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說的就是三國時期的人物諸葛亮,他與司馬懿的爭斗貫穿整個三國后期,二人爭斗互有勝負,甚至有了惺惺相惜之感。在空城計一戰(zhàn)中,司馬懿本可將諸葛亮抓住,但是司馬懿太了解諸葛亮,認為他一生過于謹慎,根本不敢冒險,城中必然有伏兵,于是立即掉頭撤退。那么事實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https://www.szyuansu.com
當時諸葛亮剛剛失掉了街亭,司馬懿馬上乘勝追擊,想要攻下諸葛亮所在的西城。司馬懿率領(lǐng)十五萬大軍來到西城,對西城已經(jīng)是勢在必得。那時的西城已經(jīng)沒有任何可用之兵,能夠戰(zhàn)斗的士兵都已經(jīng)被諸葛亮指派了其他的任務(wù),城中所剩之人都是老弱病殘,不堪一擊。諸葛亮左思右想,決定給司馬懿一個煙霧彈。
在原書中寫道,諸葛亮讓士兵們離開西城的四個大門,讓20名士兵穿著普通人,在城門口灑水。諸葛亮換了他的起鶴氅,戴上綸巾,領(lǐng)了兩個書童,走上塔,拿出琴,慢慢地玩。這兩個小男孩們在后面扇動并陪伴著他。司馬懿走到樓下看到這種戰(zhàn)斗。他以前從未見過它。他在城樓下看了一會兒,又把胡子涂了一下。他最終決定撤軍,不敢進城。在司馬懿軍隊撤軍后,諸葛亮進入了塔樓。這個“空城計”讓諸葛亮與一個人一起嚇走了司馬懿的軍隊。
諸葛亮可能是故意的,雖然第一反應(yīng)就是諸葛亮是故意的,故意讓大門打開,為了就是迷惑了我們的眼睛。司馬懿在城外面看了又看,怎么看怎么都感覺諸葛亮不是這樣的人。因為司馬懿和諸葛亮陸陸續(xù)續(xù)也是打了幾十年。幾十年的認識,司馬懿早早地對諸葛亮比諸葛亮老婆對諸葛亮都熟悉。諸葛亮不本來就不是這樣的粗心大意的人,他從來都是不打沒有準備的戰(zhàn)爭。于是司馬懿覺得諸葛亮是下了應(yīng)該套路。而且是一個超級超級大的套路。
司馬懿能夠看破城門前的百姓是士兵喬裝打扮的,至于書童,他卻不瞧出了一點蛛絲馬跡。正是因為這兩個書童,讓他不敢進攻,要知道,小小的書童不像諸葛亮,有強大的心理素質(zhì),什么時候都能面不改色,如果是真的害怕,那為什么面上一點畏懼的神情也沒有呢?這兩位書童之所以這么鎮(zhèn)定自若,肯定是有把握有勝算。所以司馬懿看到這一番情形,知道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xiàn)在城門大開,諸葛亮又如此悠閑地在城上撫琴,他斷定里面必有埋伏,決定不冒險而立即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