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學習——當代E-Learning的新領域
余勝泉/文
問: 隨著移動互聯(lián)技術的發(fā)展,移動學習又成為人們學習的一種新方式,請您解釋一下,到底什么是移動學習?
余勝全: 移動應用指的是由手 機、傳呼機、掌上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移動通訊設備與無線上網技術結合所構成的一個應用體系,它有賴于移動互聯(lián)網的建立。隨著移動數(shù)據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和移動終端設備的廣泛應用,移動應用已經滲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如金融、電信、新聞、商業(yè)、交通運輸、醫(yī)療保健、教育等,尤其是短消息業(yè)務取得的空前成功激發(fā)了業(yè)界對多媒體信息開發(fā)應用的熱情。
移動互聯(lián)技術的發(fā)展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教育領域,于是一個新的概念“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應運而生,它是指學習者在自己需要學習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無線與移動設備(如手機、具有無線通信模塊的PDA等)和無線通信網絡獲取學習資源,與他人進行交流,進行學習。移動學習有機地結合移動通信、網絡技術與教育,與有線的在線學習相比,移動學習具有移動性、高效性、廣泛性、個性化等特性。移動互聯(lián)帶來“隨時、隨地、隨身”的信息交流和服務手段,信息因人的流動而流動,人可以不依賴于地域的限制,從而實現(xiàn)了真正的隨時隨地傳信息的夢想。利用移動互聯(lián)技術,學習者不僅可以依靠電腦上網,還可以用手機、PDA和智能電話等小巧、便于攜帶的移動終端上網,尤其是3G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可以實現(xiàn)瞬間上網和永遠在線,使信息獲取也更加便捷,信息處理更加實時、高效。到目前為止,在許多國家特別是中國,手機用戶遠遠超過有線上網的人數(shù),通過移動互聯(lián)不懂計算機的手機用戶也可以很容易獲取和處理網上信息,這就大大拓寬了教育的范圍,對終身教育、教育的民主化以及個性化學習將產生巨大推動力。
問: 為什么移動學習開始受到大家的關注?您怎樣看待移動學習的到來?
余勝全: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 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相繼產生了教育開放化、教育終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個性化、教育民主化等新的教育理念,并且隨著教育技術的發(fā)展這些教育理念得到不同程度的實現(xiàn),產生了有別于傳統(tǒng)教育的教育分支,例如在計算機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支持下的計算機輔助教育,在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支持下的網絡教育,在通信技術支持下的遠程教育。今天,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對教育的需要不斷增加,基于移動通信技術的移動學習就應運而生了。
移動通信是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fā)展起來的,移動通信發(fā)展速度遠超過固定網絡,已得到相當?shù)钠占?。目前世界上有大約10億固定電話用戶和超過10億的手機用戶。預計2005年將有10億無線互聯(lián)網用戶,到2003年將有超過525,000,000部內置有網絡功能的移動電話出售,到2005年多功能的手持設備(如PDA和電話)的銷量將超過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的銷量之和,到2004年全球范圍內的移動市場將達到2000億美元。無線互聯(lián)產業(yè)孕育著無限商機。在未來的十年內,世界移動通信和互聯(lián)網產業(yè)仍將持續(xù)快速發(fā)展,未來將是一個移動互聯(lián)的世界。
移動通信技術的蓬勃發(fā)展、移動通信設備的普及以及移動網絡與因特網的結合使人們可通過無線與移動設備和移動網絡享受更加便利的信息服務,這也為人們通過無線與移動設備和移動網絡開展教育活動、傳遞教育信息提供了可能性。
當今,移動通信設備正被廣泛使用,手持設備的功能不斷改進,使人們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接收信息、處理信息、發(fā)送信息。人們尤其是在職工作人員已不再滿足于在某一固定地點接受來自異地教師的教育(有時還要在固定時間上課),他們傾向于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獲得教育,而他們手中的無線與移動設備為這種學習方式的實現(xiàn)提供了物質基礎。由于人們對教育需求的提高和通信技術的進步,遠程教育必將進一步發(fā)展而進入移動學習時代,當然,以前的學習方式如遠程學習、數(shù)字學習還將繼續(xù)存在,這樣就為人們在學習方式方面提供更多的選擇。
問: 您能否介紹幾個移動學習的成功案例?
