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哲學的理論上講,人性就是作為人,生而具有的本性,也就是人與其他動物,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人之所以異于禽獸幾希?!币袛嘁粋€哲學家,他的核心概念兩個:第一個什么是人性,第二個什么是天。因為你對人性的看法決定你怎么去建構(gòu)整個社會上的教育政治個方面的制度。而你對天的看法代表什么,是人性的來源。
2、孟子的意思“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是說人性對于善,就好像水之對于下,下是水的向,而不是說的性。人沒有不向善的,水沒有不向下的。孟子的性本善,并不是人性的本質(zhì)是善的,而是人性天生就具有向善的力量,因為本質(zhì)是不可改變的,而一個人的善惡是會發(fā)生變化的,而這個向善的力量,正是人和其他動物最根本的區(qū)別。
3、一個人明白什么是善,他才能真誠面對自己,叫做明善才能夠誠身。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他的路只有一條,就是要追求真誠。“養(yǎng)其小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所以孟子的大人是稱德性完備的人。人跟禽獸的差別在于人有心?!皼]有憐憫之心的,沒有羞恥之心的,沒有謙讓之心的,沒有是非之心的”不是人。這四種心的開端做出來了之后,才有仁義禮智這四種善。
4、儒家是哲學,哲學是對人生經(jīng)驗做全面的反省。他不是宗教的教義,所以哲學一定要符合經(jīng)驗。人類在任何社會他都有對善惡的分辨跟要求,都是要行善避惡。人的生命的特色就在于真誠帶來力量!這力量稱作“善”!順著人心真實的情況就可以做到“善”!
5、“惡怎么來的”孟子提出以下幾點說明:不明人倫;沒有“恒產(chǎn)”;沒有好的教育環(huán)境?!叭巳擞匈F于幾者”,就是心。這心是天給我的,叫做“天爵”,“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良知是對善的要求。
作者:彭丹0910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9e7d24346399
來源:簡書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非商業(yè)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