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有一段經(jīng)典的故事,那就是人們口口相傳的三十六計之一——空城計。
當(dāng)時司馬懿掛帥攻入蜀國的街亭,又一鼓作氣準(zhǔn)備直接攻克西城。西城是諸葛亮撤退所在之地,城里還有大量的百姓居住,要命的是城中負責(zé)守衛(wèi)的將士們都被派遣到其他地方守衛(wèi)了,短時間內(nèi)無法調(diào)遣將士解圍。無奈之下諸葛亮就使用了這一出好戲,希望用“迷魂陣”嚇退司馬懿。
原著中這樣寫到:諸葛亮讓留下的士兵將西城的四個城門大開,令派20個士兵裝扮成百姓的模樣,在城門上灑水掃地。而諸葛亮則換上了他的鶴氅,戴上綸巾,領(lǐng)了兩個書童,走上城樓上,取出攜帶的琴,慢慢的彈奏,兩個書童則在后面為他扇扇子和伴奏。
司馬懿到了城樓下見這種陣勢,此前從未見過,在城樓下觀看了好一會兒,又撫胡須又皺眉頭,最后突然下定決心撤兵,不敢進城。諸葛亮待司馬懿大軍撤走后才走下城樓。這一出“空城計”讓諸葛亮以一人之力嚇退了司馬懿的大軍。
仔細看這個空城計的細節(jié),其實有兩處地方值得推敲品位。
第一處是諸葛亮讓士兵假扮百姓在城樓上,為什么不讓真的百姓在城樓上?目的只有一個,士兵身上有一股久戰(zhàn)沙場才有的肅殺氣息,司馬懿這個老江湖一看就知道這是士兵所假扮,從而有了堤防之心。
第二處是站在諸葛亮身后的那倆書童,這是諸葛亮讓他倆上來的。當(dāng)諸葛亮在彈琴時,書童在身后則為他扇扇子服務(wù)等,體現(xiàn)出一種平靜和祥和悠閑的狀態(tài),雖然是假裝出來的,但這對于多疑的司馬懿來說,似乎就像在告訴他:看我這幅悠閑的樣子,我像是怕你那幾萬大軍的人嗎?
所以司馬懿在看到城樓上的這出好戲后,決定不冒險而是立即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