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英語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我們經(jīng)常耳邊聽到的一句話就是“英語是德語的骨頭,拉丁語的肉?!?nbsp;此外還有什么印歐語系,拉丁語,羅曼語族,日耳曼語,斯拉夫語,西里爾字母...
別著急,那么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些語言的前世今生以及各種語各種語之間到底是什么關(guān)系。
世界八大語系
8. Dravidian (達羅毗荼語)
此外,還有非洲和美洲的一些語言和一些系屬不明的語言。不過我們目前只需要掌握前兩個就行。第一個呢就是我們最熟悉的漢藏語系,下分四個語族,即漢語族、藏緬語族、壯侗語族、苗瑤語族,該語系以我國為中心,略向西南輻射,講話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地理分布上較為集中。而第二個就是我們的今天的主人公 — 印歐語系的演變及分布。
1
歐洲字母文字的始祖
— 腓尼基語
古敘利亞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公元前第2千紀末葉,敘利亞進入鐵器時代,當時有居住在古代中東地中海東岸中部,也就是今巴勒斯坦一帶的一支迦南人,即我們所熟知的喜歡穿紫紅色衣服的腓尼基人(Phoenician )。這是因為在古代中東地區(qū),埃及、巴比倫、赫梯等古王國的帝王和掌管祭神活動的祭司們,都喜歡穿紫紅色的袍子。但是這種顏色在洗滌過后很容易褪色。于是后面他們注意到,居住在地中海東岸的人們也穿著鮮亮的紫紅色衣服,但他們的衣服似乎永遠不會褪色,即使衣服磨穿了,顏色依然亮麗如新。所以大家把地中海東岸的這些居民所在的國家稱為“紫紅色的國度”,在希臘語中寫作 Phoinike ,這就是英語單詞 Phoenicia(腓尼基)的來源。
其實腓尼基人的紫紅色衣服之所以不會褪色,是因為他們能夠生產(chǎn)出一種紫色染料。后來,腓尼基人向海外各國出口這種珍貴的染料,從而積累了富可敵國的財富。這些腓尼基人也以經(jīng)營航海聞名,同時創(chuàng)造了有22個輔音字母的腓尼基文字,后來古希臘人才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了希臘字母。而后面的你已經(jīng)知道了,人們在希臘字母的基礎(chǔ)上,又形成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qū)拉丁人的拉丁字母。如今歐洲各國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是從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演變而來的。因此可以說,腓尼基字母文字是歐洲國家字母文字的始祖。
2
拉丁語幾乎稱霸歐洲
拉丁語(Latin )、希臘語(Greek )、斯拉夫語(Slavic )和日耳曼語系(Germanic )全都承襲自同一根源,一種被稱為'印歐語系'的語言。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為什么叫“印歐語系”?說這個其中的“歐”我知道,就是歐洲那嘎達不是。而這個“印”,也許可能大概是指印度吧。不過這兩隔得老鼻子遠了, 咋就勾搭上了呢?其實之所以稱為印歐語系,是因為印度的梵文(Sanskrit )和伊朗語(Iranian )也是從它衍生而來。
歷史上古羅馬取代古希臘,成為歐洲新的扛把子文明中心后,其境內(nèi)有兩種通用語言:也就是以當今的塞爾維亞為界,東邊為希臘語,而西邊說的是拉丁語。然而呢,在羅馬境內(nèi)由于疆域遼闊,各個區(qū)域內(nèi)使用的拉丁語有所不同。例如在意大利說的拉丁口語就可能跟在法蘭西說的不一樣。羅馬帝國分裂后,拉丁語衍變成了多種不同語言,又統(tǒng)稱為羅馬語或者羅曼語(Romance Languages ),意指沿自羅馬人的語言,就像羅馬式建筑乃承襲自羅馬的建筑形式一樣。而且從這一章節(jié)開始,推薦大家可以結(jié)合之前發(fā)表的文章歐洲民族變遷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European Ethnic Groups' Evolution)進行閱讀。
