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四年春,宋公(宋共公)使華元來聘。三月壬申,鄭伯堅卒。杞伯來朝。夏四月甲寅,臧孫許卒。公如晉。葬鄭襄公。秋,公至自晉。冬,城鄆。鄭伯伐許。(公元前587年,甲戍,周定王二十年,魯成公四年,齊傾公十二年,晉景公十三年,秦桓公十七年,楚共王(亦書龔?fù)酰┧哪?,宋共公二年,衛(wèi)定公二年,陳成公十二年,蔡景公(景侯)五年,曹宣公八年,鄭襄公十八年,燕宣公十五年,許靈公五年,邾定公二十七年,杞桓公五十年,紀(jì)平侯四年,莒渠丘公二十一年,滕文公十三年)
【傳】四年春,宋華元來聘,通嗣君也。(杜預(yù)注曰:宋共公即位。君嗣位以來,未與魯通,於此始通之也。)
杞伯來朝,歸叔姬故也。(又要離婚,杜預(yù)注曰:將出叔姬,先脩禮朝魯,言其故。)
夏,公如晉,晉侯見公,不敬。季文子(季孫行父)曰:「晉侯必不免。(杜預(yù)注曰:言將不能壽終也。后十年陷廁而死。)《詩》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見于《詩經(jīng)·小雅·小旻之什·小旻》)夫晉侯之命在諸侯矣,可不敬乎?」(杜預(yù)注曰:敬諸侯,則得天命。)(《詩經(jīng)》可以拿來宣判人的命運(yùn))
秋,公至自晉,欲求成于楚而叛晉,季文子曰:「不可。晉雖無道,未可叛也。國大臣睦,而邇于我,諸侯聽焉,未可以貳。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怀m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公乃止。
冬十一月,鄭公孫申(叔申,據(jù)說是鄭文公之孫)帥師疆許田,(杜預(yù)注曰:前年鄭伐許,侵其田,今正其界。)許人敗諸展陂。(許地,在今河南省許昌市西北。)鄭伯伐許,鉏任、泠敦(均在今河南省許昌市許昌縣境內(nèi))之田。
晉欒書(欒武子)將中軍,荀首(智莊子)佐之,士燮佐上軍,以救許伐鄭,取汜、(位于今河南鄭州市中牟縣南(東氾),公元前630年晉秦聯(lián)合伐鄭時秦師即駐扎在氾南。鄭國還有一氾(南氾),在今河南許昌市襄城縣南,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出居的時候住過。)祭(在今河南鄭州市北或中牟縣。)。楚子反救鄭,鄭伯與許男訟焉?;市鐢z(代表)鄭伯之辭,子反不能決也,曰:「君若辱在寡君,寡君與其二三臣共聽兩君之所欲,成其可知也。不然,側(cè)(子反名側(cè))不足以知二國之成?!?/p>
晉趙嬰通于趙莊姬。(杜預(yù)注曰:趙嬰,趙盾弟。莊姬,趙朔妻。朔,盾之子。)(趙莊姬,又稱孟姬,姬姓,名字不詳。"姬"是她自己的姓,"趙"是丈夫的氏,"莊"是趙朔的謚號,是晉國趙朔的夫人,晉成公之姐?!妒酚洝ぺw世家》記載莊姬是晉成公的姐姐,屠岸賈殺死趙朔一家,她因是國君的姑姑沒有罹難,在宮中生下遺腹子趙武。通過趙氏門客公孫杵臼、程嬰,將趙武救出宮外撫養(yǎng),就是《趙氏孤兒》的故事。)
譯文
四年春季,宋國的華元前來聘問,這是為繼位的國君通好。
杞桓公來魯國朝見,這是由于要將叔姬送回魯國。
夏季,魯成公去到晉國。晉景公會見成公,不恭敬。季文子說:“晉景公一定不免于禍難。《詩》說:'謹(jǐn)慎又謹(jǐn)慎,上天光明普照,得到天命不容易?。 瘯x景公的命運(yùn)決定于諸侯,可以不恭敬嗎?”
