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作曲家范宗沛為由白先勇原著改編的電視劇《孽子》所做的配樂《楊柳》主要樂器是大提琴,鋼琴部分,是范宗沛的好搭檔林海所演奏的。
其它的配音樂器還有雙簧管和口琴。這首《楊柳》原曲,是他的好朋友林海作的,正如該劇導(dǎo)演所言:'是讓人又快樂又想流淚的音樂'配樂鬼才范宗沛。
視頻來源:玫瑰音悅臺(ID:meiguiyinyuetai)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賞析:《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一首詠物詩。
詩的前兩句連用兩個新美的喻象,描繪春柳的勃勃生氣,蔥翠裊娜;后兩句更別出心裁地把春風比喻為“剪刀”,將視之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不僅立意新奇,而且飽含韻味。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賞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詩人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此詩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氣氛。
三四句是一個整體,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xiàn)。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
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于絕大多數(shù)離筵別席演唱,后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賞析:《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
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
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
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賞析:《絕句四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此詩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詩人經(jīng)過一段較長時的東川漂流,因嚴武再次鎮(zhèn)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時他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一派生機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筆。
將所見所感,隨意收入詩篇,四首絕句一揮而就,是杜詩中寓情于景的佳作。其中第三首最為著名,曾作為唐詩名篇選入了小學語文教科書中。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賞析:《春夜喜雨》是唐詩名篇之一,是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此詩運用擬人手法,以極大的喜悅之情細致地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熱情地謳歌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
詩中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細膩生動,繪聲繪形。全詩意境淡雅,意蘊清幽,詩境與畫境渾然一體,是一首傳神入化、別具風韻的詠雨詩。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賞析:《烏衣巷》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撫今吊古的詩篇是懷古組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此詩憑吊昔日東晉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作者選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經(jīng)不是舊時的主人這一平常現(xiàn)象,使人們認識到富貴榮華難以常保,那些曾經(jīng)煊赫一時的達官貴族,如過眼煙云,成為歷史的陳跡。
詩中沒有一句議論,而是通過野草、夕陽的描寫,以燕子作為盛衰興亡的見證,巧妙地把歷史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引導(dǎo)人們?nèi)ニ伎紩r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化,含著深刻的寓意。全詩語雖極淺,味卻無限。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賞析:《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組詞作品。第一首詞總寫對江南的回憶,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顯得十分鮮艷奇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朗誦:碧濤,原名魯明宏,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詩人,出版詩集《木葉生生發(fā)》,長期從事網(wǎng)絡(luò)朗誦,“美聲碧濤”是派派網(wǎng)朗誦頻道的朗誦專欄優(yōu)秀播客。
點擊『思念的份量:思念那么輕,又那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