彼時的拉丁語雖是整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以及大半個巴爾干(Balkan )半島的通用語,但未輻射到大不列顛島,也就是現(xiàn)在的英國,所以不列顛的凱爾特語(Celtic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古英語便存活了下來。比如在布列塔尼半島西邊,居民說的布列塔尼語(Breton ),這是幸存下來的一種凱爾特語。當初盎格魯人(Anglo )、薩克森人(Saxon )和朱特族(Jute )侵略不列顛時,當時的一些本地凱爾特人渡過海峽來到布列塔尼才躲過一劫,沒有被同化。所以直到今天,在此地的居民說的還是布列塔尼語,雖然說這種語言的地區(qū)已越縮越小。無獨有偶,雖然西班牙語是羅曼語系的子孫,但是靠近西班牙邊境的西南地帶,他們說的卻是巴斯克語(Basque ),而該語言不屬于印歐語系,它源自何處我們不得而知。
3
希臘語的遺產(chǎn)
— 西里爾字母
在中歐和東歐的大部分地區(qū)呢,他們即不說日耳曼語,也不說羅曼語。他們說的是什么呢?他們說的是斯拉夫語(Slavic ),包括波蘭、斯洛伐克、捷克和保加利亞等。他們是比日耳曼蠻族住得更遠的,6世紀到7世紀入侵東羅馬帝國,然后定居在巴爾干半島的斯拉夫人,因為離羅馬帝國疆域較遠,所以并不怎么受到拉丁語的影響。
他們用的是一種斯拉夫字母又稱西里爾字母(Cyrillic )。這是公元9世紀拜占庭帝國的兩名教士為了方便向斯拉夫民族傳播基督教,便在希臘文字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了古老的西里爾字母,用以翻譯圣經(jīng)。后來經(jīng)過一個世紀的演變,便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西里爾字母。后面隨著廣義基督教東西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西里爾經(jīng)文也就成為了東正教的教文,開始通行于斯拉夫民族為主體的國家和地區(qū)之中。俄羅斯、烏克蘭、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國的官方文字都是西里爾字母。
4
日耳曼語融入英語
在西歐,日耳曼語系通行于北方,羅曼語族通行于南方。但有兩個國家則兼容并蓄,它就是比利時,其北部說日耳曼語系,南部說羅曼語系;另一個就是瑞士,其北部說日耳曼語系,南部也說羅曼語系。
歷史上西羅馬滅國后,日耳曼蠻族并沒有將當?shù)氐睦≌Z或羅曼語系語言根除殆盡。9世紀到10世紀,大不列顛島二度遭到外族侵略,這次是維京人(Viking )來犯,說的也是一種日耳曼語。隨著這些日耳曼方言的交融,英文的基本詞匯和語法開始逐漸形成,而在演變的過程中,英文失去了它日耳曼語源的詞尾變化。
5
拉丁語融入英語
公園1066年,大不列顛島三度被侵,這回領(lǐng)軍來襲的是法國諾曼底的威廉公爵。諾曼人的祖先是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人,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維京人。當初受國王感召定居于法國,金盆洗手不再燒殺擄掠。他們說的是自己一套獨特的法語,屬于羅曼語族,但夾雜許多拉丁文。此后數(shù)百年間,英國這個新的統(tǒng)治階級繼續(xù)說諾曼法語,但最后也和英語熔于一爐,導(dǎo)致英文語匯大量增加。如今的英文,幾乎所有東西都有兩個以上的詞匯,舉“國王”和“國王的”為例,英文本來是是 king 和kingly ,后來加入了royal 、regal 、sovereign 等。同時在數(shù)量上,英文詞匯要比法文和德文多出數(shù)倍,因為它畢竟是法文和德文的混合加總。
▼
羅曼史(Romance)的由來
西羅馬被日耳曼蠻族滅亡后,拉丁口語已經(jīng)在平民間消失,不再作為他們的通用語言,但它依然作為學(xué)術(shù)、文學(xué)、教會的專用語言流傳下來,使眾多的拉丁詞匯能開枝散葉,并流傳到所有的歐洲語言里。但是呢拉丁文是學(xué)術(shù)和文學(xué)的專用語言,也就是說對平民百姓來說具有相當大的門檻。而中世紀時期,絕大多數(shù)的人是文盲,即使是那些有錢有勢的人也同樣大字不識一個。十字軍東征時期,當歐洲的貴族和騎士來到耶路撒冷圣地,穆斯林的士紳階級都驚呆了,因為這些人是如此的粗野不文。
