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一堂※※
——鄭板橋的晚年
一、宦海歸來
板橋辭官歸里,頗得田園之樂,時間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春后。陸種園老先
生早已過世了,老同學顧于觀健在。一對老朋友看看彼此的白發(fā),免不了相見倍歡。在
朋友中間,板橋自然忘不了李鱓。同在山東為官,同樣都是縣令,又同屬名滿南北的書
畫名家,現(xiàn)在的近況如何?是不是還是“白發(fā)盈肩壯志灰”的模樣?在山東時曾寄詩給
他,“借君十畝堪栽秫,賃我三間好下幃”,他忘記了沒有?家人打聽李鱓的下落,說
復(fù)堂正在故里中堡閑居。昭陽離中堡約40里水路,一葉輕舟,有好風相送,半日可到。
板橋便至中堡拜訪。故人相見,感慨萬端,李鱓請板橋嘗家鄉(xiāng)的米酒鮮魚,席中最使板
橋動情的是鯽魚鮮湯。在山東也常食魚,但以鯉魚為多,而且那邊很少有燒湯的習慣。
酒酣遣興,他留下一首詩:
作宦山東十一年,不知湖上鯽魚鮮。
今宵嘗得君家味,一勺清湯勝萬錢。①
使得板橋鄉(xiāng)情蕩漾的,不僅是鯽魚,還有綠草青秧,棋盤圩田。還有一首詞,也是
作于這一時期:
草綠如秧,秧青似草,棋盤畫出春田。雨濃桑重,鳩婦喚晴煙。江上斜橋古岸,掛
酒旗林外翩翩。山城遠,斜陽鼓角,雉堞暮云邊。老夫三十載,燕南趙北,漲海蠻天。
喜歸來故舊,情話依然。提起髫齡嬉戲,有鷗盟未冷前言。欣重見,攜男抱幼,姻婭好
相聯(lián)。②
板橋30歲以后,走南闖北,到現(xiàn)在恰好30年左右。從詞中的田園風光看,似乎此詞
作于故里興化。但是興化無山城,無江岸,更可能是在揚州或在儀真時所作?!拔覊魮P
州,便想到揚州夢我”,又說“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樓臥”,揚州和儀真有許
多知己,以自由之身,這兩個地方是不能不去的。
在揚州,板橋見到李嘯村。嘯村贈板橋一聯(lián),上聯(lián)是“三絕詩書畫”,引用的是唐
代鄭虔的故事,現(xiàn)在移用于板橋,也是非常切合的。嘯村戲問板橋下聯(lián)如何屬對?板橋
脫口答道:“一官歸去來”,語出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嘯村出示業(yè)已寫好的下聯(lián),
果然就是這五個字。詩書畫三絕,板橋的才華造詣,業(yè)已獲得社會公認,現(xiàn)在再加上
“一官歸去來”的經(jīng)歷,于是,向板橋求書求畫的便紛至沓來。板橋在揚州作畫,重操
賣畫生涯,他畫的第一幅畫開宗明義地題款道:“二十年前載酒瓶,春風倚醉竹西亭。
而今再種揚州竹,依舊淮南一片青?!庇种埔挥?,曰“二十年前舊板橋”,用的是劉禹
錫的舊句,蓋記20年前揚州賣畫常遭白眼,自從中舉以后,境遇大變。同是一個人,同
是一幅竹,身價大不相同也。
但是,民間傳說板橋罷官回揚后的第一幅畫卻是一幅桃子。說板橋至揚,天色已晚,
便寄宿于荒村旅店。店中無飯,卻有鮮桃,板橋便以桃代飯。食畢,板橋?qū)⑻抑谖?div style="height:15px;">
帳上。店主人次日發(fā)現(xiàn)蚊帳被污,十分惱怒,但客人已走,便卸了帳子,追到城內(nèi)之竹
西亭。亭內(nèi)畫商若干,一見帳子,便說這不是鄭板橋畫的桃子么?店主人再看看被污的
地方,果然是一幅好畫。于是畫商爭購,店主人因此發(fā)了一筆小財。
板橋這時重訪真州,寫過一首《西村感舊》。這首《西村感舊》留給我們許多想象
的余地。江村讀書,正是多思的年華。密樹連云,綠蔭深處,原是何人所???山中之約,
伊人為誰?畫墻朱門,為何深深吸引著板橋?名花寂寞,何以懷舊之情如此沉重?這些
都是需要破譯的。暮年板橋的心靈深處還潛藏著一個秘密。否則,思家之作,不會用那
樣濃重的筆墨寫到真州;回到淮南,也不必用這樣細膩的描摹表現(xiàn)一處少年時到過的地
方的。
盡管板橋聲名大噪,盡管民間傳說他的畫如何為人珍寶,但是事實上板橋卻是囊中
羞澀。他有幾首以“宦海歸來”為起句的詩,可見一斑:
“宦海歸來兩鬢星,故人憐我未凋零。春風寫與平安竹,依舊江南一片青?!睆淖?div style="height:15px;">
面看,約作于歸來不久之年。
“宦海歸來兩髩星,春風高臥竹西亭。雖然未遂凌云志,依舊江南一片青?!鳖}款
作于乾隆丙子。
“宦海歸來兩鬢霜,更無心緒問銀黃。惟余數(shù)年清湘竹,做得漁竿八尺長。”題辭
年不可考。銀黃者,富貴也。此題可能是作于歸來已有一段時間。
“宦海歸來兩袖空,逢人賣竹畫清風。還愁口說無憑據(jù),暗里贓私遍魯東。”此款
題于乾隆乙酉,在揚州所題。此時的板橋,業(yè)已屆生命的末年了。
罷官歸來的第二年,即乾隆十九年的春天,板橋曾應(yīng)邀到杭州作畫,住南屏靜寺。
這次游杭,不比入仕前的那一次,出面接待的是杭州太守吳作哲,他是早聞板橋藝名的。
板橋題畫中有這樣一則:
今日醉,明日飽,說我情形頗顛倒。那知腹中皆畫稿。畫他一幅與太守,太守慌了
鑼來了。四旁觀者多驚奇,又說畫卷畫的好。請問世人此中情,一言反復(fù)知多少?吁嗟
乎,一日反復(fù)知多少?
