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筑音
老板可能是你工作上的阻力,但也可以是最大的助力。懂得管理老板,就能讓他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
「老板什么事也不做,只會出一張嘴?!?/p>
「明明自己說過的話,卻絕口不提,硬說是我沒聽清楚。」
「老板,你可不可以不要再逼我?我真的做不到!」
這些心聲你是否覺得似曾相識?員工私下抱怨老板的戲碼天天上演,你我也許都曾經(jīng)是上述場景中的主角。
《Cheers》雜志首度制作「與上司相處最困擾的問題——員工怨恨老板指數(shù)大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若滿分為5分,近8成員工對老板的怨恨指數(shù)高達3分以上。
「主觀意識太強,聽不進我們的意見」、「指令不清,朝令夕改」則是員工「最痛恨」老板項目前2名;也有近2成的員工痛恨老板「老是忘記自己說過的話,卻要下屬扛責任」。
至于跟老板共事碰到最大的問題,最多人是「雙方溝通不良」、其次是「彼此關(guān)系難拿捏,不知是朋友還是敵人」,以及「老板EQ低,常常破口大罵」。
顯見老板與員工之間,彷彿永遠隔著一道無形的心墻。而大環(huán)境愈是不景氣,主管跟部屬間,愈是容易劍拔弩張,讓很多人工作時的痛苦雪上加霜。分析起來,最大的原因有二:
首先,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大多數(shù)主管都在一夕之間背負從未經(jīng)歷的龐大壓力,焦慮感更深。
就象是身陷滾燙的壓力鍋中,當內(nèi)部和外在環(huán)境同時加壓,所有小問題被放大檢視時,若互信基礎(chǔ)不夠穩(wěn)固,就會加深彼此的猜忌,甚至產(chǎn)生交相指責、互推責任等失控的行為和現(xiàn)象。
除了大環(huán)境因素,世代差異則是另一項催化劑。傳統(tǒng)觀念總認為老板代表權(quán)威,員工對上只有主從關(guān)系,不敢忤逆,言聽計從。作部屬的,頂多將對老板的不滿,化為私底下隱形的矛盾。
隨著六、七年級進入職場,重視自我表達的世代特質(zhì),讓原本只存在內(nèi)心的情緒動輒浮上臺面,就更容易擦槍走火,演變成沖突。
不管是進一步求積極升遷,或是退一步只要工作順遂、生活快樂,「向上管理」都是這個時代的顯學,如同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說的:「你不必去喜歡你的主管,也不必去恨他;然而卻必須管理他,他才會成為你達成目標的資源?!苟孟蛏瞎芾?,就是管理未來。
老板不挺你,責任在自己
既然和老板打交道如此重要,為什么很多人都無法真正讀懂老板的心思?
分析大多數(shù)人做不好「向上管理」的原因,曾任臺積電人力資源副總經(jīng)理、政治大學商學院「國際經(jīng)營管理碩士學程」教授李瑞華認為:「因為一般人不夠重視,或沒有意識到它的必要性?!?/p>
其次,把管理老板當成禁區(qū)和禁忌,逃避它,沒有把它當成自己的責任。
他分析,很多人常質(zhì)疑為什么升遷的對象不是自己?因此怪東怪西怪老板,或影射被選上的人會做秀、拉關(guān)系,卻忽略真正的重點:「如果你很好,但沒有人知道你很好,那是誰的問題?」
第3,大多數(shù)人都忽略了「老板也是人」,需要溝通,甚至適時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
當然,沒有人天生就懂如何管理主管,一定都經(jīng)歷過學習的過程。六年級的家樂福電信總經(jīng)理李宜真,就是從高度競爭的環(huán)境中開始修煉這門課。她認為,向上管理的第1章,就是取得老板信任,跳脫「需要老板盯」、「被老板管理」的被動角色。
取得老板信任最快速的方法,莫過于不僅完成上司交付的任務(wù),成果更超出他預期,甚至從不同角度提供他解決方案。
態(tài)度上:主動管理老板,而不是讓老板管理你
清華大學經(jīng)濟學系、臺灣大學國際企業(yè)研究所畢業(yè)的李宜真,第一份工作本來已被P&G寶僑家品錄用,但因緣際會受到邀請,讓她決定舍棄P&G,到一家電子公司擔任總經(jīng)理特助。
這份工作,讓她有機會年紀輕輕就站在「總經(jīng)理的高度和視野思考。」透過和「總字輩」主管開會的過程,她很快就掌握到老板們在想什么?要的是什么?他們抱怨下屬的是什么?