對于貴族領(lǐng)主們來說,倘若你想讓這些領(lǐng)主拿本書靜靜細讀,門兒都沒有,他們主要在城堡里養(yǎng)些弄臣或藝人來娛樂自己。因此,貫穿于整個社會的是以歌謠和故事傳世的口述文化。慢慢地,一種以地方語言創(chuàng)作的文學(xué)而非拉丁文書寫的文學(xué)日漸流行起來。法國最早的傳奇故事稱為 romans ,這其實是一種帶有貶義的說法——如果你說這是一本 roman ,意味著它是一本不入流的本土作品。該詞后來演變成法文中的“故事”。由于內(nèi)容總不外乎騎士、英雄事跡和俊男美女的愛情,這樣的故事就被定位為浪漫小說(romance ), 這就解釋了 romance 這個詞的雙重意涵:既是一種從拉丁文演變而來的語言,也是一種毫無深度可言的小說主題。
6
當代高等教育硬通貨
— 拉丁語
現(xiàn)在雖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說拉丁語了,拉丁語也通常被描述為一種“死”的語言。但是在現(xiàn)代文明的今天,我們的學(xué)術(shù)、文化、教會等詞匯大多數(shù)都是來源于拉丁詞匯,所以在另一個層面來說,拉丁語并不是死亡而是永遠地流傳了下來,供全世界的人學(xué)習(xí)。此外拉丁文是整個歐洲人民的第二共同語言,既是一種社會連結(jié),也算是一種通關(guān)密碼。
在英國的下議院,發(fā)言者每每出口成章,以拉丁文引用一段經(jīng)典名言而不翻譯。如果你聽不懂,那代表你不該出現(xiàn)在那里。它變成隔絕知識分子和普通大眾的一堵墻。舉個例子,關(guān)于“性”的字眼不宜出現(xiàn)在文字里,但用拉丁文印出來就可以,因為反正平民百姓也看不懂。所以很多隱秘的詞匯,如果是出現(xiàn)在白紙黑字上可能會傷大雅,但是如果你用拉丁文書寫就會自帶知識濾鏡,頓時變得嚴肅又認真。
詞根解析
1. Sino
詞根 sino-, sinic- 表示“中國”, 還常見于以下單詞:
sinology 漢學(xué)
sinologist 漢學(xué)家
sinologue 中國通
sinophile 贊成中國的
sinophobe 厭惡中國的
sinicism 中國風(fēng)俗
sinitic 中國文化的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ivated characteristic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deducted drastic Sinitic civil taught thought system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數(shù)千年的中華文化哺育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演繹了獨樹一幟的中華人文教化思想體系。
2. Indo
詞根 ind- 表示“印度”,'印度藍',還常見于以下單詞:
indigo 靛青色indigobue 靛藍色
indic 印度的
●For example, the reading order of Arabic and Indic scripts is bidirectional.
例如,阿拉伯語和印度語文字的閱讀順序就是雙向的。
3. Euro
詞根 euro- 表示“歐洲,還常見于以下單詞:
eurasian 歐亞混血
eurafrican 歐非混血
euramerican 歐美混血
eurocrat 歐洲共同體
eurodollar 歐元
eurozone 歐元區(qū)
euromart 歐洲市場
eurosceptics 疑歐派
●She married into a leading Eurasian family in Hong Kong.她嫁入了香港一個名聲顯赫的歐亞混血家族。
4. Hamite/Semite
諾亞有三個兒子,分別叫雅弗 (Japheth) ,含(Ham )和閃(Shem )。其中第二個含的后裔就叫含米特人(Hamite),主要為埃及人及阿拉伯半島的居民; 閃的后代叫閃米特人(Semite ),也就是我們通俗意義上的猶太人,還常見于以下復(fù)合單詞:
anti-Semite 反猶份子
anti-Semitic 反猶的
●He was a notorious anti-Semite.
他是臭名昭著的反猶主義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