題句未署年月,可能便是在杭時所作。據(jù)板橋當時給鄭墨寫的家信中所說,這位太
守請酒一次,請游湖一次,送下程一次,送綢緞禮物一次,送銀40兩。還有位姓鄭的官
員和他認了族誼,請酒七八次,游湖兩次,送銀16兩。賣畫得銀,除了花費,板橋著人
將30兩銀子先行帶回,關(guān)照其中三兩留給長女,可見這時的經(jīng)濟狀況并不寬裕,外面的
名聲好聽,實際上卻是“宦海歸來兩袖空”的。
杭州再游,由于年老神倦,不像20年前,又是爬山,又是觀潮,這一次卻在西泠橋
畔流連多時,尋找蘇小小的墳?zāi)?。為這件事,他專門寫了封信請教杭世駿,說是這種小
事雖大雅所不屑,但是名士風流,還是需要深考的。千萬叮囑籍屬杭州的杭世駿給他回
信。他在杭州還有位好友,就是韜光庵的松岳和尚。在山寺的這一天,天色陰沉,畫紙
濕澤,他即景生情,把陰沉的天色寫進畫里。他算算日子,這一天正是初一,他想起了
濰縣的郭蕓亭。分別一年,不知近況如何,于是又作了一幅蘭竹,著人捎給郭,讓郭
“千山萬水外,知余老更青”。
板橋為杭州太守作書畫,恰巧湖州太守李堂也在杭州。李堂壬戌進士,晚板橋一科,
為人并不拘謹,見好愛好,在玩笑中把板橋的作品從吳的手中奪走。湖州治所在烏程,
李公早慕板橋藝名,他能背誦板橋《道情》,曾于醉后在湖舟中高歌一曲。烏程縣令孫
擴圖當時在杭,他知道頂頭上司雅愛板橋書畫,便以舊日在山東曾與板橋相熟為托辭,
邀請板橋到湖州盤桓。事實上,孫擴圖當日在山東掖縣任教諭,可能是鄉(xiāng)試期間,與板
橋有過不愉快的事,同僚們都知道?,F(xiàn)在孫公可以借重板橋以迎合上司,而板橋也樂得
作一次免費的湖州之游,于是在杭州太守的慫恿下,兩人“前憾盡釋”,在湖州游覽了
一個月左右。
有官員陪著游覽的地方,先是去了會稽。板橋說自己一生嗜游山水,這一次游覽當
屬快舉。拜大禹的墓穴,訪蘭亭故址,自然少不了細細觀摩碑刻。板橋自己多次摹寫過
《蘭亭序》,現(xiàn)在看到書圣真跡,免不了興奮萬分。徐渭的榴花書屋,可能當日屬私人
住宅,盡管板橋未嘗說明去過,但這是板橋向往的地方,到會稽時不會不詢問一番的。
在板橋的印象中,風景絕佳的地方是山陰道上,而險怪多趣的則是吼山。過去范蠡在這
里有一段故事,邊走邊談種種傳說,更給板橋增加興致。
烏程(吳興)也是風景名區(qū)。縣城在太湖南岸,風光秀美。府署亭池館榭,是揚州
人吳聽翁所修葺,格調(diào)不俗,板橋十分滿意。在主人的陪伴下,游了苕溪、霅溪、卞山、
白雀、道場山等處。米芾醉心的苕溪,自然是板橋流連的地方。游覽之余,自然免不了
有詩畫之會。主人盛情,客人應(yīng)有詩為報。這一年的七月(蕤賓),板橋給孫擴圖寫過
兩首詩,把吳興的山水、故人的友誼、太湖的波濤、苕溪的風光羅列了一番,沒有什么
深文大意。
二、神奇的竹
梅、蘭、竹、菊是中國文人畫的傳統(tǒng)題材,寄寓著畫家對于崇高品格的追求。畫竹
傳說始于唐,但有作品傳世的則始于北宋的蘇軾、文同。“胸有成竹”的故事,歷來膾
炙人口。板橋一生畫竹,平日無竹不居,鬧得他做過官的范縣、濰縣也處處種竹。他71
歲時,說自己一生畫竹,“不學他技,不宗一家”,50年不輟,他畫的竹是“鄭竹”,
而非蘇竹、文竹。對他所畫的竹,歷來褒貶不一。褒者說他的竹“曠世獨立,自成一家”,
他畫中的氣與韻,均非他人易學的;貶者則認為他“天姿豪邁,橫涂豎抹,未免發(fā)越太
盡”。③褒貶都牽涉到一個問題,就是板橋以情入畫、以情寫竹的情字。板橋所畫的竹,
出現(xiàn)在你眼前的往往不僅是一枝竹,而是一種人,一種品格,一種力量,一種趣味,一
種追求,一種意境,一種祝愿。多種情味的表達,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在畫幅上的
題跋。蔣寶齡說他“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說他所題內(nèi)容“書與畫悉稱,故覺妙絕”,
是很精當?shù)?。當然,也是有人不贊成的,認為藝術(shù)以蘊藉為貴?!叭私砸怨植。要氁?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