝安莊皇后。是月,河套部犯寧夏??偙倮钊绨負魯≈?。是秋,河決黃堌口。(單縣)
冬十月丙子,停刑。乙酉,始命中官榷稅通州。是后,各省皆設稅使。群臣屢諫不聽。
十二月乙亥,陳于陛卒。(陳于陛(1536年-1596年),字子納,號藎齋,今邯鄲市曲周縣堤上村人。張居正為相時,雖有改革之舉,但本人也有貪污受賄之嫌,陳于陛與他政見不合,受到排擠,便棄官回家務農(nóng),經(jīng)常布衣草履,下地從事耕作,沒有半點官架子,與農(nóng)民一般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