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西安臨潼,有一個旅游景點,也是婦孺皆知的歷史典故,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雖然這個故事是后人編造的,但可以確定的是,早在西周時期華夏民族已經開始大規(guī)模修建長城。
三千年后的今天,長城的作用也很受爭議,尤其在東西方文明激烈碰撞的時代。他們大致觀點無非是:長城作為工事沒有抵御入侵的戰(zhàn)爭效果;長城以人為的地域分割,表現了東方人的固守與封閉;長城客觀阻礙民族交流,是東方人傲慢的體現……
烽火臺——最古老及有效的信息傳達方式
首先我的結論是,長城讓華夏民族先入“信息時代”。長城從西周修到清朝,中國人信黃河、長江是戰(zhàn)爭“工事”也不會像西方認為人工工事可以決定戰(zhàn)爭成敗。它的首要作用是傳遞信息;其二,如果你是一個農場主,你的團隊都認為養(yǎng)牛有發(fā)展,你還會用這個團隊嗎?長城作為400mm等降水量線,就是明確文明認同及導向;最后,長城不但保護了文明的幼兒階段,更促使了文明之間的對等交流。
在長城邏輯下,中國人有了指南針、紙、火藥、印刷術以四大發(fā)明為代表的一系列文明演化物。在西方人眼里,這些都是經驗技術的產物,與現代科學邏輯背道而馳,以此作為東方文化落后的背書。
這個結論,也是如今大部分東方人認可的觀點。其實背后的矛盾點是,西方科學以建模構想為前提,不斷的去進行推演論證,最終形成科學理論;而東方恰恰相反,信仰“實踐出真知”,不斷地在勞動生產中探索科學真理。
這就很好說明了,為什么當所謂現代科學出現后,中國能在極短時間內追趕并超越,這就是長期的實踐結果。從歷史縱軸來看,這種建模構造在前的思維模式,有可能短期爆發(fā)出極為先進的科學理論,但從人類長期發(fā)展看,這樣的爆發(fā)總會停滯,如今亦如此。中國近代的落后更多的是政治因素的局限,錯過了技術爆發(fā)期的交流。
為什么原本技術含量極低的陶瓷會成為世界各國趨之若鶩的搶手貨,還是因為只有中國人能把極為簡單的事物做到極致,這和內卷的日本“天婦羅大師”簡直不在一個維度,他們不愿意做詩人、政客、商人,就愿意做“天婦羅”?所謂的工匠精神只是源于社會結構的壓迫。所以在古代最精美的藝術品、最先進的科技、最強勢的文化均屬中國。
“被中香爐”物理原理早歐洲一千年以上
以上總結一點,西方文明如果要壓制東方,除非它的一切科學理論都停滯在構想,否則一切先進的科學最終都會成為技術,當成為科學技術時,沒有一個民族可以比擬漢人的模仿及學習力,并將其舉一反三的發(fā)揮到極致。因此看他們更像是我們免費雇傭的工程師,這一切在長城拔地而起的三千多年前已經注定。
秦長城參與修建人數30萬、秦陵80萬
同為世界建筑奇跡的金字塔,埃及文明更先于華夏,為什么不能承續(xù)?做事后諸葛亮看,文明的進程是有順序的,順序不對就會被歷史篩選掉。金字塔是奴隸建造,長城是稅收一部分——徭役,這兩者有天壤之別。過早消耗集權的組織力、民眾的向心力……前者是為尊者建墳,后者是抵御外侮,文明沒有成熟就已經揮霍了民族的凝聚力。那么長城作為一個地標信息的背后又體現了怎樣的東方民眾文化?
早于秦帝國兩千年,參與人數不超7千
即使在東方,日本作為中國的“大弟子”,直到19世紀普通大眾才有了自己姓氏。以此看來,即使沒有姓氏也絲毫不影響大和民族的延續(xù);西方也是以“血統、性格、職業(yè)、地形、圣經”等等五花八門的對象作為姓氏來源。但只有中國不同,中國姓氏只導向一個信息……
在很久之前,中國人以部落為姓“軒轅氏、神農氏、燧人氏、有巢氏”……此時的姓氏不單單為區(qū)分部落,不影響種族延續(xù)的區(qū)分沒有意義。這里其實是信仰的開始,擅用火就信仰“火神”、擅種地信仰“農神”,多信仰因此發(fā)端。進入信使階段或是父系社會,祖先信仰取代神靈信仰。信仰祖先的人都來城墻以內居住繁衍,否則就是四夷。(這里要說的是華夏文明的主流觀念并沒有種族之分,華夷多指文明之分,《史記》認為匈奴是黃帝后裔,與漢人同屬祖先。因為他們選擇了游牧文明,所以成了夷,在血統認同上,認為其同祖。但既然選擇了游牧文明,就是兄弟分家,天天來我這搶劫算怎么回事。因此后來漢人只判定文化認同,其余皆算異族。)
主流認為黃帝部落屬于半游牧文明
這里可以看出姓氏的明確,是從鬼神信仰轉為祖先信仰的標志,彼時這里的人與其他人類區(qū)分開來,是“一群有姓氏的人”,這是一個偉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偉大在開始給周圍一切賦予現實意義,進行信息的深入分類,即使個人也不例外……
“光宗耀祖”一詞只有中國人能深刻理解,從周天子那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開始,現在每個人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那個遙遠的時代,也是“天潢貴胄”的時代,他們都是天子的嫡庶之親,分封到各地,以諸侯國為姓成為主流。每個人都為家族負責,但最終目的是為“家天下”負責。一口源泉支流出無數水系,最后匯聚成海洋,但每一條水系都是一條信息,且每一條信息都能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演變,說漢族是歷史的民族亦可說是信息的民族,哪個中國人沒有上墳燒紙的經歷,這就是一代代一遍遍的反復確認自身的信息。
家天下,明確繼承規(guī)則
現在回頭看,在古代他不為宗教附庸、在近代他不為技術附庸、在當代也不為資本附庸。不論巔峰還是低谷,他都以無比強大的包容及自我修復能力保證了民族的獨特性,即使早已沒有所謂純種漢人的血統。這一切只源于每個中國人身上都帶有的姓氏基因信息,橫向看他是篳路藍縷的家族史、縱向看就是恢弘壯闊的華夏文明史。在不需要任何文化教育的情況下,不論是外族入侵還是改朝換代,每個人都能理解家國情懷從而喚醒民族意識,古文明只有他還存續(xù)那是歷史精密篩選的結果。
西方為什么最終會衰落于東方?其文化不立體、過于單一,從十字軍東征到大航海時代再到如今的世界警察,上不對祖先負責、下不對后代恩蔭,他的每段進程都是通過武力向其他民族索取,沒有繼承性。只隨利益變動,現在還不懂利益之外有不變的東西,我們很久之前就知“道”不變。成敗其實早已在一群有姓氏的人建造長城開始已經決定。
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
這不是在煽動民族對立,之前有一個抗日戰(zhàn)爭片印象很深。一個藏族老人面對日本兵,舉著手指說,大拇指是藏族、食指是漢族、中指是滿族、無名指是蒙古族、小拇指是回族……每個手指各有長短,我不知道我與哪個更親近,但我知道我的祖先把我們融合在一起就有他的道理,他們只有在一起才能成為有力的拳頭……
蟲二尤在 于 202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