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不愛吃肉,一點都不吃的那種,好不容易把肉塞到嘴巴里,嚼了幾口就吐出來了,可怎么辦呢?
作者|兒醫(yī)臨床營養(yǎng)
來源|南京兒童醫(yī)院
最近在病房里也遇到這樣不愛吃肉的小朋友,家長們就想辦法,熬各種湯,比如黃鱔湯,排骨湯,還有紅棗桂圓湯等等。去做膳食調查時,家長很自豪的跟我說,我家寶寶營養(yǎng)肯定很好,接著我開始詢問家長寶寶一天到底吃了什么食物,分析發(fā)現(xiàn)寶寶基本不吃肉,家長給寶寶喝很多湯,早上還喝一碗桂圓紅棗××湯,一天三頓都在喝湯,牛奶基本不喝,一個三歲的寶寶每天就只喝100毫升的配方奶,寶寶還貧血。
首先要找出寶寶不愛吃肉的原因,比如有的寶寶不愛吃肉是因為肉塞牙,嚼不爛,有的寶寶可能不喜歡肉的味道,還有可能是因為家長做飯的色、香、味還不夠足以吸引寶寶。
肉塞牙
家長們可以嘗試把肉剁成肉末、肉泥,做成餃子餡、肉丸等,也可以做成肉末蒸蛋、肉末豆腐以及青菜肉末粥等。
嚼不爛
魚類肌肉組織中肌纖維細短,間質蛋白少,水分含量多,魚肉組織柔軟細嫩,比畜禽肉更易消化,營養(yǎng)價值也與畜禽肉近似。如果寶寶不愛吃畜禽肉,可以選擇吃魚蝦等水產品,家長們可以做成魚丸、蝦丸等。吃豬肉、雞肉等畜禽肉的時候可以選擇燉湯,時間要煮久一點,肉爛一些。
不喜歡肉的味道
如果寶寶就是不喜歡吃肉,不喜歡聞到肉的味道,怎么辦呢?首先家長要摸清寶寶平時愛吃什么,然后將肉混在寶寶喜歡吃的食物里面,剛開始的時候肉放少一點,喜歡的食物多一點,讓寶寶吃不出肉的味道來,讓寶寶慢慢接受肉,然后慢慢肉加量,直到寶寶完全接受了肉。
另外,家長們要提高廚藝,盡量做到色、香、味齊全,以吸引孩子的興趣。
關于湯與肉的營養(yǎng),這里再次強調一下,營養(yǎng)主要在肉里,湯里除了水分、脂肪并沒有多少營養(yǎng)。
湯泡飯的做法更不可取,寶寶胃容量本來就小,喝了那么多并沒有多少營養(yǎng)的湯,哪還有胃來裝其他有營養(yǎng)的食物,而且湯中水分沖淡了消化液,增加胃腸負擔,導致孩子消化不良,營養(yǎng)不良。
不同人群動物性食物建議攝入量
注:摘自中國營養(yǎng)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魚、禽、蛋、瘦肉為我們提供優(yōu)質蛋白質、脂肪、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畜肉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禽肉和水產品脂肪含量較低,水產品中還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但紅肉中含有較多的鐵,每種食物都有它的優(yōu)缺點,所以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適量。
為了保證孩子每日蛋白質攝入充足,用食物交換份法換著吃。比如寶寶不想吃豬肉,可以換算成吃魚或蝦。
食物交換份:
50 g瘦豬肉/牛肉/羊肉=50 g雞肉/鴨肉/鵝肉=80 g帶魚/鯉魚/大黃魚/鯽魚=100 g對蝦/青蝦=60 g雞蛋/(1個大帶殼)
每交換份肉類供蛋白質9克
我國2-3歲兒童膳食鈣每天推薦攝入量為600 mg,4-5歲兒童為800 mg,每天飲用300-400 ml奶或相當量的奶制品可保證2-5歲兒童鈣攝入量達到適宜水平。對于平時不愛吃肉的孩子來說,更是要保證奶量的攝入。奶制品中含有優(yōu)質蛋白質,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孩子蛋白質攝入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