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將一位76的私塾先生(種田老漢)滿門抄斬,所斬之人,清廷公布是崇禎皇帝的第五子朱慈煥,也就是許多人冒充的“朱三太子”,實則是崇禎的第四子朱慈炤(zhao)。
聽著有點亂,康熙殺的是誰難道沒弄清楚?
大家別急,康熙要的就是這種效果,混肴視聽,以真作假殺了崇禎的兒子,這就是陰險的政治家嘴臉。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崇禎景山上吊前說起。
大明朝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崇禎萬念俱灰,逼死了皇后和貴妃,砍了女兒,把三位皇子交給大臣帶著逃出了宮。
三位皇子逃出宮分別藏匿到了民間。
這三個皇子分別是:皇長子——朱慈烺、皇三子定王朱慈炯、皇四子永王朱慈炤。
需要說明一點,崇禎共有七個兒子,其他兒子都是早夭,重點說一下,皇五子朱慈煥在五歲時被嚇?biāo)懒恕?/p>
當(dāng)時逃出宮的皇太子16歲,三皇子14歲,四皇子只有10歲。
話說明朝滅亡后,李自成在北京稱帝。他開始尋找崇禎的后代。
先說皇太子朱慈烺。
史書記載太子當(dāng)時在大臣朱純臣家躲避,南方抗清領(lǐng)袖史可法派人接太子去南京稱帝,但是闖王李自成搶先一步找到了太子朱慈烺。
李自成說:“一碼歸一碼,你爸有罪你沒罪?!碧禹樃团?,于是請求李自成“不可驚祖宗陵寢,速以禮葬我父皇母后,及不可殺戮我百姓,并指現(xiàn)在投降的官員是不忠不義,應(yīng)盡殺之?!?/p>
李自成為了收攏人心,也為了減輕明朝遺臣的反抗,迅速封太子為宋王。
然而好景不長,不到三個月,李自成被吳三桂和多爾袞合力擊敗,李自成逃出北京城,太子朱慈烺在亂軍中失蹤。
再說皇三子朱慈炯。
李自成攻入北京后,無意中抓住了皇三子,同樣出于盡快穩(wěn)定局勢的目的,李自成封他為定安公。
從對待崇禎兒子這件事來看,李自成還是挺仁慈和深謀遠(yuǎn)慮的。
三皇子和皇太子一樣,在李自成兵敗逃出北京城時在亂軍中失蹤。
皇四子朱慈炤是最幸運的一個。
當(dāng)時四皇子隨著闖王的亂軍逃出了北京城。出城后,他被一個姓毛的將領(lǐng)收留,然后帶著他逃到了河南,二人開荒種了一年的地。
到后來清政府登記人口,也就是搜捕崇禎的后代。聽到消息后,姓毛的撒丫子跑了,四皇子一人開始了乞討生活。
有一天,他不知不覺來到了安徽境內(nèi),在鳳陽乞討時,遇到了一位前明遺臣姓王的給事中,老王感念前朝皇恩,將他收養(yǎng)在家,并為他改名為王士元。倒著念的意思是“原是王”。
過了十幾年后,老王去世,四皇子就以王士元的名字開始了流浪生活。
四皇子在浙江乞討時,遇到了前明的一位姓胡的官員。老胡也是感念前朝皇恩,于是把女兒許配給他。
這時四皇子將近30歲。從此有了一個穩(wěn)定的家,四皇子就以王士元為名靠教書為生。
轉(zhuǎn)眼到了康熙47年,這時四皇子已經(jīng)75歲了,家有一妻一妾,共育有六子三女,并且還抱上了一個大孫子。老王兒女滿堂,子孫繞膝??芍^四世同堂,其樂融融。
然而就在幸福日子,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的時候,就在王士元頤養(yǎng)天年之時,75歲的老王身遭橫禍被康熙砍了。
康熙為什么要砍一個種田的老頭子呢?
原來康熙被民間“朱三太子”案困擾已久,冒充朱三太子的案子,在康熙執(zhí)政期間至少有10多起,都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起事或斂財或預(yù)謀造反。
這些冒充朱三太子的人不懂歷史,都以五皇子朱慈煥為旗號造反,民間百姓認(rèn)為五皇子名字起的好:“慈煥”——仁慈換掉康熙。
康熙為了引出真的朱三太子,于是厚待崇禎幸存的女兒,還為崇禎修建了思陵,康熙還親自祭拜崇禎。
康熙所做的一切都是作秀,一方面是緩和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一方面惺惺作態(tài)引出崇禎幸存的兒子們。
為了把戲做足,康熙傳旨尋找崇禎后代,封崇禎兒子做看護(hù)思陵的官員,負(fù)責(zé)祭祀等事項。
當(dāng)時化名王士元的皇四子就上當(dāng)了,他表明了身份,說自己是真的四皇子。
康熙派人調(diào)查,這個75歲的老頭確實是皇四子,康熙心內(nèi)一陣歡喜,當(dāng)然康熙不可能讓他做官。于是心生一計,以真為假,乘機(jī)斬草除根。
康熙的計謀是,朱三太子案基本都是別有用心的人冒充的,康熙就以此為理由,硬說王士元冒充朱三太子,即實際冒充皇五子朱慈煥。
康熙隨之公布了歷史史料,說崇禎的五皇子朱慈煥在五歲時就死了,所有冒充朱三太子的都是假的,一律斬立決。
康熙這手太高了,一方面殺了真正的皇子。一方面絕了一些人冒充朱三太子的念頭,可謂一石兩鳥之毒計。
康熙就這樣“以真作假,真亦假;以假當(dāng)真,假亦真”真真假假殺了真的四皇子。(是不是太燒腦?)
等大清局勢穩(wěn)定以后,當(dāng)明朝不可能死灰復(fù)燃時??滴醪唤?jīng)意說了實話:“朱三太子本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別有用心的人打著他的旗號,我也知道崇禎的四皇子沒有造反之事,但是不能排除他有造反之心!”康熙欲治人之罪何患無辭?