秋季,成公從晉國到達(dá)魯國,想要向楚國要求友好而背叛晉國。季文子說:“不行。晉國雖然無道,尚不能背叛。國家廣大、群臣和睦,而且靠近我國,諸侯聽他的命令,不能有二心。史佚的《志》有這樣的話:'不是我們同族,他的心思必然不同?!m然土地廣大,不是我們同族,難道肯愛我們嗎?”成公就沒有那樣做。
冬季,十一月,鄭國的公孫申帶兵去劃定所得許國土田的疆界。許國人在展陂打敗了他們。鄭伯進(jìn)攻許國,占領(lǐng)了鉏任、冷敦的土田。
晉將欒書率領(lǐng)中軍,荀首作為副帥,士燮為上軍副帥,救援許國,進(jìn)攻鄭國,占領(lǐng)了汜地、祭地。
楚國的子反救援鄭國,鄭襄公和許靈公在子反那里爭論是非,皇戌代表鄭襄公發(fā)言。子反不能判斷,說:“您二位如果屈駕去問候寡君,寡君和他幾個臣子共同聽取兩位君王的意見才可以判斷出是非。否則,側(cè)不大了解兩國之間的是非?!?/p>
晉國的趙嬰和趙莊姬私通。
附
《春秋》:“春,宋公(宋共公)使華元來聘。”
杜預(yù)注曰:宋共公即位。正義曰:文元年(公元前626年)公孫敖如齊,傳曰:“始聘焉,禮也。凡君即位,卿出并聘,踐脩舊好,要結(jié)外援,好事鄰國,以衛(wèi)社稷,忠信卑讓之道也?!逼涫屡c此一也,謂君初即位,聘鄰國耳。在魯而出,謂之“始聘”,自外而來,謂之“通嗣君”,言彼君嗣位以來,未與魯通,於此始通之也。)。
《春秋》:“三月壬申,鄭伯堅卒。”
杜預(yù)注曰:壬申,二月二十八日。
鄭襄公,姬姓,鄭氏,名堅,鄭穆公之子,鄭靈公弟(一作鄭靈公兄),春秋時期鄭國第十一位國君,公元前605年―前587年在位18年。楚莊王曾評價他“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保ā妒酚洝ぞ硭氖こ兰业谑罚?/p>
鄭襄公傳略:
公元前606年,初,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余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為而子。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見之,與之蘭而御之。辭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將不信,敢征蘭乎?!惫唬骸爸Z?!鄙鹿?,名之曰蘭。
文公報鄭子之妃,曰陳媯,生子華、子臧。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使盜殺子臧于陳、宋之間。又娶于江,生公子士。朝于楚,楚人鴆之,及葉而死。又娶于蘇,生子瑕、子俞彌。俞彌早卒。泄駕惡瑕,文公亦惡之,故不立也。公逐群公子,公子蘭奔晉,從晉文公伐鄭。石癸曰:“吾聞姬、姞耦,其子孫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蘭,姞甥也。天或啟之,必將為君,其后必蕃,先納之可以亢寵。”與孔將鋤、侯宣多納之,盟于大宮而立之。以與晉平。
穆公有疾,曰:“蘭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冬十月丙戌(廿三),刈蘭而卒。
公元前605年,楚人獻(xiàn)黿于鄭靈公。公子宋(字子公)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奔叭?,宰夫?qū)⒔恻x,相視而笑。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梁指于鼎,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況君乎?”反譖子家,子家懼而從之。夏,弒靈公。書曰:“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睓?quán)不足也。君子曰:“仁而不武,無能達(dá)也?!狈矎s君,稱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
