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BC2025丨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生态大会日程发布
阅7转0刚刚
复旦大学王满宁团队提出ProteinF3S模型,通过融合蛋白序列、结构和表面信息进行酶分类预测
阅11转0刚刚
人工智能重塑制药行业:哪些岗位容易被AI替代
阅46转0刚刚
北京大学陈语谦团队提出DMFF-DTA模型,通过双模态特征融合神经网络进行药物靶点亲和力预测
阅17转0刚刚
诚邀|2025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生态大会征集合作伙伴
阅34转0刚刚
三篇Nature子刊谱写分子世界模型三部曲|ImageMol,VideoMol,SketchMol
阅29转0刚刚
ACS Omega|基于多特征提取和融合的深度药物-靶点结合亲和力预测方法
阅40转0刚刚
密苏里大学许东团队提出S-PLM模型,通过序列和结构对比学习的语言模型进行蛋白质预测
阅16转0刚刚
密歇根大学提出InterLabelGO+模型,通过标签相关网络进行蛋白质功能预测
阅6转0刚刚
北京大学王劲卓团队提出DrugLAMP模型,通过多模态预训练语言模型进行药物-靶点相互作用预测
阅22转0刚刚
罗氏|LAB IN A LOOP:利用数据和人工智能改变药物发现和开发
阅6转0刚刚
JCIM|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云鹏:基于GPT-4和蛋白质语言模型的自动化蛋白质分析方法ProtChat
阅16转0刚刚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提出DiffSBDD模型,通过等变扩散模型进行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阅12转0刚刚
慕尼黑工业大学提出VespaG模型,通过专家知识引导的蛋白质语言模型进行蛋白质变异效应预测
阅12转0刚刚
JCI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际等:特征冗余消减与多通道注意力机制驱动的药物-靶点相互作用预测
阅15转0刚刚
北京大学/哈佛大学等多机构|多组学中的人工智能:挑战与突破
阅84转1刚刚
腾讯团队提出Interformer模型,通过相互作用感知进行蛋白质-配体对接亲和力预测
阅17转0刚刚
JCIM|用晶体学药物片段筛选结合COLAV方法,高效捕捉蛋白质的构象多样性
阅7转0刚刚
上海交通大学袁野团队提出GexMolGen模型,通过基因表达特征的大语言模型编码实现跨模态分子生成
阅35转0刚刚
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所李虹团队提出JointSyn,通过双视图联合学习进行药物协同作用预测
阅30转0刚刚
-
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