余勝全: (1)通過一個基于 WAP的移動學習系統(tǒng)進行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
赫爾辛基大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心主要負責解決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問題和對學校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該中心在進行教師培訓時所采用的主要教學模式是基于項目的學習。2000年6月,該中心與ICL軟件公司合作建立一個基于WAP的移動學習系統(tǒng)。有了這個系統(tǒng),受培訓的教師可以通過WAP手機將自己任何時候產生的有關所參與項目的想法發(fā)送到一個共享數(shù)據庫中。接著,項目小組的其他成員或是通過WAP手機或是通過電腦上網獲知這一想法。
2001年,研究人員開展了兩個與赫爾辛基大學人事培訓相關的小規(guī)模的實驗計劃??偣灿?4名教師參加了實驗計劃。這些教師以小組的形式申請參加培訓,并有自己的在信息技術教學應用領域的發(fā)展目標。這些接受培訓的小組由約10人組成的指導小組所指導。在培訓過程中,每個小組在基于WAP的移動學習系統(tǒng)的支持下完成各自的項目。信息技術教育中心給參加實驗計劃的教師發(fā)放了9部Nokia9110i智能手機(功能強大的便攜式通訊器材,可上網、收發(fā)電子郵件,并可操作多種軟件如Word、Excel、Ppt等)和5部Nokia6210 WAP手機。另外,其中一個組員使用他自己的Nokia 7110手機。盡管實驗小組的活動具有一些移動學習的特征,但是在培訓中仍采用其他的一些環(huán)境以支持基于項目的學習。從一開始,實驗小組就使用一個WebCT應用軟件。并且,有關實驗小組活動的信息通過Web發(fā)布。因此,實驗小組的活動包含了三種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的使用。實際上,研究人員的目的就是開發(fā)一個開操作的學習模型使得教師可以在某個特定階段選擇能夠讓他或她更好地開展項目研究的環(huán)境。在為期四個月的培訓期間,項目組組織了5次視頻會議。并且在項目執(zhí)行的整個過程中,指導人員也通過基于WAP的移動學習系統(tǒng)提供指導,向項目組成員進一步闡明項目的當前階段應該如何進行(例如如何設置項目的目標,或是如何通過基于WAP的移動學習系統(tǒng)評價和提交學習經驗,等等)。從教師而言,人事培訓中移動技術的使用在以下情形中是特別有用的: 項目組成員的活動范圍大,位置變換頻繁,而又要獲取來自其他成員的信息。
?。?)社會學科課上用Palm手持電腦進行測驗
紐約Cohoes中學的教師們希望獲得一個技術解決方案以幫助查明課程的缺陷,同時增強測驗程序。啟動了一項新計劃以研究使用技術輔助評價的好處。這個試驗計劃開始于去年9月,最先是在教師Dave Wasserman為7年級和8年級開設的社會學科課上展開。學校為一個教室裝備了一套裝有由Scantron提供的Classroom Wizard應用軟件的Palm手持電腦。有了這些設備,教師可以快速的施測、評分并向學生反饋分數(shù)。在社會學科課上,學生開始用裝有Classroom Wizard軟件的Palm手持電腦做測驗。Classroom Wizard軟件使教師能夠輕松地提供測驗、打分,并實時評價測驗。當Wasserman的學生在他們的手持電腦上完成一個測驗,他們就將數(shù)據通過紅外線設備傳輸?shù)嚼蠋煹膫€人電腦上,然后個人電腦上的基于網絡的應用程序計算所有學生的結果,并快速分析結果。分析得出的結果馬上就可在個人電腦或手持電腦上獲得,或是打印出來。
這個試驗計劃已經擴大到其他教室,并有在今年秋天擴大到附近其他學校的可能。
實驗效果: 通過取消手動評分而節(jié)省了教師的時間;提供考試的及時反饋;給予更多學生一個使用技術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孩子們喜歡在手持電腦上考試。
?。?)NOKIA等推行《移動電子商務》