后來她轉(zhuǎn)任美商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BCG)4年,長期處于高度壓力的工作環(huán)境,每天過著從早上9點工作到凌晨3點的生活。身邊多是美國華頓商學院、哈佛名校畢業(yè)的同儕,沒有留學光環(huán)加持,讓李宜真體會更深:唯一讓自己擺脫條件局限的方式,就是所做、所想都比主管要求更進一步,做個“overachiever”(超限表現(xiàn)者)。
第3,大多數(shù)人都忽略了「老板也是人」,需要溝通,甚至適時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
當然,沒有人天生就懂如何管理主管,一定都經(jīng)歷過學習的過程。六年級的家樂福電信總經(jīng)理李宜真,就是從高度競爭的環(huán)境中開始修煉這門課。她認為,向上管理的第1章,就是取得老板信任,跳脫「需要老板盯」、「被老板管理」的被動角色。
取得老板信任最快速的方法,莫過于不僅完成上司交付的任務(wù),成果更超出他預期,甚至從不同角度提供他解決方案。
態(tài)度上:主動管理老板,而不是讓老板管理你
清華大學經(jīng)濟學系、臺灣大學國際企業(yè)研究所畢業(yè)的李宜真,第一份工作本來已被P&G寶僑家品錄用,但因緣際會受到邀請,讓她決定舍棄P&G,到一家電子公司擔任總經(jīng)理特助。
這份工作,讓她有機會年紀輕輕就站在「總經(jīng)理的高度和視野思考?!雇高^和「總字輩」主管開會的過程,她很快就掌握到老板們在想什么?要的是什么?他們抱怨下屬的是什么?
后來她轉(zhuǎn)任美商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BCG)4年,長期處于高度壓力的工作環(huán)境,每天過著從早上9點工作到凌晨3點的生活。身邊多是美國華頓商學院、哈佛名校畢業(yè)的同儕,沒有留學光環(huán)加持,讓李宜真體會更深:唯一讓自己擺脫條件局限的方式,就是所做、所想都比主管要求更進一步,做個“overachiever”(超限表現(xiàn)者)。
例如,假使她能理解老板發(fā)怒只是想找個情緒宣泄的出口。當下回答:「對不起,我下次會注意,以后會再重復跟您確認。」而不是「明明行事歷上寫的是X月X日,是你自己記錯!」第一時間就能先管理老板失控的情緒。
此外,管理老板行程是祕書的本分,為了避免老板記錯日期的烏龍事件再發(fā)生,她學會主動改變做法,每天5點下班前,跟老板重復確認隔天的行程,同時詢問老板是否安排了行事歷外的其他行程,最后統(tǒng)整出一份「行程提醒表」給他。
幾乎沒有人沒跟老板吵過架,但周純?nèi)缣摿苏l是誰非的框架,反省自己有哪些地方可以再改進。除了讓老板對她的「成熟度」另眼相看,等于也建立起自己「搶在老板發(fā)怒前拆下引線」的能力,把本來是負面的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正面的能量。
譯碼上:換位思考,切忌「陷老板于不義」
向上管理微妙之處,在于表面似乎有規(guī)則可循,但最難掌握的,卻是「君威難測」。
要能正確解讀老板,不在于他說了什么,更在于他沒說什么。這就牽涉到下屬對老板的性格了解有多深。
品田牧場總經(jīng)理蕭文杰剛加入王品集團時,就曾經(jīng)因為磨合期中,分不清老板口中「建議」和「交辦」背后真正的意涵,誤踩過董事長戴勝益的地雷。
他形容,戴董事長比較屬于內(nèi)斂型,很多事不明說,但他沒明說的事,又「不方便」問得太清楚,因此造成他把董事長的「交辦事項」當成「建議事項」,最后還是照著自己的意思做,結(jié)果自然踩到禁區(qū)。
另一項關(guān)鍵,則是能否做到「換位思考」。從主管的立場出發(fā),設(shè)身處地考慮他的角色,這就不會誤踩地雷而不自覺,甚至「陷老板于不義」。
友訊科技企業(yè)營銷處副處長黃錦忠舉例,從事公關(guān)營銷工作,任何人都希望媒體曝光機會愈多愈好,但是遇到不景氣的時間點,就要格外小心替老板把關(guān),懂得適時地轉(zhuǎn)移話題,幫老板踩剎車。
假使完全以個人績效為出發(fā)點,自以為幫老板安排國外知名媒體采訪,大篇幅的報導刊出就是大功一件,毫不考慮老板可能因此對媒體「說了不該說的話」,效果會適得其反。他自己在職場上就看過因此受到處分的例子。
隨著生涯往前推升,在組織中的位階越高,向上管理的復雜程度也越高,很可能,你要面對的老板,甚至不只一個。
工作上:「肚子有東西」挺老板,他才會挺你
可樂旅游團體部協(xié)理高月美就是最好的例子。加入可樂旅游7年,由于工作表現(xiàn)受肯定,公司大老板經(jīng)常越過自己的直屬上司,找她商量事情。
「我不只是夾心餅干,還是夾好幾層。有時候直接對上,有時候還要斜線對上,」她苦笑說。
同時面對兩個老板,一個是自己的直屬老板,一個是老板的老板,到底分寸該如何拿捏?