冬,楚子伐鄭,鄭未服也。
公元前604年,楚子(楚莊王)伐鄭,陳及楚平。晉荀林父救鄭,伐陳。
公元前603年,楚人伐鄭,取成而還。
《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靈公元年(公元前605年)春,楚獻(xiàn)黿于靈公。子家、子公將朝靈公,子公之食指動,謂子家曰:“佗日指動,必食異物?!奔叭胍婌`公,進(jìn)黿羹,子公笑曰:“果然!”靈公問其笑故,具告靈公。靈公召之,獨(dú)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夏,弒靈公。鄭人欲立靈公弟去疾,去疾讓曰:“必以賢,則去疾不肖;必以順,則公子堅長。”堅者,靈公庶弟,去疾之兄也。于是乃立子堅,是為襄公。
襄公立,將盡去繆氏??娛险?,殺靈公子公之族家也。去疾曰:“必去繆氏,我將去之?!蹦酥?,皆以為大夫。
襄公元年(公元前604年),楚怒鄭受宋賂縱華元,伐鄭。鄭背楚,與晉親。
五年(公元前600年),楚復(fù)伐鄭,晉來救之。
六年(公元前599年),子家卒,國人復(fù)逐其族,以其弒靈公也。
七年(公元前598年),鄭與晉盟鄢陵。
八年(公元前597年),楚莊王以鄭與晉盟,來伐,圍鄭三月,鄭以城降楚。楚王入自皇門,鄭襄公肉袒掔羊以迎,曰:“孤不能事邊邑,使君王懷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聽。君王遷之江南,及以賜諸侯,亦惟命是聽。若君王不忘厲、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絕其社稷,錫不毛之地,使復(fù)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然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惟命是聽。”莊王為卻三十里而后舍。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勞矣。今得國舍之,阿如?”莊王曰:“所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卒去。晉聞楚之伐鄭,發(fā)兵救鄭。其來持兩端,故遲,比至河,楚兵己去。晉將率或欲渡,或欲還,卒渡河。莊王聞,還擊晉。鄭反助楚,大破晉軍于河上。
十年(公元前595年),晉來伐鄭,以其反晉而親楚也。
十一年(公元前594年),楚莊王伐宋,宋告急于晉。晉景公欲發(fā)兵救宋,伯宗諫晉君曰:“天方開楚,未可伐也?!蹦饲髩咽?,得霍人解揚(yáng),字子虎,誆楚,令宋毋降。過鄭,鄭與楚親,乃執(zhí)解揚(yáng)而獻(xiàn)楚。楚王厚賜與約,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乃許。于是楚登解揚(yáng)樓車,令呼宋。遂負(fù)楚約而致其晉君命曰:“晉方悉國兵以救宋,宋雖急,慎毋降楚,晉兵今至矣!”楚莊王大怒,將殺之。解揚(yáng)曰:“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受吾君命以出,有死無隕?!鼻f王曰:“若之許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揚(yáng)曰:“所以許王,欲以成吾君命也?!睂⑺?,顧謂楚軍曰:“為人臣無忘盡忠得死者!”楚王諸弟皆諫王赦之,于是赦解揚(yáng)使歸。晉爵之為上卿。
十八年(公元前587年),襄公卒,悼公垊立?!?/p>
索隱劉音秘。鄒本一作“沸”,一作“弗”。左傳作“費(fèi)”,音扶味反。
《春秋》:“杞伯來朝?!?/p>
叔姬是魯國公女嫁為杞伯夫人,這是史料所載的第二位成為杞桓公婦人的叔姬,第一位見于文十二年(公元前615年)。