INSEAD、NOKIA和ICUS構成了亞太地區(qū)試行M-Learning的技術聯(lián)合體。他們開發(fā)和推行了一門借助WAP技術NOKIA手機進行授課的電子課程——《移動電子商務》。這種課程利用了WAP移動技術和Web有線技術,使學習者可以通過移動電話和電腦兩種形式檢索學習內容。
本課程學習約20小時,要求學員在4-5周內完成??荚?評估合格,頒給INSEAD結業(yè)證書。本項目使用的數(shù)字裝置是: Palm Pilot IIIc及Nokia 6210 WAP移動電話(圖1)。
(4)斯坦福學習實驗室(http://sll.stanford.edu/)開發(fā)M-Learning原型
長期以來,斯坦福大學在美國的遠程學習研究方面一直處于霸主地位。2001年夏天,斯坦福學習實驗室(SLL)開發(fā)了幾種較為簡單的M-Learning原型,試圖將移動電話用于斯坦福大學的語言教學中。這與歐洲的個性化內容教學法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將外語學習作為開發(fā)內容,以“移動通訊設備可以為學習者在安全、真實、個性化、滿足需要的環(huán)境中進行復習和聽說訓練提供良好的機會”作為其研究假設。
人的“移動性”是和注意力的高度“分散”相關聯(lián)的。學習者在一定的“零碎”時間中進行什么性質的學習?SLL實驗人員進行了三次分離技術測定,為掌握不同語言技能的學習者設計不同的非正式測試題。測試結果分析如下:
課文測試(借助基于移動網絡的移動電話進行詞匯測試):
優(yōu)勢——設計小問題,便于學習者在“零碎”時間內檢測知識。
弊端——人們在戶外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移動電話的小小熒屏上。一些“碎片”文本很難使學習者在學習新內容時擁有一種沉浸式體驗。
“活生生”的輔導教師(移動電話可傳遞輔導教師現(xiàn)場說話的聲音):
優(yōu)勢——直接與專家對話是進行語言操練最理想的方式。
弊端——有時理解很成問題;與輔導教師面談也不容易。
語音互動(語音自動控制的詞匯測試):
優(yōu)勢——聲音體驗可與開車、步行、等候等活動合拍。這種自動系統(tǒng)為人們進行一些易于靠近目標、個性化、受數(shù)據庫驅使的聽說訓練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弊端——聲音識別技術差、移動電話鏈接的昂貴與易脫落、語音界面設計的復雜性等缺陷常使一些精彩的對話被迫中斷。
自動語音系統(tǒng)(一般回答和設計指導):
SLL實驗人員受到語音互動潛力的驅使,試圖給學習者提供能靠近目標、豐富、靈活、有彈性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
●M-Learning是一種“碎片”式經驗——學習者在“移動”中(如乘火車、逛街等)無時不受到外界干擾,因此,M-Learning對他們集中注意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學習是一種個人情感體驗過程——語言學習尤其需要給學習者提供一種在情感安全環(huán)境里進行操練的機會。SLL目前提供的界面是極其友好的,當你答對問題時,它會表示祝賀;當你答錯時,則鼓勵你重試。
●學習者受挫會喪失自信,降低學習效果——糟糕的移動電話鏈接和嘈雜的學習環(huán)境會導致語音識別受阻、菜單“導航”失靈、考試過程中互動反應失效。這樣,學習者受挫后不想繼續(xù)學下去;另外,學習者會產生一種潛意識——該學習系統(tǒng)笨拙,缺乏人文關懷,提供的是一種低效、無親和力的學習方式。
實驗效果
SLL的實驗表明,隨時隨地登錄可使學習者每天更加關注西班牙語(或其它語種)的學習,并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然而,注意力高度分散,以及濫用邊緣技術只能破壞環(huán)境,不利于學習。SLL的忠告是: 原型越簡單越好。學習過程中,應注重開發(fā)最適合于聽覺、零碎時間、受外界干擾的學習者的那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