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們由于自身消化功能發(fā)育不完善,飲食上稍有不慎就很容易發(fā)生積食,引發(fā)嘔吐、肚子疼、發(fā)熱、厭食咳嗽、腹瀉、便秘等不適反應(yīng)。 再加上過年期間飲食不規(guī)律,作息混亂,進而更容易導(dǎo)致寶寶積食。如何確定自家寶寶患的是不是積食呢?如果寶寶得了積食,具體要如何應(yīng)對?今天的文章會告訴你答案!
每天寶寶睡覺后要摸摸他的胸口和腹部是不是比其他地方熱。如果是,就要小心了,因為食積發(fā)燒和感冒發(fā)燒不同,一般都是胸口先熱起來。
每天觀察小孩一天幾次大便,是稀還是稠,色是不是和前一天的不同,有沒有增多次數(shù),如果正常一天一次,忽然三次,那也是前兆,不采取措施,第二天估計就拉起肚子來,正常的大便是條狀的的,忽然性狀改變了都不正常。
每天觀察寶寶舌苔,如果舌苔忽然變厚,或者一塊紅一塊白,還有黃苔,也是脾胃出問題了。
看孩子的鼻梁上,是不是有青筋,如果平時沒有,忽然出現(xiàn),那離食積也很近了。
看下眼皮:如果下眼皮忽然腫脹,發(fā)青,那也是脾胃出問題了,食積了。
寶寶本來每天吃東西很香,忽然食欲不太好,或者不吃,或者挑食,這也是積食的征兆。
正常的睫毛是一根一根微翹,哪天睫毛幾根幾根的粘在一起了,就是要食積了。
如果孩子一般睡眠都很好,這兩天忽然夜里翻來翻去,老是醒來,那也要注意,中醫(yī)有句話叫胃不和而臥不寧。
口氣重,咳嗽,腹脹,反復(fù)呼吸道感染,吃點東西就嘔吐,是比較嚴(yán)重的食積程度。
從中醫(yī)上講,經(jīng)過肚子的是脾經(jīng)、肝經(jīng)和腎經(jīng),通過摩腹可以達到調(diào)節(jié)肝、脾、腎三臟功能的作用,讓身體里的“痰、水、濕、淤”的集聚自行散開。
具體操作:把四個手指并攏,放在孩子的肚子上。然后輕輕盤旋狀揉動,順時針36次,逆時針9次。順揉為清,逆揉為補。
連續(xù)揉上30分鐘即可,對孩子的腸胃非常好。如果揉的時候孩子的肚子咕咕叫,說明出現(xiàn)了腸鳴音,或者孩子在排氣,家長不用緊張,這是正常現(xiàn)象。
具體操作:先讓孩子趴在床上,然后從大椎穴(正坐低頭,脖子正中最高椎突處)開始,用雙手食指和拇指將脊柱兩旁皮膚捏起,兩手不放松(即捏住皮膚不能掉),交替向前推動,一直推到孩子臀溝的長強穴。
一般沿著脊柱,由上向下推捏4遍,再由下向上推捏6-8遍。每天一次,15天為一療程。一個療程結(jié)束后,休息15天后可以開始下一個療程。
適當(dāng)?shù)倪\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助于消化。過年吃多了,不妨帶寶寶戶外活動一下,既有利于健康,又能促進親子感情!
1、戶外活動。堅持讓寶寶做戶外活動,可以帶寶寶到公園跑跑步、打打球,稍微大點的孩子,可以讓他們騎騎自行車。在冬天里,選擇陽光明媚的時候,帶寶寶到戶外曬曬太陽。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
2、飯后散步。寶寶吃飽了,要讓寶寶活動活動,不要一吃飽就坐著或睡著,最好飯后去散散步,這樣也有助于寶寶的消化。
寶寶積食,需要注意少吃多餐,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少食用刺激性食物,讓腸胃可以休息;
注意多喝水,飯后運動,睡前家長給孩子順時針揉小肚子,幫助促進消化;
吃的太快,食物沒有經(jīng)過充分咀嚼,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不良后果。要讓養(yǎng)成孩子細嚼慢咽的好習(xí)慣,營造好的飲食氣氛,寶寶自然會吃的很開心;
不要邊吃邊玩。寶寶慢慢的長大,容易被身邊的事物吸引,大家都喜歡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寶寶很容易會被電視節(jié)目吸引,張口不吞咽、吃飯吃太快、邊吃邊玩同樣對消化不好。
中醫(yī)認(rèn)為:積食是百病之源!因為積食會給孩子的腸胃和脾臟造成負(fù)擔(dān)。如果長期得不到治療,就會造成孩子的營養(yǎng)不良,影響孩子的身體發(fā)育和智力發(fā)展。
西醫(yī)認(rèn)為:積食應(yīng)該包括消化不良、營養(yǎng)不良,某些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一些常量元素缺乏癥,腸道寄生蟲等疾病。寶寶積食主要是因為家長喂養(yǎng)不當(dāng)導(dǎo)致的。
積食的寶寶
餓TA一頓也不怕!
