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的可不止才子佳人或者是王侯將相,還有許多的文化遺產(chǎn)。那些文化遺產(chǎn)可以用包羅萬象來形容,除了大家所知道的國粹京劇,幾乎每個省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劇目?!ち硗猓€有唐詩宋詞,就連三歲的小孩子都能背上幾首。但筆者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并不是上面這些文化,而是一種農(nóng)村老話,是我們的老祖先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它就是俗語。
別看俗語的字數(shù)不多,它通俗直白,其中的內(nèi)涵也是十分豐富的。每一句俗語都不是空穴來風,都是前人經(jīng)歷過某件事情之后創(chuàng)造的,他們不希望自己犯過的錯后人再去犯,讓我們少走了許多彎路。
現(xiàn)在不少年輕人不重視俗語,他們覺得俗語只有老一輩人才會說,已經(jīng)無法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了。實際上并非如此,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這么久,不就是因為它很有價值嗎?接下來筆者就給大家講一句,說的是“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大家知道這說的是什么意思嗎?
從字面上來理解,它是在說人有三種覺不可以睡,不然就會影響人的身體,到底是哪三種覺呢?第一,懶覺。大家肯定覺得這個詞語司空見慣了,睡懶覺怎會和自己的身體健康扯上關系呢?
正所謂“一日之計在于晨”,睡懶覺可以說是無視了這句話,中醫(yī)上把人比喻成花草樹木,需要在早晨享受全新的氧氣和陽光,這樣才能完美地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睡懶覺不僅不能給到你充足的精力,反而會越睡越困,很多人上班在港區(qū)的那段時間總是無精打采就是直觀上的體現(xiàn)。
現(xiàn)代醫(yī)學上也證實了睡覺并不是時間越長越好,睡眠時間過長反而會適得其反。況且很多睡懶覺的人都不習慣吃早餐,這是一種壞習慣,不吃早飯會讓人體的胃長達十個小時的空腹,時間一長,胃部肯定會受損。
第二,飯后覺。這個詞應該很好理解,指的是吃飯完就睡覺。大家應該都知道剛吃完飯是不可以睡覺的,因為胃部消化食物的時間在兩個多小時,也就是說大家吃完飯之后需要給胃足夠的時間去消化。這樣有益于人體對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要是大家一吃完飯倒頭就睡,很容易因為大腦血液不足而導致中風。
飯后人體內(nèi)有很多血液集中在胃部幫助消化食物,睡覺會降低人的新陳代謝,食物長時間不消化也會讓人身體發(fā)胖。正所謂“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俗語和這句話表達的意思一致,當然了,若是有特殊情況需要休息,筆者也建議大家休息半個小時就夠了,而且睡覺的時候最好保持身體向右側(cè)躺著,這樣可以減輕胃部的負擔。
第三,顛倒覺。可能現(xiàn)在很多人都是這樣,因為忙于工作,白天睡覺晚上才上班,也有的人因為放縱自己,總是貪玩,沒有時間觀念。不管是什么情況,大家都應該重視起這個問題,不要熬夜。熬夜對人體傷害極大,加速衰老,耗盡精氣等等。手機黨也應該有一個時間觀念,不要熬夜玩手機,對眼睛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就是這樣簡單的八個字,里面竟然包含了這么多道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科學研究表明人最佳的睡覺時間在晚上的十點到凌晨的六點,隨著生活壓力的逐漸增大,或許大家會被動地改變自己的作息,但大家還是要愛護自己,注重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