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s/Liver hemangioma)是肝臟的良性腫瘤。大多數(shù)屬海綿狀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1863年Virchow首次報告。該病遍及全世界,尸檢中發(fā)現(xiàn)率為0.4%-7.4%,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尤以30-45歲居多,男女發(fā)病率比例為1:6-10。
發(fā)病部位:可見于肝臟任何部位,常位于包膜下,多為單發(fā)(約10%為多發(fā)),據(jù)151例資料統(tǒng)計,右肝葉47.20%,左肝葉36.4%,其它如尾、方、副葉11.2%,兩肝葉同時受累5.2%。單發(fā)性66.4%-90%,多發(fā)性10%-33.6%。
絕大多數(shù)無癥狀,少數(shù)因腫瘤較大而出現(xiàn)肝區(qū)不適。腫瘤直徑多小于4cm,但亦可小至數(shù)毫米,個別大至30cm者。如有增大趨勢,或者位于肝包膜下,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應盡早治療。
根據(jù)纖維組織的多少肝血管瘤可分為以下四型:
海綿狀血管瘤其切面呈蜂窩狀、充滿血液、鏡檢顯示大小不等囊狀血竇、其內充滿紅細胞,時有血栓形成,血竇之間有纖維組織隔,纖維隔內見有小血管及小膽管,偶見被壓縮之肝細胞索。纖維隔及血竇內的血栓可見鈣化或靜脈石。
硬化性血管瘤其血管腔閉合,纖維間隔組織較多呈退行性改變。
血管內皮細胞瘤血管內皮細胞增殖活躍,易致惡性變。
肝毛細血管瘤血管腔窄,纖維間隔組織多。
目前就肝血管瘤的病理發(fā)生機制尚不清楚,現(xiàn)有兩種不同的認識:
其一認為是血管畸形, 其增長是由于血竇在血流作用下的擴張,血竇有完整內皮細胞,其下有豐富彈力纖維,中膜層有成纖維細胞及平滑肌細胞,間質中有極豐富和廣泛分布的膠原纖維,造成內、中、外膜層界線不清及彈力纖維排列紊亂,膠原纖維可填充血竇腔,內皮細胞不同程度腫脹,甚至半脫落、脫落狀;紅細胞可大量滲出至間質中,從而證實了肝血管瘤為肝動脈末梢的動脈畸形。
其二認為肝血管瘤是真性腫瘤,其增長是由于新血管組織的形成。激素在新血管組織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推測類固醇作用于血管壁的徽結構——海綿狀血管的一部分,可能機制為類固醇如強的松等抑制了血管壁膠原的生物合成; 另一方面類固醇具有激發(fā)或促進血管生成的作用。有報道稱性激素可以促使血管內皮細胞的增生、移行乃至形成毛細血管樣結構。同樣臨床研究證實,女性激素與肝血管瘤的生長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一項長期隨訪調查表明12.7%女性肝血管瘤患者在隨訪期間腫瘤增大,但明顯增大者只占6.3%,接受激素治療者有22.7%,其肝血管瘤直徑增大,兩倍于對照組。以上均說明肝血管瘤的生長和復發(fā)與性激素有密切的關系,外源性如口服避孕藥物,內源性如懷孕等,即懷孕或口服避孕藥可使腫瘤生長加快或治愈后復發(fā)。另有報道肝血管瘤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表達陽性率高達78%,VEGF表達越高, 血管內皮細胞增殖越旺盛,由此肝血管瘤應被視為新生物。但目前對激素在肝血管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真正機制尚未了解,有待我們深入研究,為臨床藥物治療肝血管瘤提供理論依據(jù)。
1、情緒不好是導致出現(xiàn)肝血管瘤的一個重要原因。經(jīng)調查證明,如果長期生活在憤怒、緊張、憂郁的情緒之下,會造成情志內傷。
2、飲食習慣的問題同樣是造成肝血管瘤的主要因素。如果經(jīng)常吸煙、引酒,食用肥膩厚味的油脂類或辛辣刺激性及生冷的食物,會“致傷脾胃、肝脾失和”造成“氣虛、血瘀、痰結”而加快肝血管瘤生長
3、主要的發(fā)病因素有:
(1) 毛細血管組織感染后變形,引起毛細血管擴張。
?。?) 肝組織局部壞死后,周圍血管充血,擴張,最后形成空泡。
?。?) 肝內持久性局限性靜脈淤滯,引起靜脈血管膨大,形成海綿狀擴張。
(4) 肝內出血、血腫機化,血管再通后形成血管擴張。
?。?) 先天性血管瘤發(fā)育異常,多數(shù)有家庭遺傳傾向。 回到“肝血管瘤嚴重嗎”這個問題,這取決于肝血管瘤的生長速度和大小。無癥狀的5公分以下的肝血管瘤只需半年作一次超聲波檢查就行,無需治療。倘若肝血管瘤超過5公分且伴有癥狀,就應該考慮治療。手術切除是最徹底的方法,此外還有硬化劑注射、微波、放射、激光、介入栓塞等方法可以治療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