有些媽媽覺得寶寶假期吃太多、太雜了,節(jié)后就應(yīng)該吃的少而精,就給寶寶做了一些非常有營養(yǎng)的輔食。其實這樣做,不但不會讓寶寶的病情好轉(zhuǎn),反而會讓病程更長。
專家說:
積食的寶寶餓1、2頓并不影響健康
反而有助于癥狀的好轉(zhuǎn)!
例如:把寶寶早飯時間稍微拖后一點,把晚飯的時間提前一點,中午就不吃了。
中間可以給寶寶來點酸奶或是水果,這樣可以減輕寶寶的腸胃負(fù)擔(dān)。當(dāng)然,也可以吃早、午飯,把晚飯省去。
PS:記得把家里剩的那些零食都收起來,不想讓寶寶再亂吃,就別讓TA看見!
有5種食物千萬別給積食寶寶吃
不但不能緩解
還可能會造成危害喲!
不能喝肉湯、骨頭湯等
● 危害:不僅營養(yǎng)價值不高,反而造成胃動力減弱、不好消化
我們非常不建議寶媽經(jīng)常給寶寶喝骨頭湯或肉湯,以為這些食物可以補身體,但實際上骨頭湯、肉湯其實已經(jīng)沒什么營養(yǎng)了,喝了反而會增加胃里消化的壓力,造成寶寶胃動力減弱,消化起來非常費勁!
不能在吃輔食時先吃肉
● 危害:吃高脂肪的食物,會加重寶寶胃腸消化負(fù)荷。
高脂肪類是食物里面最難消化的,像肥肉和油炸類食物里都含有肥油,寶寶吃了之后會一股腦的糊在胃壁上,很可能造成胃黏膜損傷。疾病剛好的寶寶應(yīng)該少吃或不吃。
雞蛋和牛奶可正常吃,但要少量
● 危害:消化慢,不能改善消化不良的癥狀。
PS:如果寶寶吐了,就暫時少給TA喝奶了,因為奶的消化速度比較慢,可以吃點軟爛的粥、爛面條等消化速度快的食物;如果吃蛋類食物,可以做成雞蛋羹、蛋花湯,而不是炒雞蛋、煎雞蛋。
不能吃硬質(zhì)、脹氣的食物
● 危害:引起胃脹氣。
給寶寶吃蔬菜時,要注意避免吃如:蒜苔、蒜苗、洋蔥等食物。
不能喝含中藥材的大補湯
● 危害:滋補的中藥材并不適合小寶寶吃。
有的家長自己很愛吃蟲草、燕窩用來補身體,還會順手手喂給寶寶一口,以為寶寶喝了可以補身體。但實際上這些看起來名貴的藥材,并不一定有多大營養(yǎng)價值,也不適合寶寶吃。
如果寶寶積食比較嚴(yán)重,寶媽應(yīng)該給TA吃幾天的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食物,如粥、爛面條等,這樣可以減輕腸胃負(fù)擔(dān)。如:小米粥、疙瘩湯等。
適當(dāng)給寶寶吃些山楂或是山楂片、果丹皮,可以幫助消化,增加食欲。但要注意超市買的山楂制品,一般含糖量都比較高,最好不要給寶寶吃太多。
寶寶積食了,應(yīng)適量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薯類、深色蔬菜等,這樣能促進寶寶的腸胃蠕動,提高消化能力,病就能快快好了。
素的多一些,肉的少一些。尤其是在過節(jié)期間,按照這樣的比例吃比較好消化!
有一個口訣叫:“兩口素,一口肉”,平時喂給寶寶輔食時,寶媽要讓寶寶先吃一兩口軟爛的米飯或面條,搭配一兩口菜泥,然后再吃點肉碎或肉泥。
有些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纖維,寶寶吃了可以促進消化,蔬菜類如:茄子、紫菜、蘑菇、玉米、青筍和綠葉菜等,水果類如:蘋果、西紅柿、橙子、梨等。
PS:早餐非常重要,記得多給寶寶吃一些含蛋白的食物,如:面包、雞蛋、雞肉、魚等。
主食對寶寶的身體發(fā)育很有幫助,而且易于消化、吸收,寶寶日常可多吃。寶媽可以把菜泥和肉泥和米飯、面條混在一起,可以提味兒,讓寶寶更有食欲。
PS:給寶寶吃的面條要爛而短,米飯也應(yīng)該煮的更軟爛一些。
寶媽們,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吃得多、吃得雜才會造成寶寶積食,吃得太快、吃飯時不專心(看電視、玩玩具)都會造成寶寶積食。
還有就是千萬別在寶寶吃飯的時候罵TA、責(zé)備TA,這絕對是大錯特錯的!
所以,在吃飯的時候,最好全家人都能專心只顧著吃飯,讓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xí)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