《春秋》:“夏四月甲寅(初八),臧孫許卒。”
(四月甲寅日,臧孫許去世。)
臧孫許,姬姓,臧氏,名許,謚宣,故史稱臧宣叔。臧文仲之子。魯文公、魯宣公、魯成公時任卿,任卿30年。
臧氏出自魯孝公。公子彄為孝公之子,惠公之弟,字子臧,其后以字命氏,曰臧氏。
臧孫許傳略:
公元前591年,公孫歸父(子家)以襄仲之立公(魯宣公姬俀)也,有寵,欲去三桓以張公室。與公謀而聘于晉,欲以晉人去之。冬,公薨。季文子言于朝曰:“使我殺適立庶以失大援者,仲也夫?!标靶迮唬骸爱?dāng)其時不能治也,后之人何罪?子欲去之,許請去之?!彼熘饢|門氏。子家還,及笙,壇帷,復(fù)命于介。既復(fù)命,袒、括發(fā),即位哭,三踴而出。遂奔齊。書曰“歸父還自晉?!鄙浦病?/p>
公元前590年,夏,臧孫許及晉侯(晉景公)盟于赤棘。冬,臧宣叔令修賦、繕完、具守備,曰:“齊、楚結(jié)好,我新與晉盟,晉、楚爭盟,齊師必至。雖晉人伐齊,楚必救之,是齊、楚同我也。知難而有備,乃可以逞?!?/p>
公元前589年,六月癸酉(十七),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會晉郤克、衛(wèi)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侯戰(zhàn)于鞍(鞌),齊師敗績。冬,楚師侵衛(wèi),遂侵我,師于蜀。使臧孫往,辭曰:“楚遠(yuǎn)而久,固將退矣。無功而受名,臣不敢。”楚侵及陽橋,孟孫請往,賂之以執(zhí)斫、執(zhí)針、織纴,皆百人。公衡為質(zhì),以請盟,楚人許平。楚師及宋,公衡逃歸。臧宣叔曰:“衡父不忍數(shù)年之不宴,以棄魯國,國將若之何?誰居?后之人必有任是夫!國棄矣。”
公元前588年,冬十一月,晉侯(晉景公)使荀庚來聘,且尋盟。衛(wèi)侯(衛(wèi)定公)使孫良夫來聘,且尋盟。公(魯成公姬黑肱)問諸臧宣叔曰:“中行伯之于晉也,其位在三。孫子之于衛(wèi)也,位為上卿,將誰先?”對曰:“次國之上卿當(dāng)大國之中,中當(dāng)其下,下當(dāng)其上大夫。小國之上卿當(dāng)大國之下卿,中當(dāng)其上大夫,下當(dāng)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衛(wèi)在晉,不得為次國。晉為盟主,其將先之。”丙午(二十八),盟晉,丁未(二十九),盟衛(wèi),禮也。
公元前587年,夏四月甲寅(初八),臧孫許卒。
《列女傳·卷之三·仁智傳魯臧孫母》:“臧孫母者,魯大夫臧文仲之母也。文仲將為魯使至齊,其母送之曰:“汝刻而無恩,好盡人力,窮人以威,魯國不容子矣,而使子之齊。凡奸將作,必于變動。害子者,其于斯發(fā)事乎!汝其戒之。魯與齊通壁,壁鄰之國也。魯之寵臣多怨汝者,又皆通于齊高子、國子。是必使齊圖魯而拘汝。留之,難乎其免也。汝必施恩布惠,而后出以求助焉。于是文仲托于三家,厚士大夫而后之齊。齊果拘之,而興兵欲魯。文仲微使人遺公書,恐得其書,乃謬其辭曰:“斂小器,投諸臺。食獵犬,組羊裘。琴之合,甚思之。臧我羊,羊有母。食我以同魚。冠纓不足,帶有余。公及大夫相與議之,莫能知之。人有言:“臧孫母者,世家子也,君何不試召而問焉?”于是召而語之曰:“吾使臧子之齊,今持書來云爾,何也?”臧孫母泣下襟曰:“吾子拘有木治矣?!惫唬骸昂我灾??”對曰:“斂小器投諸臺者,言取郭外萌,內(nèi)之于城中也。食獵犬組羊裘者,言趣饗戰(zhàn)斗之士而繕甲兵也。琴之合甚思之者,言思妻也。臧我羊羊有母者,告妻善養(yǎng)母也。食我以同魚同者,其文錯。錯者,所以治鋸。鋸者,所以治木也。是有木治系于獄矣。冠纓不足帶有余者,頭亂不得梳,饑不得食也。故知吾子拘而有木治矣。于是以臧孫母之言軍于境上,齊方發(fā)兵,將以襲魯,聞兵在境上,乃還文仲而不伐魯。君子謂臧孫母識微見遠(yuǎn)。詩云:“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此之謂也。