高月美強調(diào),她很清楚她真正的老板還是直屬上司,她的做法是:表現(xiàn)忠誠,讓主管知道大老板找過她;做球給主管,把功勞歸給他;口風緊,掌握公私的分際,不提老板間的私事?!赶胍习逋δ?,你就得先讓老板知道你也挺他,」她深諳箇中之道的說。
另一項關(guān)鍵,則是能否做到「換位思考」。從主管的立場出發(fā),設(shè)身處地考慮他的角色,這就不會誤踩地雷而不自覺,甚至「陷老板于不義」。
友訊科技企業(yè)營銷處副處長黃錦忠舉例,從事公關(guān)營銷工作,任何人都希望媒體曝光機會愈多愈好,但是遇到不景氣的時間點,就要格外小心替老板把關(guān),懂得適時地轉(zhuǎn)移話題,幫老板踩剎車。
假使完全以個人績效為出發(fā)點,自以為幫老板安排國外知名媒體采訪,大篇幅的報導刊出就是大功一件,毫不考慮老板可能因此對媒體「說了不該說的話」,效果會適得其反。他自己在職場上就看過因此受到處分的例子。
隨著生涯往前推升,在組織中的位階越高,向上管理的復雜程度也越高,很可能,你要面對的老板,甚至不只一個。
工作上:「肚子有東西」挺老板,他才會挺你
可樂旅游團體部協(xié)理高月美就是最好的例子。加入可樂旅游7年,由于工作表現(xiàn)受肯定,公司大老板經(jīng)常越過自己的直屬上司,找她商量事情。
「我不只是夾心餅干,還是夾好幾層。有時候直接對上,有時候還要斜線對上,」她苦笑說。
同時面對兩個老板,一個是自己的直屬老板,一個是老板的老板,到底分寸該如何拿捏?
高月美強調(diào),她很清楚她真正的老板還是直屬上司,她的做法是:表現(xiàn)忠誠,讓主管知道大老板找過她;做球給主管,把功勞歸給他;口風緊,掌握公私的分際,不提老板間的私事?!赶胍习逋δ?,你就得先讓老板知道你也挺他,」她深諳箇中之道的說。
好的向上管理也并非要員工一味奉迎拍馬,為了討好老板失去自己的個性,反而應(yīng)該和主管相互「截長補短」,共同對外作戰(zhàn)。
如同家樂福電信營銷經(jīng)理江美瑩比喻,「向上管理就是員工和老板合力打贏一場球。」剛進職場時,員工多半只在意自己的表現(xiàn),看到球來,只會直直地把球丟回去,或是只會聽從老板丟出的指令,往前跑。懂得向上管理的人,會進一步思考老板丟球背后的判斷和邏輯,甚至優(yōu)先級。
中國歷史上最善于「向上管理」的例子之一,莫過于唐太宗和魏征這一對著名的君臣。
一個以直言進諫著稱,一個以虛懷納諫出名,魏征輔佐太宗17年,共同締造了「貞觀之治」的盛世。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曾感慨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p>
由此可見,主從之間,不是只有對立的選項,只要懂得向上管理的智慧和奧妙,老板也可能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讓老板挺你,其實沒那么難!
「放下」的智慧
李瑞華傳授「4他」心法
圣嚴法師曾提出面對困境時,要運用「四它」的智慧:「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惯@是做人的觀念,非常棒的智慧,運用在「向上管理」也很適當。
1.要面對他:很多人不愿面對自己的老板,覺得他很討厭,不愿去做向上管理。
2.要接受他:把向上管理當成是你的責任,接受對方是你的老板。
3.要處理他:當你愿意接受,就不會去挑剔,就會去處理他。
4.要放下他:人生不是完美的,很多事情都做了,還是無法改變,就要放下他。
換句話說,要有一種包容的心,不要期待老板是一個完美的人,就像你知道自己不是完美的部屬一樣。
除此之外,「放下他」還有一層意義是,你要想清楚,如果再怎么努力也沒有用,你就要放下他,不要枉費心機。
難得糊涂,也是管理哲學
很多人不愿面對老板,一直躲避,怪東怪西怪別人。或是酸葡萄心理,在背后批評哪個同事整天巴著老板,心想:「對啊,他在老板面前是紅人嘛!」
問題是,他是紅人,你不是,你要不要負責?很多人不會這樣想,覺得自己才應(yīng)該是紅人,沒想過自己做了什么?或者他是紅人,他做了什么?
同事靠上去跟老板說話,有錯嗎?老板經(jīng)常給他更多的時間,有錯嗎?是不是就是因為他得到老板的信任,所以給他更多的時間、更多資源?
如果老板不理解你現(xiàn)在在做什么、想什么,他怎么可能給你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資源?
所以真正做到「面對他」、「接受他」很難,沒有這兩個前提,去處理是沒有用的。
最后,「放下他」很重要。有些事只能接受,那就不要雞蛋里挑骨頭,該挑的時候要挑,不該挑時,看到骨頭也當做沒看到。
這就是所謂「難得糊涂」。聰明難,糊涂也難;能夠聰明又糊涂,更難。
李瑞華小檔案
曾任臺積電人力資源副總經(jīng)理,加入臺積電前,也曾服務(wù)于奇異(GE)、杜邦等知名外商公司。2004年從專業(yè)經(jīng)理人轉(zhuǎn)任教職,現(xiàn)任政治大學商業(yè)院「國際經(jīng)營管理碩士學程」教授,以及北京清華大學EMBA客座教授。分別在2004、2006年《Cheers》雜志「臺灣EMBA年度調(diào)查」中,被評選為「Top 20 EMBA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