頌曰:臧孫之母,刺子好威,必且遇害,使援所依,既厚三家,果拘于齊,母說其書,子遂得歸?!?/p>
《春秋》:“公如晉?!?/p>
《春秋》:“葬鄭襄公?!?/p>
(鄭襄公下葬。)
《春秋》:“秋,公至自晉?!?/p>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成公如晉,晉景公不敬魯。魯欲背晉合于楚,或諫,乃不。”
(魯成公前往晉國,晉景公對魯成公態(tài)度不恭敬。魯成公想背叛晉國而與楚國和好,有人諫阻,才作罷。)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魯成公朝晉,晉弗敬,魯怒去,倍晉。晉伐鄭,取泛?!?/p>
(魯成公朝見晉君,晉景公不禮貌,魯君含怒離去,打算廢棄與晉國的盟約。晉軍討伐鄭國,奪取氾邑。)
《春秋》:“冬,城鄆?!?/p>
“鄆”,魯有二鄆:此為“西鄆”,魯成公所筑,近于齊,在今山東菏澤市鄆城縣東;另有“東鄆”,在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北部東莞鎮(zhèn)袁家莊,文十二年(公元前615年)季孫行父帥師所筑。
(冬,魯國在鄆筑城。魯國在西鄆筑城,是為了防備晉國。雖然在季文子勸說下魯成公沒有叛晉從楚,但仍然筑城防晉(杜預(yù)注曰:公欲叛晉,故城而為備。)。)
《春秋》:“鄭伯伐許。”
前587年,年輕的欒書就接替郤克,成為了晉國執(zhí)政,晉國進(jìn)入了欒書時代,欒書作為晉國朝臣的一把手是非常稱職的,他具備著一個成熟政治家所應(yīng)該擁有的一切才能,《左傳》稱他“從諫如流”;趙朔贊揚(yáng)他:“實(shí)其言,必長晉國!”,可見郤克在臨終前對欒書的安排是多么的睿智!
郤克,晉國中軍將郤缺(郤成子)之子,謚號曰“獻(xiàn)”,故史稱其“郤獻(xiàn)子”。
郤克傳略:
公元前597年,春,楚子(楚莊王)圍鄭。夏六月,晉師救鄭。荀林父將中軍,先縠佐之。士會將上軍,郤克佐之。趙朔將下軍,欒書佐之。趙括、趙嬰齊為中軍大夫。鞏朔、韓穿為上軍大夫。荀首、趙同為下軍大夫。韓厥為司馬。六月乙卯,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zhàn)于邲,晉師敗績。
公元前592年,春,晉侯(晉景公)使郤克征會于齊。齊頃公帷婦人,使觀之。郤子登,婦人笑于房。獻(xiàn)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涉河?!鲍I(xiàn)子先歸,使欒京廬待命于齊,曰:“不得齊事,無復(fù)命矣?!编S子至,請伐齊,晉侯弗許。請以其私屬,又弗許。
范武子(士會)將老,召文子(范文子,名燮)曰:“燮乎!吾聞之,喜怒以類者鮮,易者實(shí)多?!对姟吩唬?#39;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又才?,以已亂也。弗已者,必益之。郤子其或者欲已亂于齊乎?不然,余懼其益之也。余將老,使郤子逞其志,庶有豸乎?爾從二三子唯敬。”乃請老,郤獻(xiàn)子(郤克)為政。
公元前589年,六月癸酉(十七),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會晉郤克、衛(wèi)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侯戰(zhàn)于鞍(鞌),齊師敗績。
公元前588年,晉郤克、衛(wèi)孫良夫伐嗇咎如,討赤狄之余焉。嗇咎如潰,上失民也。十二月甲戌(二十六),晉作六軍。韓厥、趙括、鞏朔、韓穿、荀騅、趙旃皆為卿,賞鞍之功也。齊侯(齊頃公)朝于晉,將授玉。郤克趨進(jìn)曰:“此行也,君為婦人之笑辱也,寡君未之敢任?!睍x侯(晉景公)享齊侯。齊侯視韓厥,韓厥曰:“君知厥也乎?”齊侯曰:“服改矣?!表n厥登,舉爵曰:“臣之不敢愛死,為兩君之在此堂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